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十一年 (作者签名珍藏本)

分類: 图书,历史,历史知识读物,中国古代史,
作者: 老了著
出 版 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272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13649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天涯热贴,新浪力推。
草根视角的大宋盛世,喽啰眼里的水泊梁山,小人物照不进现实的梦想。
本书语言风格颇具现代色彩,类似王朔小说,或者周星驰电影,读者尽可捧腹大笑;但这不妨碍本书思想的深刻,借古人事,说今时弊病。这是一部有深度的书!
背景材料:时下读者对宋朝关注渐热。
内容简介
所谓历史,不过是循复;所谓未来,不过是往昔。
所谓历史,不过是循复;所谓未来,不过是往昔。
公元1666年,《水浒传》中的英雄大开杀戒,辽金战争屠戮不断,赵宋边境风雨飘摇。唯有那些关于茶的事情让我们回味无穷,那是风貌苦难的缝隙之中,仅存的一段清香柔软的时光。
我们只记得开枪是一名打虎的英雄,却忽略了他杀人时的凶残。武松就算有打死老虎的本事,也不具备打破世俗观念的勇气。他一生都没有爱情,还不如王矮虎,豁出去不要脸了,最终抱得美人归。正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本书是关于《水浒传》的青春版解读,以梁山喽啰的视角解读当时草莽英雄的轰轰烈烈;从草根的视角看盛世草民的人生悲剧。本书采用编年体的方式,分多个小主题,说当时人情世故,朝廷政事野史,乡野趣闻八卦。
本书特点:本书语言风格颇具现代色彩,类似王朔小说,或者周星驰电影,读者尽可捧腹大笑;但这不妨碍本书思想的深刻,借古人事,说今时弊病。这是一部有深度的书!
作者简介
老了,原名魏新,山东曹县人,曾在《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刊》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近百万字,诗歌作品入选各种文学选本。长篇小说《动物学》(文汇出版社2006年出版)入围首届文汇文学奖,在新浪网点击过千万。
目录
第一章 1112年
(一) 与水相关的一场瘟疫
浩浩荡荡的梁山好汉来自公元1058年的一场瘟疫。
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和两件事有关:一是自然灾害,旱涝或者瘟疫;二是抓壮丁去搞大的工程。
(二)流氓会武术,皇帝挡不住
机会!伟大的赵宋王朝高太尉!他继承了中国奸臣的一贯传统!在机会来临的这一刻灵魂附体!他使出一记“鸳鸯拐”,将球踢了回去!
天下都成了赵佶的俱乐部,谁还敢说高俅的胜利是“黑哨”?
(三) 摇滚青年史进的叛逆生活
公元1112年是史进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这之前,史进是一名生活在小地方的摇滚青年,参加了各种吉他培训班,觉得自己能弹唱《两只蝴蝶》就很了不起了,至少可以在史家庄的卡拉OK比赛中扬名立万。公元1112年,史进和从首都过来的宋朝乐队的主音吉他王进碴琴,才发现自己在华阴县吉他行买的琴一直缺根弦。第二章 1113年
(一)鲁提辖背后的沙尘暴
对他来说,成不成英雄都无所谓,关键是人不能欺负人,渭州人欺负外地人不行,西夏人欺负汉人也不行,他最看不惯这个,眼里边不能揉沙子,哪怕把眼珠抠出来洗洗,也得让沙子远离自己的身体。
可他当时所处的国家,已经有了沙尘暴的迹象。
(二)九纹龙岳飞和五台山孤儿
在公元1113年,岳飞的启蒙老师陈广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幸好此时,喜欢帮人“开手”的李忠正在渭州潘家酒楼为窝火,不可能一下子飞到汤阴县去,为岳飞“开手”,像当年在华阴县为史进“开手”那样。否则,一代名将岳飞必将变成九纹龙岳飞。
(三)皇帝看见了空中楼阁
在整个赵宋经济大盘指数狂跌的时候,只有寺院这只绩优股连年涨停。赵宋王朝的最高领导人赵佶自然会看那些和尚不顺眼,越来越多的光头像元宝那样闪着银光,晃得他眼睛生疼,这些元宝都是从他口袋里刨出来的。既然能刨出来,就自然能放回去。
第三章 1114年
(一) 在寒冷的冬天里
公元1114年的冬天冷得离奇,很多人热乎乎的心都冻成了冰凉的秤砣。
对宋徽宗赵佶来说,一个军官的叛逃并不会影响他赏雪的心情。林冲的事他大概知道一些,也没有心思去问,一个既不会踢球又不懂书法的军官,就算落草为寇,对朝廷也没有多大影响。可是,另一个叛逃的军官却让他大伤脑筋。
(二)白虎堂大案花了多少银子
没有最黑,只有更黑。这就是发生赵宋王朝的《黑狱断肠歌》。蔡福是北京人,他真该学一学京韵十足的《卖布头》里那段吆喝:“你说我这监狱,怎么那么黑,你说怎么那么黑?气死戴宗,还不让李逵,气死那沧州的管营差拨你们死得亏呀。怎么那么黑?原告送了炭,被告送了煤,财源滚滚来我就是监狱的甩手大掌柜——”
(三)假如林冲没有娘子
公元1114年冬天,林冲在梁山落了草。第二年秋天,他杀了寨主王伦,派人回东京接娘子,方知娘子自缢的消息。在王伦下面的第四把交椅坐立不安的林冲,从上山开始就有杀了王伦的念头,可每每想起娘子那一再的苦口婆心,就按捺住满腔怒火,把雪亮的解腕尖刀按到自己的肋骨缝里。
第四章 1115年
(一)王伦之谜
两个王伦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比一个了不起。怎么到了《水浒传》里,王伦就成了那么心胸狭窄、无法容人的人呢?
