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入门

小说鉴赏入门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魏饴著

出 版 社: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6-1字数: 165000版次: 1页数: 186印刷时间: 2000/06/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042286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该书从小说鉴赏的文体知识入手,进而论述了小说鉴赏的本质及审美要求,探讨了小说鉴赏的特征,并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语言几个方面介绍小说鉴赏的奥秘,从而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进入小说鉴赏的美妙天地。

目录

初版自序

小引

上编 小说鉴赏的文体知识

第一章 辨体

一 小说含义的演变

二 小说的类型

三 中国小说发展一瞥

四 外国小说发展一瞥

第二章 小说构成的五个要素

一 人物小说形象的主体

二 情节人物运动的形式

三 环境人物活动的舞台

四 主题人物塑造的依据

五 语言小说艺术的载体

第三章 小说美探踪

一 逼真之美

二 丰厚之美

三 铸灵之美

四 认识之美

中编 小说鉴赏的本体分析

第四章 小说鉴赏的本质

一 令人如醉如痴的小说鉴赏

二 小说鉴赏的主体

三 小说鉴赏的客体

第五章 小说鉴赏的审美要求

一 从“看故事”到“看人物”

二 努力捕捉丰厚的生活底蕴

三 采着花瓣时得不到花的美丽

四 “钻进去”与“跳出来”

第六章 小说鉴赏的特征与趣味培养

一 小说鉴赏的审美特征

二 小说鉴赏的趣味培养

下编 小说鉴赏方法谈

第七章 人物的鉴赏

一 小说人物的美学意义

二 中外小说人物的审美差异

三 小说人物鉴赏法

第八章 情节的鉴赏

一 小说情节的美学意义

二 中外说情节的审美差异

三 小说情节鉴赏法

第九章 环境的鉴赏

一 小说环境的美学意义

二 中外小说环境的审美差异

三 小说环境鉴赏法

第十章主题的鉴赏

第十一章语言的鉴赏

再版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辨体

一小说含义的演变

小说这个词在我国是何时开始使用的?一般人们认为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第706页,中华书局l983年版)这里,“小说”与“大达”对举,显然庄子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视其他百家杂说、小的技艺为小道理,而道家自己的学说才是明达大智,小说的含义与今天所言的小说相差“亦远矣”。

后来,小说这个词也多次被古人提到,但用法不尽相同。总的说来,对小说含义的理解在我国可以唐为界分别来看。唐之前,基本上认为小说即是不通“大达”的琐屑言谈、街谈巷语之类的东西,更不把小说当成一种文体理解。比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皇皇巨制的《文心雕龙》也未像对待诗、赋那样列专章论述小说,只在《谐隐》篇中提到一句:“然文辞之有谐隐,譬九流之有小说”,基本上都是承袭了庄子、班固他们对小说的看法。

在六朝时代,虽然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志怪、志人小说,但仍然不过是一些“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的传闻流言、神异鬼怪、轶事逸闻。正如鲁迅先生所言:魏晋六朝小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鲁迅全集》第9卷第30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这一看法,我们认为大体上是合乎实际的。

……

小说鉴赏入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