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下)(附光盘)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教师用书,
作者: 王世康,薛世民 主编
出 版 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2-1字数:版次: 1页数: 14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213488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一、本套《教学参考韦》的特点:
本套《教学参考书》是在总结分析了以往多套《教学参考书》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它紧扣《课标》精神,与过去的《教学参考书》相比有诸多明显的创新:
(一)增设了“教学思路”一栏。
通过此栏目,将编者对教材各主题单元的设计立意、选材立意、编写立意等,作了具体阐述,以便广大教师在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理解各个主题,避免就事论事的做法,从而教得主动,运用自如。
(二)介绍了教材的“框架结构”。
各册《教学参考书》通过《本册教材内容总览表》、《本册教材歌曲曲目一览表》、《本册教材欣赏曲目一览表》和各主题单元的“内容结构”,让教师对该册教材及各主题单元有一个总体了解,使之做到胸中有全局。
(三)改变了“教学建议”的传统写法。
过去,《教学参考书》多是分课时写教学建议,将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时间划分、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都作了具体规定。现在只是提出总的教学建议和注意事项,提供多种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避免了教师的被动性,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增添了“音乐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 。 音乐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参考书》中增加了此项内容。
(五)开辟了“教师进修窗”。
在各册《教学参考书》中为教师提供了必要的专题性的进修资料,并推荐了进修参考书目和工具书,为不同层次的教师进修提供方便。
目录
第一单元 光辉历程
一、教学思路
(一)设计思路
(二)内容结构
(三)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介绍
(一)欣赏《秋收起义歌》(齐唱)
(二)欣赏《遵义会议放光辉》(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混声合唱)
(三)欣赏《百万雄师过大江》(月琴独奏)
(四)欣赏《春天的故事》(合唱)
(五)配乐朗诵《中国的春天》
(六)歌曲《信仰》(领唱、合唱)
(七)欣赏《迎接中华新的崛起》(四部混声合唱)
(八)歌曲《东方龙抬头》
三、教学建议
(一)开创新天地
(二)祖国又一春
(三)光辉的未来
四、补充资料
第二单元 梨园芬芳
一、教学思路
(一)设计思路
(二)内容结构
(三)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介绍
(一)戏曲文化艺术
(二)欣赏《江雪》(川剧高腔)
(三)唱段《锦城丝管日纷纷》(川剧)
(四)欣赏《有气难舒》(川剧)
(五)欣赏《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豫剧)
(六)欣赏《打猪草》(民乐合奏)
(七)唱段《西湖美》
(八)欣赏《采茶》(花灯调)
(九)欣赏《老爹爹清晨起前去出首》(京剧)
(十)欣赏《卜算子咏梅》(京剧曲调)
(十一)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现代京剧)
(十二)唱段《京剧娃》
三、教学建议
(一)川剧集锦
(二)南腔北调
(三)国粹流芳
四、补充资料
第三单元 辉煌交响
一、教学思路
(一)设计思路
(二)内容结构
(三)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介绍
(一)欣赏《天鹅湖组曲(选曲)》(管弦乐)
(二)欣赏《春节序曲》(管弦乐)
(三)歌曲《瑶族长鼓舞歌》
(四)欣赏《瑶族舞曲》(管弦乐)
(五)欣赏《第五交响曲(
……
第四单元 端午话屈原
金色舞台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初中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简介
本册教材内容一览
老师进修窗
书摘插图
金色舞台——华业音乐会
一、教学思路
(一)设计思路
初中阶段六个学期的音乐课学习即将结束,有必要将三年所学音乐知识来一个总复习。这种复习的方式,是以“毕业音乐会”的形式出现的。它揽括了音乐会从头至尾的全部组织工作,节目的演出,人员的组合、参与,以及对节目的二度创造等。对学生是一个巩固、提高的过程。
(二)内容结构
本音乐会由创造篇、演出篇、评价篇三个篇章组成。
(三)教学目标
1.巩固三年音乐课所得,并提供一个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2.让学生在二度创造中去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去亲身体验音乐美。
3.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能力及对演出的组织工作的能力。
4.检验教学收获及需改进的方向。
二、教学建议
本单元用三学时左右完成。
(一)从头至尾由学生自己来策划,自己来组织。老师只要求学生组织有序和音乐会的演出质量,特别鼓励创造性。
(二)全班人人都要参加组织、排练和演出活动。
(三)可以组织超出教材以外的节目演出,以发掘学生的文艺表现能力。但一定要以三年音乐教本内容为主。
(四)表演形式不限,自由组合,自由报名。
(五)音乐会后,师生、同学之间,来宾与师生之间都应相互实事求是地交换意见,作出中肯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每个人填好《评价表》,以小组的方式开展互评,小组写好比较详细的意见后,交老师,老师与同学面对面交换意见后,写出书面意见,然后将《评价表》交还学生。老师有必要在吸收意见、自评的基础上,写出总结,以改进今后的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