因为,这个王伦是书生。
(二) 五侯杨令公之命
都道是英雄落魄,如秦琼卖马,杨志卖刀。
真正的大英雄生来便是落魄的,一直到死。胸中沟壑唯有国家兴亡,一腔热血只为民族荣辱,富贵荣华皆为眼云烟,他们卖的是命。
(三)婚礼只能回味
由于闫婆惜刚满十八就稀里糊涂做了一名政府公务员的情妇,刚遇上一个能疼她爱她的人,就死在了这名政府公务员手里,她这辈子也没能举办一场正儿八经的婚礼。
第五章 1116年
(一)茶中泡乾坤
公元1116年,《水浒传》中的英雄大开杀戒,辽金战争屠戮不断,赵宋边境风雨飘摇。唯有那些关于茶的事情让我们回味无穷,那是岁月苦难的缝隙之中,仅存的一段清香柔软的时光。
(二)潘金莲的尸布
书中没有写潘金莲那句被抠出心肝五脏的无头尸体是怎么埋葬的,可以想象那是一句多么恐怖的死尸,当这句尸体被盖着白布抬出武大郎家时,有没有人注意到,露在白布外面的那双小脚,是那个年代美妙绝伦的标志之一。
露在外面的,是“瘦、小、尖、弯、香、软”的畸形历史,掀开尸布,里面的肉体既无头,也无心。
(三)十一人的联欢
晚会中不乏精彩的节目:阮氏三兄弟的演唱组合齐唱了一曲原生态味道十足的《渔家傲》;杜迁、宋万这对老搭档合说的对口相声《我是黑社会》引了一阵阵笑声;公孙胜现场的魔术表演让人大开眼界;压轴的,是朱贵和刘唐表演的小品《黑店》,好多人都笑得肚子疼。
第六章 1117年
(一)鳌山的美丽和虚弱
公元1117年,离北宋亡国还有整十年,在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已经不记得鳌山的美丽,却无法忘却大汉民族在1127年的那次溃败所带来的耻辱,那次耻辱和后来的很多次耻辱一样,都应该被我们铭记。
中国人那么早就发明了指南针和火药,却被外国人用军舰和大炮打得无法招架。
(二)天灾人祸逃不过
公元1117年,《皇朝编年纲目备要》记载:“有星如月,徐徐南行”。据说这是中国比较早的关于UFO的记录。假如这颗月亮般大小的星星真是外星人飞行器的话,里面的高智慧生物看到那些天灾人祸不断的人类社会,看到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一群黄皮肤的百姓,也许会说:“咱还是回火星吧,地球很危险的。”
(三)拼命三郎和狮子座的女人
一个深谙男人之味的女人,和一个初尝女人之味的男人睡到了一张床上,他们交织的欲望本不是罪孽,纠缠的肉体也并非不可原谅。在美国电影中,这就是让人哭的《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名著里,却成了教人恨的淫妇贼秃。
第七章 1118年
(一) 当联盟崩溃之后
战略联盟的正确和错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了战争的成败。公元1118年,一个错误的战略联盟,加速了北宋的覆灭。
(二) 奇耻大辱扈三娘
怎么才能相信“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手将猛将生拿”的扈三娘会这样苟且偷生?怎么才能相信“天然美貌海棠花”的一丈青会嫁给“形貌峥嵘性粗卤”的王矮虎?
