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有事:目迷·耽美(卷一)
分類: 图书,艺术,影视艺术,影视赏析,
作者: 马家辉 著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80000版次: 1页数: 178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802777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他在湾仔球场长大,少年浪荡,跋扈飞扬,于江湖边缘走了一回,在电影世界迷醉至今。闲时执笔写下对于男女情事和人间恩怨的一些看法、一些想法、一些说法,终而结集成书,且看能否在书页之外寻得意见相同或相冲的读者。
这个写作人,名叫马家辉。
马家辉说:“这书名日‘目迷’,因为自从让眼睛第一次盯着银幕,便迷路了,在光影丛林里回不了头;也日‘耽美’,因为流连于光影之美,注定久久沉溺,无法自拔。”
是的,江湖多风波,舟楫险失坠;但风再大、浪再高,终究阻挡不了这趟寻美之旅的启航。
李欧梵序说:“香港文化人的‘英雄榜’中鲜有人像马家辉一样,可以港台双栖,经验丰富,既可在九龙城‘方荣记’品尝火锅,听他的父执辈话说当年,又能够在台湾打弹子享受‘敲杆’之乐——即使他自己没有亲身经验过,能把侯孝贤和杨德昌的‘少年往事’描述得如此入木三分的香港评论家,我看除了马家辉,不作第二人想。”
“香港文化人的‘英雄榜’中鲜有人像马家辉一样,可以港台双栖,经验丰富……能把侯孝贤和杨德昌的‘少年往事’描述得如此入木三分的香港评论家,我看除了马家辉,不作第二人想。”
——李欧梵序
这不是一本关于电影的书。这也不是一本关于黑社会的书。这本书,借电影起始,以江湖为题,说的其实是一个写作人的心事与胸怀。
内容简介
名曰“目迷”,因为自从让眼睛第一次盯着银幕,便迷路了,在光影丛林里回不了头;也曰“耽美”,因为流连于光影之美,注定久久沉溺,无法自拔。
卷一谈的主要是阳刚味道浓烈的电影,包括英雄片、警匪片、黑社会片、刀剑片、战争片等等。江湖是作者的一个青春梦,于是,他开始在纸上谈黑社会,也终于借电影起始、以江湖为题,完成了自己心事的述说。更多地,我们读到的不是电影上的江湖,而是现实中香港、台湾社会的奇诡多姿的人情世态。本卷由李欧梵作序。
作者简介
马家辉,1963年生,香港湾仔人也。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威斯康辛大学博士。
曾任广告文案、杂志记者、报社编辑,并客串主持电视、电台节目。
文章散见港台及内地报刊,结集作品包括《女儿情》、《都市新人类》、《心理学小品》、《流星学手记》、《李敖研究》、《在废墟里看见罗马》等。
目录
序:两代人的电影观李欧梵
自序:湾仔少年的文身梦——我的黑社会简史
辑一 江湖与暗角州
地下世界的光明与出路
为了一根棍
大佬指引
香港有过一位黑社会
香港也有文化遗产
任达华的宿命
梁家辉的狂躁
男人美
手机兵器
第一分钟
无间悲歌
衬衫的美学
西装领带
便服日
刘建明在等待
汤镇业,当年
郭富城的腹肌
飞哥
新英雄
黑色都市
有一个区叫做旺角
等待一个镜头
旺角一夜
方荣记
夜飙
飞车党
驾驶中的男人
我的湾仔
神经侠侣
在城市里奔跑
周星驰三帖
导演的菜式
相信奇迹的孩子
如来神掌
辑二 杀戮与宽恕
山上风云起
李安的武侠恋物学
女人与江湖和情欲
朋友本来是假的
同志的母亲
在情人节夜里读《断背山》
温柔的怒汉
镜头下的解脱
奇情看剑!
