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诗新论

艺文诗新论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陈良运 著

出 版 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330000版次: 1页数: 410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262734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近几年内,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主要是画论)成为作者研究的新对象,免不了又开始一番新的探索,所以选入本书的文字,全是新世纪入闽之后的新作(占总量约三分之一)。从而也有了若干新的收获。全书共分四辑:艺论新探、文论续拾、诗学古今、《易》学偶涉。第一辑“艺论新探”,就作者已有的诗学、《易》学、美学著述而言,是名副其实的“新论”。

作者简介

陈良运,1940年生,江西萍乡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中国诗学体系论》、《中国诗学批评史》、《周易与中国文学》、《焦氏易林诗学阐释》、《新诗哲学与美学》、《论诗与品诗》、《诗学诗观诗美》、《文与质艺与道》、《文质彬彬》等著作,主编《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历代文学论著丛书》等。

目录

题识

一 艺论新探

中国艺术理论美学品质初探

中国绘画的“自由”传统

中国山水艺术的生命意识

《古画品录》新探

《林泉高致》的美学品位

石涛《画语录》——中国艺术哲学之杰构

中西绘画“意象”、“印象”会通辨

二 文论续拾

中国古代文学审美观念发生与流变述略

“物色”别解与“审美心理”试说——《文心雕龙》偶探之五

从《文心雕龙》言“奇”判《隐秀》“补文”之伪 ——《文心雕龙》偶探之六

当代文艺学建设的主要资源刍议

三 诗学古今

境界意境无我之境

诗人咏画与画家题诗——中国诗画融合纵向略览

《筱园诗话》诗学价值评述

诗文化——中国文化之魂

诗的使命与诗的美学——艾青诗论述评之一

诗是自由的声音自由的笑——艾青诗论述评之二

现代汉诗语言三说

当代诗词发展片谈

四 《易》学偶涉

《易》学思维之葩掇拾

锥指博识说《周易》——钱鍾书论《易》述评

“《易林》几与《三百篇》并为四言诗矩(矱)”——钱鍾书论《易林》述评

不应忘却的“汉诗一派”——重提焦延寿《易林》

附录

我的文学生涯从这里起步

《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序

主要学术成果分类年表

书摘插图

一 艺论新探

中国艺术理论美学品质初探

一“艺”与“艺术”观念的形成

“艺”(藝),东汉许慎《说文》释日:“种也”。按古字之形析其原始含义:手持工具,不失时机在土地上耕种。由此,“艺”是先人表述的一种劳动观念,《诗经国风》诗中常见“艺黍稷”、“艺稻粱”等语,后又扩大到“艺树”、“艺圃”等,一切种植劳动都被称为“艺”。

“艺”既是劳动行为,行为的目的是“成于事”,有完美的结果,那么行为主体就需要有一定的本领和技术,于是“艺”又引申出才能、技巧之意,“技艺”、“才艺”并称,《尚书金滕》赞扬周公“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庄子在宥》说:“能有所艺者,技也。”凡有才有技的人被称为“艺人”,《尚书》已有“艺人表臣、百司”的记载,后来东晋葛洪在《抱朴子行品》中概称“创机巧以济用,总音数而并精者”,都是“艺人”。

到了孔子时代,“艺”的观念及其内涵发生了变化,孔子说“游于艺”,与种庄稼完全无关(他反对樊迟学稼),而是限定“礼、乐、书、数、射、御”六种“艺事”,能够熟练操作的六种本领。朱熹解释“游”说:“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不可阙者也。朝夕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余而心无所放矣。”

……

艺文诗新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