(三) 天下皆贼
赵宋王朝这个大家庭并不缺乏对主人忠心耿耿的狗,但过多的贼让狗防不胜防。这些贼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内部的,藤蔓一样繁衍生长,在赵宋王朝虚弱的国土上遍地开花。
第八章 1119年
(一) “黑客帝国”三部曲
“黑客帝国”是一部以招安为主题的大片,总导演宋江分三部曲完成……
(二) 马命关天
公元1119年,有人为马愁,有人为马忧,有人为马喜,有人为马死。骑在马上和站在马旁的人都想不到,很多年以后,中国的马的会越来越少,骑马打仗只是童年的游戏,战争要用飞机坦克导弹航母。传统英雄相依为命的宝马不如官员富商给二奶买的宝马。再好的乌骓也没有牛会干农活,再好的“照夜玉狮子”也比不上驴吃苦耐劳。马在中国大部分地方,主要用处是和驴配种,生骡子。
(三)稍纵即逝的诗情画意
看来,由于宋江及时的命令,梁山的兵马在青州的火没有烧到李清照家的屋檐,也没有人抢走赵明诚珍藏的金石,有了一丈青,王矮虎也不愿再抢个三十六七的女诗人当老婆。
第九章 1120年
(一) 装神弄鬼
在赵佶观看的新闻联播里,公元1120年的主要内容是:
为节省人力物力,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正月,国家皇帝赵佶提出罢道学的方针政策。将儒道合一,这一举措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拥护和深切爱戴。
(二)让我们去东京看菊花吧
黄巢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最终攻破长安,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梦想。而“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只能守在梁山登高赏菊。
(三) 托儿
医院有医托,婚介有婚托,拍卖会上有买托,卖鞋的都有鞋托。张顺这个,是“船托”。
中国历史就是这样,被一代代人忽悠过来,忽悠过去,不由自主,就被忽悠瘸了。
第十章 1121年
(一)李师师的裙子
宋徽宗赵佶和李师师究竟是否像喽啰乙和喽啰甲那样说得“有一腿”?还是像宋江说的那样“打得热”?正史并无确凿记载,这种类似“拉链门”事件越是不入正史,越是被人津津乐道。
(二)爱情如戏
“蓬蓬乍,乍蓬蓬”的声音如戏曲中紧密的锣鼓点,一出李师师的爱情大戏拉开了大幕。
(三)记一场相扑
运动项目的发展也容易偏离其本质的意义。台球本来是西方的绅士运动,在中国就成了街头巷尾的痞子玩的游戏。相扑的初衷也是为了强身健体,可一旦“恶少者“丛萃其间”,就变了味。奥林匹克精神没了,成了流氓恶霸欺负别人的本领。
第十一章 1122年
(一)山和人一样没有万岁
如果时空回转,赵佶和辽国刚刚别立为太后的萧氏坐在电影《色,戒》中的餐馆里吃饭,赵佶说:“你打仗好像不怎么在行?”
“就赢过你。”萧太后得意地说。
(二)投降的技巧
幸运的郭药师和不幸的宋江是公元1122年两个命运不同的投降派。他们以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关于投降的经验心得:投降不是最终目的,要看为什么投降,有哪些资本可以投降,投降之后怎么做决定了投降之后做什么。
(三)片尾曲:改变1122
世界不断的改变——改变
我的心思却不愿离开从前
时间不停的走远——走远
我的记忆却停在
却停在那1122年
公元1122年在喽啰甲的记忆里,有这样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他划着一条小船,载着喽啰乙回家。梁山泊的水中倒映着他和喽啰乙两人一长一短的影子。
后记:公元2008年
主要参考资料
书摘插图
第一章 1112年
公元1112年,即赵宋王朝的政和二年。《水浒传》中,这一年的年初,高俅走马上任,正月里,王进母子从东京出走,去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相公,路过华阴县史家庄,教会史进十八般武艺。
(一)与水相关的一场瘟疫
公元1112年,离赵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一百五十二年,据靖康之耻还有十五年。这一年,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和母亲奔走在从东京逃亡的路上,正月的风很冷,王进牵缰绳的手冻得通红,年过六旬的母亲坐在马上面,回望此生再也回不去的家乡。那里的人们还沉浸在过春节的喜悦之中:
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如马行、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踊路,州北封丘门外及州南一带,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扌求)、靴鞋、玩好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相笑(音牙)。至寒食冬至三日亦如此。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服,把酒相酬尔。