剑格不分裂
剑梦
日日好年华
侯孝贤的最好时光
敲杆
犹太杀手不冷血
毕竟是犹太人
用镜头招魂
孩子梦
巨兽之复活
毛
愿望与自由
电影与绮梦
感动与爱
杀无赦
语言解码
做回自己
少年教父
反叛的尽头
教父的诞生
笑一个吧,北野武
人间解剖师
“大佬”的信息
恶男
原来是这样的呀
四十混蛋
永恒的殿堂
盲侠的下场
忘情于剑
男人的五官
达文西的阳具
遗憾
寻他这种男人
汤姆-克鲁斯的眼神
男人的眼睛
二撇鸡
学习放手
传奇
城南旧事
教授
附录:从外敌到内奸:香港“英雄片”电影类型与社会变迁舶
一、导论
二、谁是英雄?为什么是英雄?
三、武侠、功夫、英雄:提升、展现、反击
四、结语
书摘插图
为了一根棍
《黑社会》以“龙头棍”的争夺为主要情节,谁掌握了百年相传的一根小木棒,谁便是帮会门派的总舵主。在男人的江湖世界里,“龙头”本就是彻头彻尾的雄性象征,昂首吐舌,号令天下,谁敢不从?行走于草莽,做a man with a gun尚嫌不足,必须同时向兄弟公开展示自己是a man with a dick始配被称大佬。杜琪峰把中国男人的欲念和焦虑具体而细微地呈现于银幕影像,一百一十分钟的电影,既是一群雄性动物你砍我杀的血腥故事,复是一根阳具信物慕拜崇敬的追逐过程;所以,当任达华高高举起龙头棍的时候,他脸上的笑容,几近淫笑。
杜琪峰拍这出戏开出了一个大格局,有如打麻将,坐下来即立志做十三幺,角色鲜明、性格突出、伏线多元,而更重要的是,结局不算是结局,预留了庞大的空白去拍续集和三集以至于前传后传。这部片肯定是继《英雄本色》和《无间道》之后的另一辑黑社会系列电影,如果愿意,长拍长有,但导演最好懂得自制,别忘了科波拉的《教父》也仅拍了三集。
看《黑社会》,在视觉上值得注意谭家明的剪接,在听觉上必须赞许罗大佑的音乐。
由于情节复杂,人来人往,一根木棍争来夺去,每场戏的张力密度遂异常紧凑,如何把零碎的段落像珠子一样串连成耀眼的颈链,一来要依靠导演的说故事功力,二来亦须视乎剪接者能否把每个镜头接合得流畅圆滑,有如写文章,长句短词分配得宜,自可感染读者。
在音乐效果上,罗大佑特地替许多场戏配上行军式的冲锋节奏,朗朗切切,急急如律令,令观众听得几乎要暂时停止呼吸。这出戏的配乐,大量使用琵琶拨弹,又常忽而转出一道二胡弦声,替现代银幕抹上浓厚的古典色彩,观众眼中遂如看见一群在竹林里跳跃厮杀的草莽英雄,古之洪门,今之黑帮,说穿了就是提着人头讨生活,弦停之日,即是魂断之时,祸福长短永远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黑社会》是一部男人电影,唯一女演员是邵美琪,她讲不到十句对白,但每句对白都有戏。若这角色是现实中人,冷看男人们为了一根雄性木棍血流成河,不知道有何感想?这或是拍外传的好题材,但导演似应是许鞍华而不是杜琪峰了。
大佬指引
王天林在《黑社会》里饰演一位黑帮叔父,圆滚滚的身躯,慢吞吞地说话,因此显得特别有分量,只要他开口,其他人便须聆听,说一不二,这就叫做大佬台型。
电影里有一幕说梁家辉打算另起炉灶,王天林前往找他,滋油淡定地问:“我担心别人传错话,误会了你,所以想听你亲口说一遍。”
这则是大佬风度,给你机会,让你下台,以便事情有转圜余地。
而当梁家辉表示将一意孤行,王天林听罢,干笑两声,起立离去,意味事已至此、多讲无谓,江湖事,江湖了,懒得再对话纠缠;这便是大佬智慧,知道何时该谈、何时该打,进退有度,掌握了判断的准绳。
