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螺藏族

分類: 图书,文化,地域文化,藏文化,
作者: 李星星 著
出 版 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字数:版次: 1页数: 449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509032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在四川省石棉县蟹螺藏族乡田野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可谓第一部关于石棉藏族比较系统的民族志,也是第一部关于石棉藏族民族历史及民族文化研究的学术著作。全书内容包含三个部分,一是以田野日志的方式介绍民族学田野调查的过程;二是对蟹螺堡子的“尔苏”,对木耳和猛种堡子的“木雅”,作了较详的民族志叙述;三是在分析民族志资料的基础上,对民族史及民族文化方面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和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四川省石棉县蟹螺藏族乡田野调查和研究的成果。蟹螺乡的藏族有两个支系:一支是自称“尔苏”(或鲁苏)的藏族,一支是自称“木雅”(或木涅)的藏族。他们都是藏族中人数较少的支系,保留着自身的母语,其语言所属虽为藏缅语族,但所属语支尚未确定。他们保存的传统文化在当前急剧变迁的时代下,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对于石棉“尔苏”及“木雅”藏族,先前一直缺乏系统的田野资料,研究比较薄弱。本书可谓第一部关于石棉藏族比较系统的民族志,也是第一部关于石棉藏族民族历史及民族文化研究的学术著作。
本书内容包含三个部分,一是以田野日志的方式介绍民族学田野调查的过程;二是对蟹螺堡子(即蟹螺江坝村5组)的“尔苏”,对木耳和猛种堡子(即蟹螺猛种1、2组)的“木雅”,作了较详的民族志叙述;三是在分析民族志资料的基础上,对民族史及民族文化方面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和思考。
作者简介
李星星,祖籍河北磁县,1950年2月生于山西临汾。现为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在四川及西南民族地区从事民族学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发表著作十余部、学术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扩张与交往——区域历史文化简论》、《曲折的回归——四川西水土家文化考察札记》、《藏彝走廊的历史文化特征》、《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等。
目录
作者序
第一篇考察经过
一第一次调查的考察日志
二第二次调查的考察日志
三第三次调查的考察日志
第二篇石棉蟹螺
一石棉县概况
二松林地“河道七场四十八堡”
三蟹螺藏族乡
第三篇蟹螺堡子
一堡子概貌
1.聚落介绍
2.经济情况
3.传统生计
4.附录:蟹螺堡子经济情况表
二居民及关系
1.家族来源
2.分布
3.婚姻关系
4.亲属称谓
三家庭生计
1.生计案例
2.农作技术
3.农作周期
四生活技术
1.民居
2.服饰
3.器具
4.医药
5.坛坛酒
6.计量
五“萨巴”“素尔”
1.所谓“和尚”
2.“和尚”法器
3.作法
4.“素尔”王志全
六红白等事
……
第四篇木耳堡子
第五篇猛种堡子
第六篇研究与思考
附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篇考察经过
一第一次调查的考察日志
2005年9月19日星期一晴
由于错过了所谓“还山鸡节”的时日,只好推迟两天至今日出发去石棉。省民族研究所与雅安民宗局事先已商量好,由雅安民宗局派车来接我们。早上7点半,我与尚云川及川大学生李璟、刘俊波一行,乘车出发。走高速公路到雅安,换乘石棉县蟹螺乡来接的三菱越野车,即刻出发,沿着我十分熟悉的川滇公路即108国道行驶。驾驶员王小军是蟹螺乡的藏族,一路讲了不少蟹螺的情况。中午抵达石棉县城,会到石棉县民宗局局长毛成祖、文化局局长及康生、民宗局副局长姜成强等。姜成强负责我们这次调查的具体安排和协调工作。姜成强是石棉所谓“上八堡”的藏族,是一位很热心于少数民族及本民族文化研究和宣传的年轻人,我叫他小姜。下午,考察组进行准备工作,我再次让大家明确各自调查的任务。小姜负责提供我们所需的石棉现成的各种文献资料。
2005年9月20日晴
早上8点半,考察组乘车从石棉县城出发去蟹螺乡江坝村,小姜以及蟹螺乡党委书记但光锦、江坝村村长王健康等与我们同行。过古渡安顺场,经松林河口的先锋乡。我请小姜和但书记帮忙,先去先锋乡安顺派出所,从电脑管理系统中提取蟹螺乡的户口资料。趁等待工夫我顺便看了看派出所旁边的先锋乡中心小学。过后,又乘车沿松林河谷南侧溯松林河而上,于9点半到达蟹螺乡政府驻地。在乡上经介绍与乡干部彼此认识,并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主要是了解和收集一些蟹螺乡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和数据。我特别问及关于松林地“四十八堡”的情况,乡干事杨正清是来自蟹螺堡子的尔苏藏族,他似乎比较了解,数落了“四十八堡”许多名称及现在所属的行政区划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