《东京梦华录》卷第六
在那座城市里,最让这名深明大义的老人牵挂的,并不是长庆楼的百味羹和煎鱼饭,或酸枣门外岳庙的香火,也不是勾栏瓦肆里张金线的杂剧和封宜奴的小唱,而是老伴永远埋在东京的尸骨。
原本,她觉得,儿子王进能做到八十万禁军教头,九泉下的丈夫应该和她一样欣慰。在从东京逃亡的路上,她甚至还回忆起丈夫初来东京时的情景,丈夫是一个身怀绝技的男人,沦落到在街头卖拳为生,经恶霸欺压,受无赖挑衅,硬是混出了人样,当了都军教头。谁又能猜到,当年被丈夫揍过的一个小混混,如今成了儿子的顶头上司。当年这个小混混找丈夫麻烦,被丈夫一棒戳倒,如今这个小混混找儿子麻烦,纵然儿子有比丈夫更大的能耐,也只好忍气吞声,一走了之。不知道九泉下的丈夫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早知如此,倒不如在街头卖拳痛快。
母子二人的目的地是延安。那时候的延安是军事要地,老种经略相公在那里镇守边疆。只要有一身好本领,便能安身立命。王进像八百多年后的那些爱国青年一样,怀着满腔忧愤的热血,去同样的一个地方。不一样的只是:后来去延安的人多了一种更能让人热泪盈眶的理想。
这是《水浒传》开头最动人的一幕。李卓吾评点这一幕,说:情景如画。王进母子二人离开东京一个多月后,在华阴县史家庄,遇到了史进。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从史进开始,用金圣叹的话说,虽稗史,然已进于史也。
稗史也是史,《水浒传》既是一部小说,也能当作一部史书。经、史、子。集之中,“小说家”的著录属于史部。
作为小说,《水浒传》是名著;作为史书,虽说其事件多为虚构,地点常有疏忽,年代也并不准确,但内容也多有源头,和史料记载相映成趣。因此,金圣叹说《水浒传》胜似《史记》,并非没有道理。正史局限性大,多为主旋律,与真相存在偏差;稗史零散无序,同样难以考究;小说则可集其精华,反能从其中看出更多内容。
历史上是有王进这个人的,前两年河北出土的北宋文献中有一则记载:北宋的禁军将领王进在京城得罪了高官,逃到延安,在故人那里守边,领兵和西夏的小股部队打过仗,皆获胜。后来,王进又在种师道和种师中门下任先锋,这两个姓种的就是《水浒传》中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史料上,还有一个更可靠的说法:老种经略相公是种谔,小种经略相公是他的儿子种师道。但种谔在公元1082年就死了,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才出生,所以《水浒传》中的老种和小种应该指的是种师道和种师中。
史料记载,王进在太原战役中,随种师中力战而死,那是公元1126年,距小说中他和母亲离开东京已过十四个春秋。
小说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王进战死沙场的时候,他在史家庄收的徒弟史进也早就死于非命。
真正进入历史的,叫王进,没进历史的,叫史进。
史者是记载从政者的功名勋业、名言嘉行、治乱兴衰……皆大事也;而小说者,乃是相对其“大”而言,市井家庭、细事闲情、新闻异态……以至于个人性情、时代风尚……咸在其间,此二者相对而观之,则虽系一巨一细,却又一“死”一“活”——历史社会的一切情状,在“正史”中是来不及也不屑于写的。于是,“小说”承担了此一职责。
周汝昌《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资料丛刊》序
历史就是高清照片,说是真实的,可同样的画面,角度不同内容就有差别,镜头不同效果又不一样,加上一代又一代人的PS处理,芙蓉姐姐都能变成蒙娜丽莎;小说就是画,只要是流传下来的原作,即便是有残缺,也能看出大致风貌。比如给张择端发台八百万像素专业数码相机,断他也拍不出《清明上河图》来。
在《水浒传》七十回本的楔子中,从“纷纷五代乱世间”一直到“嘉祐三年”,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几个王朝的变迁。紧接着写到嘉祐三年,也就是公元1058年,天下瘟疫盛行,朝廷派洪太尉去请天师祈禳人间,洪太尉在龙虎山伏魔殿放走了一百单八个镇锁着的妖魔,这些妖魔转世变成了梁山好汉。
也就是说,没有瘟疫,朝廷就不会派洪太尉出差,洪太尉不出差,就没机会到龙虎山观光,每个有历史名声的旅游景点对游客开放都是有限制的,很多古建筑一般游客根本不让进,所以,要不是洪太尉的官大,他也进不去伏魔殿,更不可能放倒石碣、掘出石龟,掀开石板,妖魔自然放不出去,自然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梁山好汉。