《黑社会》的编剧塑造了一位完美的黑帮叔父,一般人想象中的“终极大佬”本该如此。
混江湖,欲成功上位,若向电影和历史学习,大可提炼出若干“大佬指引”。
首先是切忌口水多过茶,如果像陈小春或张家辉般整天不肯闭上嘴巴,你就注定只能担演“山鸡”或“化骨龙”的搞笑角色,英雄戏份永远只留给扮酷的刘德华和周润发。个中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言多必失”的几率效应,即使你在一天内讲对了一百句话,只要讲错半句,便易惹祸,轻则丢脸蒙羞,重则累及兄弟。“多讲多错,不讲不错”,这是企管界的经典定律,企业CEO都明白沉默等于保险,只讲该讲的话,可把犯错率减至最低。
其次,做大佬,如果想别人印象深刻而记忆良久,体型绝对不可太过正常,最好反而有些怪,可以过胖如王天林,也可以极瘦似杜月笙,总之务求让人一见难忘,甚至散播为坊间传说,以变不朽。
提起中国黑帮,你怎可能不想到“杜月笙”三个字?提起杜月笙,你怎可能不想到一张瘦似猴子的脸庞?杜月笙的长相可说是“骨格清奇”,深陷的两颊把一对眼睛衬托得炯炯有神,两只耳朵向横纵伸,像是一双定风翼把人稳于混沌乱世,这样的造型,配上那样的经历,足令他成为中国民间的“黑帮之神”;杜月笙,就是江湖经典。
多年前有香港影人拍过《杜月笙传》,但造型极不相似,难引观众联想;其实最适合扮杜月笙的人是葛优,他应该自导自演。
香港有过一位黑社会
香港到底有多少人是黑社会?电影里的王天林说:“大大话话,香港所有堂口的兄弟加起来有几十万。”
这个数字听来有点夸张,若此为真,李明逵(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警务处处长。——编者注)肯定每晚都睡不着觉了。可是,如果把黑底分子的家属也计算在内,那倒不无可能;黑帮人物以草根阶层为主,这阶层的家庭比较多子多孙,只要其中一位成员加入了黑社会,六亲合计,父母兄妹表哥表姐炒埋一碟,甚至不止于几十万之数。
然而,无论黑底或“黑底家属”的人口如何众多,曾在香港生活而又最富传奇的一位黑社会早已病逝于1951年,他的名字是:杜月笙。
杜月笙乃蒋介石的拜把兄弟,在上海帮忙蒋光头清共,指派手下杀了不少热血的共产党。蒋介石被共产党打跑了,他当然也要“走路”,1949年5月,带着廿多名家眷,他乘船南来香港,在坚尼地道十八号住下来。
香港对于杜月笙来说,只是小江湖,但他这条蛟龙偏偏遭困于此难以脱身,一住两年,直到病逝。杜月笙刚来时,身边尚有一堆美钞和黄金,可是排场依旧,很快便坐吃山空。更糟糕的是,他担心蒋介石在台湾很快垮台,不敢贸然前往投靠;却又恐惧毛泽东会清他的旧账,不愿冒险返回大陆,就这样,闷愁于中环,进退维艰,闷出了一身病痛。
病痛中的杜月笙,仍然像昔日一样迷听命相之学,一些相士投其所喜,故意说些“杜公尚有十年大运可行”之言,即可从他手里又骗走不少钞票打赏。当时有一位外号“赵神仙”的旅美华侨,来港行逛,被朋友找去替杜月笙占算吉凶,他没有当面对杜月笙说些什么,然而事后写信告诉朋友,他看见了杜月笙的灵魂飞出体外,深信一代大佬命不久矣,应难度过1951年的阴历七月十五日。
杜月笙去世之日,是阳历八月十六日,亦即阴历七月十四日,下午四时五十分,遗愿之一是“把我带回上海,落葬在高桥,我出生的地方”。
一代大佬能否落叶归根?五十一年后的今天,或许总算可以了。杜月笙死后,家人将其移灵到台湾,下葬于基隆。两天前,其女杜美如从台湾飞往上海,筹备将父亲迁葬回浦东。枭雄出丧,魂兮归来,可惜不会再有身穿黑衣的兄弟门生夹道哀送。
