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梦想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世界政治 ,
作者: 李涛 著
出 版 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450000版次: 1页数: 247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118341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今日的美国?美国人会这样回答你:伟大的人物+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制度。
没有人会质疑是美国的科学家将火箭发射到月球;没有人能否认好莱坞的文化已经传播到了全世界;没有人能漠视美元在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越是在高处,美国人越开始疑惑,为什么自己总处在风口浪尖上,为什么自己的处境举步维艰。
试问:美国的梦想能实现吗?
内容简介
美国的成长,是美国人在不断战胜一切困难中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人的成功远远大于美国人遭受的挫折。正因为如此,美国人相信他们所追求的,无疑就是人类的终极梦想。在这个梦想里,有美国式的奇迹,也有美国式的天赋使命观。美国人“无私的”,甚至是罔顾他人感受的在全球宣扬美国式的梦想,宣扬他们的价值观。
美国已经固执地认为,只有在美国人的领导下,各种文明从此会和平共处,共享“美国世界”的幸福生活。
美国人有浓厚的英雄情结。早期拓荒者的特质被浓缩在“牛仔”的形象中,致使牛仔成为一种典型的美国式英雄。而“世界宪兵”本身,就因具备坚定的使命感而有了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
目录
第一章 国家的诞生——当自由不再是梦想
一独立前的曙光:自由的殖民地
二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
三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
四自由主义的内部争端:平民与精英的博弈
五门罗宣言:西进运动与天定命运
第二章 肤色与暴力——边疆与边界的命运
一内战:上帝发怒的结果
二种族主义:极端的民族性
三解放之梦:肤色与暴力
四直面白人:美国黑人的道德
五印第安:一个隔离而有别的民族
第三章 个人与民主——中产阶级的国度
一移民和流动:美国人的烙印
二社会的中坚,国家的砥柱
三革命政治:普通人的崛起
四城市政治:自治不是统治
第四章 社会力量、国家荣耀的共存和碰撞
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二 西奥多罗斯福的“新国家主义”
三 “托拉斯爆破手”向托拉斯开战
四“大棒”挥向巴拿马运河
五将“新自由”强行推广到拉美
第五章海外的角逐——赶超欧洲
一战前的敌对联盟和军备竞赛
二战火中的欧洲
三欧洲之外的美国
四游戏结束:破产的和平
五美国巨人的崛起
第六章欧洲秩序的终结——二战与强权格局的出现
一风起云涌的革命时代,旧的国际秩序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二西方的衰落:由美国开始的全球经济大崩溃
三绥靖者的自作孽:世界秩序在枪炮下被全部搅乱
四“热战”终于结束,冷战也将登场
第七章创世纪——历经考验的国度
一充当“进步派”的保守派
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救了美国
三对自由的挑战:“放任”到“现代”的飞跃,绝非颠覆
四现代自由主义,万变不离其“宗”
第八章福音使者——马歇尔的“全球复兴"
一“复兴欧洲”迫在眉睫
二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
三马歇尔计划,终于横空出世
四从“布鲁塞尔条约”到北约的建立
第九章美国式的“黄金时代”
第十章另一个世界的反抗——战争中的历史
第十一章观念的相左——在全世界反对共产主义
第十二章文化的推力——该反叛的反叛,该变革的变革
第十三章撒旦的诱惑——“人”自己的思考
第十四章弑亲的该隐——与西方阵营的破裂
第十五章帝国的梦想——“一国独大”的事实
第十六章布什与摩西——帝国的超霸与衰落
书摘插图
第二章肤色与暴力——边疆与边界的命运
一内战:上帝发怒的结果
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由来已久,战争亦可看做一种极端的爆发形式。在美国那鲜有外患的几年里,北方人指责南方的奴隶制度,南方则轻蔑地称北方人为“北方佬”,二者相看两厌。
南方和北方是如此不同,这种不同不单表现在两地的经济形态上——北方重工业,南方发展种植业;也不单表现在两地对政治的看法上——北方强调联邦,南方注重州权,更体现在思维习惯、情感和价值观念上。正是因这些差异的存在,南方和北方之间横亘着一条明显的边界线。
19世纪中期的美国白人,普遍觉得自己在阶级和种族方面对黑人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北方人或许体会不到,蓄奴早已成为南方人的一种传统、一种情结,是地道的南方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奴隶制若崩塌了,南方的种植园经济也难以为继,而种植园经济在南方象征着朴素、高尚、恬静等一系列美好的字眼。南方人自认南方式的生活最能体现美国人的本质,他们无法接受废奴的要求。在南方人看来,奴隶制的扩张就是南方的扩张,既然全美国都把扩张当成了梦想,凭什么南方要放弃承载着南方希望的奴隶制?要南方废除奴隶制,除非承认美国的扩张是错误的。《独立宣言》曾说,“追求幸福的权利”不言而喻,奴隶制关系着南方人的幸福,南方人有权维护这种制度。
南北两方在蓄奴问题上的差异不断加大,南方终于萌生了和北方分道扬镳的想法,若南方不再属于美国,南方人要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是不是要畜养奴隶,也都与北方无干。由于在当时,农业还是美国的支柱,南方人很容易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废奴就是要破坏南方的经济,破坏南方的经济就会损害整个美国,进而就是废奴主义者在损害国家。
奴隶制成为南北方的“边界线”,这条线不断加深,大有可能将美国割裂开来,而美国必须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家庭存在这种观念早在独立战争期间就扎下了。在独立战争中,约翰迪金森的《自由之歌》广为传唱,就算那些目不识丁的美国人也能滚瓜烂熟地背出诗中的句子:
“勇敢的美利坚人,手拉着手,联合则存,分裂则亡。”
美国政府也曾在化解南北矛盾上下过大工夫。
1850年成为美国总统的菲尔莫尔,出生自北方,可为了顾全大局,他一上任就签署了和南方奴隶主妥协的法案,为此还引得来自北方的非议。菲尔莫尔的接替者富兰克林皮尔斯执政时,即18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允许两个州公开蓄奴。结果非但没能赢得南方的信任,还引起了堪萨斯的骚乱,支持蓄奴的和反对蓄奴的在该地打作一团,以致政府不得不派出军队去平息骚乱。到了詹姆斯布坎南当总统的时候,美国人已经分明地嗅到了内战的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