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抉择

欧洲的抉择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世界政治 ,

作者: (美)莫劳夫奇克著,赵晨,陈志瑞译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32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70164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欧洲联盟的创建是一次伟大的经济政治社会试验,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世界政治最重大的成就之一。但为什么欧洲各国政府会不惜以主权为代价,一再选择进行核心经济政策合作,协调一致行动呢?本书以自由政府间主义理论统率翔实史料,集中阐释了德国、法国和英国三个欧洲大国在战后欧洲一体化五次有决定意义谈判中的表现,对这一影响国际政治未来走向的重大问题给出了一个系统的、杰出的历史解答。英国著名欧洲一体化学者海伦华莱士曾说:“这本书是最深入,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欧洲一体化历史分析著作。”

作者简介

安德鲁莫劳夫奇克,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教授,欧盟项目中心主任。1992-2004年曾任哈佛大学欧洲项目中心主任。他已发表欧洲一体化,全球人权,美欧关系,国际组织、国际政治,以及捍卫产业全球化方面的学术文章100多篇。

目录

上卷

译者序 自由政府间主义的生命力

中文版序

导言 欧洲的抉择

问题:解读那些重大转折点

论点:经济利益,相对权力,可靠承诺

方法:假设清晰,分解案例,一手材料

文献:超越“宏大理论”

第一章 构建欧洲一体化理论

国际合作: 一种理性主义框架

解释国家偏好

国家间博弈:解释其效率和分配

制度选择:汇集和委托主权

这些发现可靠吗?

第二章 厘出脉络:《罗马条约》(1955-1958)

国家偏好的形成

解释国家偏好:经济利益最为重要,但并不是

完全充分条件

第三章 谷物与伟大:共同市场的巩固(1958-1969)

国家偏好的形成

国家间博弈和制度选择

下卷

第四章 歧异与趋同:通向货币一体化(1969-1983)

国家偏好构成:“经济学家”对“货币学家”

国家间博弈

第五章 重启一体化:《单一欧洲法令》(1984-1988)

国家利益与《单一欧洲法令》

国家间博弈

第六章 经济和货币联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谈判(1988-1991)

各国偏好的形成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谈判

第七章 欧洲一体化展望

什么驱动了地区一体化的发展?

推广欧洲经验

中外文用语对照

致谢

译者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构建欧洲一体化理论

要成功,就要选阻力最小的路走。

——让莫内(1978年)

本书对欧洲一体化的中心观点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体化是各国领导人做出的一系列理性选择。这些决策——和各成员国国内各强势组织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与每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相对地位有关系,还和增进国家间承诺可靠性的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密不可分——受这几项因素的制约和激励。笔者将通过考察欧共体发展历史上五次最主要的谈判来验证上述假设,它们分别是:1957年《罗马条约》谈判,20世纪60年代建立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的谈判,1978~1979年建成欧洲货币体系的谈判,1985—1986年《单一欧洲法令》谈判,以及1991年建立欧洲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谈判。

开篇第一章,笔者将提出本书解读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对其他理论观点我也会一同辨析。这类理论介绍十分重要,因为本章所提到的这些互相竞争的理论并不是仅仅对欧洲一体化进程这一个别事例所做的经验判断。本章所提的每一种理论通常都可以用来解释整个国际经济合作。使用这些一般性理论可以使我们得出更细致、更持久的解释,从不同方面、用不同理论进行重复检验,也使得这些解释经受的考验更加严格,最后,检验的结果还可以对欧洲以外其他地区进行分析。

本章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一个国际合作的理性框架,此框架包含了本书所评估的一体化的所有理论和解释。

……

欧洲的抉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