香港也有文化遗产
全世界都有黑社会,香港的黑社会却肯定最cutie,因为,这个城市很着迷于“诗”。香港人甚少读诗,但随处可见一些类似诗句的押韵标语,仿佛如果不把方块字排列成整整齐齐的两个句子,便无法引起任何人注意或记得。
开车于途,抬头望向架空路牌,必可看见“路上零意外,香港人人爱”几个大字在闪呀闪,打油逗趣,刹那难忘。行路于地,亦是纵目皆见墙壁上贴满沿用了廿多年的“随地吐痰乞人憎,罚款二千有可能”警告字眼,你可能仍然继续乱吐痰,但必会边吐边想起这句不知出自哪位“华仁仔”或“皇仁仔”(“华仁”“皇仁”皆为香港中学名校,香港政府高级官员多毕业于此。——编者注)政府高级官员的金句。
至于三岁儿童,当然早已学懂背诵“马路如虎口,小心勿乱走”,朗朗念念,个个有如港式李白;甚而六十岁的特首,每份大小报告的封面亦不会放过机会印它两句“以民为本,福为民开”,工整理念,一锤定音,振奋人心。
在商业广告方面,音韵谐趣自是最起码的宣传伎俩,银行游说你掏钱投资,会出言恐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新店开张,海报字号大大地宣布“大佛口食坊,营业到天光”;快餐店鼓励食客帮忙清理场地,地面上乃放纸牌,呼吁“托盘自己收,座位人人有”;学生会竞选干事,何必男男女女打扮得像地产经纪一样站在校园入口,拉开布条,扯喉猛喊“选我上庄,前途我创”。
方块字在特区泛滥成灾,被胡乱组合成最廉价的“城市打油诗”,搞笑之余,倒亦不无市井野趣,视乎阁下是否懂得欣赏。
黑社会?of course善于利用诗句传达暗语信号,据说一些社团大哥至今仍会要求门生朗读“你说我流不是流,山河万水任长流,低头饮过三河水,你说我流你亦流”之类无厘头豪气打油诗,而高级成员更须牢记什么叫做“门前一对双花齐眉棍”和“腰间一把义胆白纸扇”。这些文字符号替黑社会涂抹了几分神秘魅力,仿佛隐隐有一根红线把传统和现代串联缚起,古之反清复明,今之韫银发财,形相不同,其理一也,都要把义气放在胸前。
中国大陆也有黑社会,但入会仪式必不如香港般充满传统气味。特区政府应该向联合国申请把黑社团列为“世界口述文化遗产”,不让财大气粗的澳门人专美于前。
任达华的宿命
任达华据说是不少香港中坑的认同对象,有名有利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兼有一副骨肉匀称的好身材、有一位超级模特儿好太太、有一点点摄影家的艺术气质;文武俱备,该有的都有齐。
他是名牌房车的代言人,广告里,右手掌方向,左手换车挡,侧起脸看看旁座的女人,似是邀她共赴天涯海角,而即使是要求她携手跳崖,她想必亦一咬红唇,说句:好,我跳。
若干年前,初出道时,任达华和周润发一起演过电视剧。周润发担正,从此扶摇直上,任达华演的则是基佬角色,在保守的70年代,颇惹侧目,后来遂亦浮沉多年,好不容易才在影视圈找到自己的独特位置。今天的周润发,在好莱坞早已闯出万儿,任达华却仍在亚洲好莱坞里争影帝,乍看之下,是吃亏了,但若论外形身段,路遥知马力,终究是任达华保持得比较状态良好,而且他的脚跟后面不会廿四小时出现像连体婴一样的妻子暗影,相信必享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得必有失,理无可怨。
