文学评论丛刊:第10卷.第1期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周勋初,杨义 主编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276000版次: 1页数: 328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502356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为《文学评论丛刊》第10卷第1期,收录了《反思现代文学研究的“左”与“右”认知模式》、《并肩作战背后的潜流——转向后的胡适与鲁迅》、《中国左翼文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剧三题》、《论宋词的历史小说》、《民族历史的复现及其传奇叙事——评长篇小说》、《新时期生态文学中的审美伦理困境》、《论当代马华小说中的华人教育》、《论汉语叙事文本的过滤机制》等文章。
目录
反思现代文学研究的“左”与“右”认知模式
并肩作战背后的潜流——《新青年》转向后的胡适与鲁迅
中国左翼文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剧三题
论宋词的历史小说
民族历史的复现及其传奇叙事——评长篇小说《国魅》
新时期生态文学中的审美伦理困境
虹影的东方情结——后殖民主义思潮下的第三世界女性主义叙述
论当代马华小说中的华人教育
论汉语叙事文本的过滤机制——以《古文观止》为例
圣经叙事的建构向度
文学情感与“讲述”
“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
试论儒家哲学的世俗性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论汉代奏议的典雅美
一个文本的文体史与思想史解读——嵇康《太师箴》研究
想象北方:中古时代“南/北”观念的文化建构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试解——兼论宋人以考据解诗之弊
民初白雪词社考论
共时与交叉:明清讽刺小说的生存形态
书摘插图
反思现代文学研究的“左"与“右”认知模式朱德发
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的评论或研究,我们所获得的认识和知识虽然是多种认知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文学的新与旧认知模式和文学的左与右认知模式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功能。尽管文学的新与旧认知模式和左与右认知模式在结构功能上有相通之处,特别是把文学范畴的“新”注入革命的政治的内涵也会使新旧认知模式具有了左右认知模式的某种功能特点;然而文学的左与右认知模式的“左”和“右”毕竟是政治文化范畴的代码,这使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人本文化范畴的新旧认知模式。如果说新旧认知模式透过文学形式更关注于其文化价值内涵和审美意义的研究,那么左右认知模式则更重视对文学总体的政治价值和革命功利的探索;如果说新旧认知模式更关注于普通人性的发掘,那么左右认知模式更强调以阶级性或集体性取代普通的人性或独异的个性。所以通过左与右认知模式对现代文学的评论或研究所建立的认识系统和知识结构大多是政治意识形态话语,无不打上了偏激臆测的阶级烙印,使学术文化变成了政治文化。
一
现代文学评论或研究的左与右二元对立模式的确立是与30年代左翼政治思潮的崛起和革命文学的生成联系在一起的。左或右不是人本文化或审美文化的两个概念而是地道的政治文化或革命理论范畴,往往以“左”为符码代表革命政治或革命力量或革命社会或革命人群,而以“右”为符翃来标志反革命政治或反动势力或反革命社会或反动人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抗性的你死我活的非此即彼的不可调和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