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结合内科学(重新重印版)
分類: 图书,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作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 编写
出 版 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2-1字数: 2125000版次: 1页数: 1390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4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56973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为落实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专业中(初)级技术资格考试工作,在总结几年考试工作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与政策法规司委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有关专家,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及《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专业)》为主要参考教材,并合理兼容其他有关教材,对2003年版《全国中医药行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进行了修订,并配套编写了考试指南。
2006年版《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其内容涵盖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中医护理16个专业、49个考试科目(其中,临床中药学专业按中级、初级师、初级士三个层次,临床中医护理专业按中级、初级师两个层次分别编辑成册),是考生复习备考的’参考用书。
目录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内经
伤寒论
温病学
金匮要略
诊断学基础
病理学
药理学
传染病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伦理学
卫生法规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内经
伤寒论
温病学
金匮要略
诊断学基础
病理学
药理学
传染病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伦理学
卫生法规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书摘插图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一、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在此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1.社会文化背景
古代天文、历算、物候、农学、植物学、矿物学以及冶炼、酿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产生有利影响和促进。哲学方面,“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形成道、儒、法、兵、阴阳等诸家学说,具有重大影响,尤以道家关于世界本原与生命的探讨,对中医学生命理论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2.医药知识的积累
殷商时期,药物已相当丰富;西周时期,对疾病的认识已较深刻;春秋时期,治疗技术有所扩展,为医学理论初步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国时期,医学知识快速积累,疾病诊断“四诊”方法基本形成。如《五十二病方》记载病名103个、药名247个、药方283个,说明其医疗水平已有很大提高。
3.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主要应用了直接观察法和整体观察法,其对解剖、生理、病理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主要汇集于《内经》的成书中,尤其通过直接观察法和整体观察法及临床的实践验证,提出了精、气、血、津液等理论概念和经络学说。经络学说的形成,对于认识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及官窍之间的联系,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并加深了对人体自身整体性认识。而关于人与自然环境相关及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理论和观点,加深了对生理、病理的认识,并使人们从宏观上把握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成为理论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