在《黑社会》里的任达华,笑里藏刀,深不可测,因此由头到尾他的嘴角都是往上微翘。对这角色,任达华不是演得不够好,刚相反,有时候是好过了头,没能在适当时候让嘴角肌肉放松,以致有点像戴着一张脱不下来的人皮面具。斧痕太深,便易令观众觉得人物个性太单一,欠缺转折层次,在印象上失去了一些些的自然分数。
任达华至今为止最精彩的演出应是《PTU》里的警察角色。夜灯下,街巷边,他从暗处移动到亮处,魁梧的身影,不必开口说话已能深深摄住观众的注意力。到了开口说话,有时候轻柔体贴,有时候急躁暴戾,更多的时候则是指挥若定,仿佛站在山岗岭上的宋江,天下事情皆在指掌之内。有朝一日,如果有政党能够推出任达华型的男人出来普选特首,毋须任何政纲即可轻易出线。
此番任达华拿不到影帝,说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假如输在《长恨歌》的程先生手里,倒还情有可原,但偏偏票数排名压过了程先生,只是败给同是《黑社会》的梁家辉,自会让人替其不值。
幸好任达华依然很fit,状态大勇,可以等待下一个好角色。如果他能像《油激暗战》(Syriana)的乔治克鲁尼一样做到脱胎换骨,亚洲便没有他拿不到的奖项。到时候,任达华可以真的笑了,他将笑得非常诚恳。
梁家辉的狂躁
梁家辉以两部电影的两个角色竞逐金像奖,最后,狂妄压倒沉稳,黑底出线,长歌饮恨,跟数月前“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颁奖结果截然相反。
在《黑社会》里,梁家辉的角色造型应是刻意地跋扈,最大作用在于对比任达华的内敛阴沉。但也正由于要发挥“对比效果”,梁家辉演来便稍嫌夸张,无论是狂躁地执起一根木棒把手下打个头破血流,抑或是在豪华车厢内咬着一支大雪茄昂首仰颈,戏里的这位大哥大都像依循一套“坏人公式”去演绎角色,有三分似石坚,有四分似刘克宣,余下的三分,则像《江湖告急》里的任因九。
说到任因九,那其实是梁家辉的一次优秀演出,电影情节也编得够曲折有味,只可惜因是喜剧,难免受到淡漠忽视。香港影坛经常出现精致的喜剧,“港式喜感”亦在亚洲电影世界享有盛誉,但喜剧偏偏常受不公平的对待,回顾多年的颁奖礼和评审活动,找不到几位演员能有周星驰的幸运。
梁家辉在《黑社会》的造型和演绎,前看后看,左望右望,几乎全是任田九的镜像倒影,唯一差别是服装穿着稍为收敛,所以对他来说,个中应没什么挑战可言,只需把《江湖告急》的努力重新摆出来即可;这是梁家辉的take two,尽管在表情动作上可能有了细微的进步,但终究欠缺突破,以戏论戏,没有太大的必要予以表扬。
或许这就叫做“行大运”。《黑社会》拍得有层次有气势,演员对手也有模有样,一个演绎得不算突出的角色遂能享受额外的肯定,这像刮起大风,一张薄纸亦能飘扬远方。
《长恨歌》的情形当然是刚好相反。导演企图拍出大时代的小故事,得出的成绩却是小人物的大混战,梁家辉的程先生演得再好,亦是孤掌难鸣,甚至连带受累,演技光彩遭支离破碎的镜头遮蔽了七分颜色。电影里,梁家辉有好几场戏皆能掌握精准的情绪,眼神仿佛有话欲说难说,嘴唇微抖,此恨长留,很能牵动观众的哀伤。可惜的是,戏弱,气弱,一个好角色便得不到它应有的被重视。
相比之下,“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诸成员始终比金像奖识货,他们认可了程先生的贡献,没被《黑社会》吓窒。
但在天下的女观众眼中,最终能令梁家辉不朽的,恐怕仍是他在《情人》里所展露的两瓣美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