诸宫看遍,行到右廊后一所去处……太尉又问道:“如何上面重重叠叠贴着许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但是经传一代天师,亲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得妄开。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经八九代祖师,誓不敢开。”……洪太尉听了,心中惊怪,想道:“我且试看魔王一看。”便对真人说道:“你且开门来,我看魔王甚么模样。”真人禀道:“太尉,此殿决不敢开!先祖天师叮咛告戒:今后诸人不许擅开。”
……太尉大怒,指着道众说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土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真人等惧怕太尉权势,只得唤几个火工道人来,先把封皮揭了,将铁锤打开大锁。
《水浒传》锲子
浩浩荡荡的梁山好汉来自公元1058年的一场瘟疫。小说中就是这么写的。史料上的1058年,赵宋王朝同样面临着灾害的威胁,一场洪水几乎淹没了东京,这年年初,宋仁宗诏令征发官兵,抽调民夫,开凿永济河,让河水从开封府西边的葛家岗直抵开封城南的好草陂,再让水流向北注入惠民河,汇入鲁沟河。这项浩大的工程历时九个月才完成,从1058年的正月直到入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可想而知,这一年,多少粮食筑成了河堤,多少汗水疏通了水流。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朝廷动用的人力物力在当时已足够形成一场新的灾害,这种灾害张天师无法祈禳成功,亲手把妖魔放到人间的不是洪太尉,而是一个国家的元首。永济河的水也没能通过鲁沟河流进大海,而是流进了“妖魔”未来集会地,汇成八百里水泊。
历史应了《水浒传》中的碣文:遇洪而开。
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和两件事有关:一是自然灾害,旱涝或者瘟疫;二是抓壮丁去搞大的工程。
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存在时间最短的两个:一个张罗修长城;另一个操持挖运河。
长城和运河都留下了,始作俑者的名字也留下了,都叫暴君。
人干超负荷的体力活干绝望了,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要稳定,要和谐,农民工工资就不能拖欠。那时候又不发工资,硬生生把人赶到工地上,监工的人比“黑砖窑”都狠,每天都有大批累死的同伴,所以有人振臂一呼:反了吧!一个个还不抢着响应,振臂一呼的成功率自然高。
否在,都在家好好种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别说振臂一呼,你就是把胳膊调到振动上,把人都振没电,也没谁舍得豁出命去铤而走险。
元亡也和治水有关,修黄河河堤时,发现了一只眼的石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红巾军揭竿而起。
《水浒传》写于元末明初,天下是打着红巾军旗号当了皇帝的朱元璋的天下。
1112年的天下是宋徽宗赵佶的天下。赵佶这个名字用搜狗输入法里面的拼音一敲,出现第一个词条便是召妓,当然,这纯属巧合,如果他没有那些召妓的传闻,梁山好汉就无法通过李师师吹枕边风,通过招安转型。
赵佶可以说是历史上艺术天分最高的皇帝,1112年,他正坐着李逵刘唐们成天挂在嘴边的“鸟位”,画着炉火纯青的花鸟。
宋徽宗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翠竹花雀图》、《柳鸦图》、《四禽图》等,每一幅都价值连城。他笔下的中国山水美不胜收,中国的山和水中,却已危机四伏。
这一年的松花江畔,一个叫女真的民族开始崛起,辽国天祚帝前来渔猎,有位不愿意为他跳舞助兴女真部落首领,险些成了刀下鬼。
天祚帝那天本来很高兴,吃了不少自己打来的新鲜野味,也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劲,召开了一次舞林大会,所有归属辽国托管的女真部落首领都要亲自出场,跳舞助兴。
偏偏有一个首领不跳。
按说在领导前跳个舞没什么大不了的,多少人想跳还没机会呢。
“不会跳舞没关系,你跟着音乐散步就行。”天祚帝开始表现得还像一个开明的领导。
“不会。”这个部落首领的态度很坚决。
“跟着音乐——蹦——总会吧?”天祚帝有些不耐烦了。
“不会。”
“咋地了这是?”天祚帝不耐烦了:“咋地了这是?还敢给我瞪眼,只要我一瞪眼,你立刻就得在松花江消失知道不?”
这个部落首领两只铜铃般的眼睛直勾勾瞪着天祚帝。
事后,天祚帝越想越恼火,就对大臣萧奉先说:“那天的舞林大会上,那小子太猖狂,得让他灭亡。”
上班族都知道,就算是小事上得罪领导,领导也总会想办法给你穿小鞋。在那时候,一双小鞋就是一条命。
幸好,萧奉先帮这人说了好话,他对天祚帝说:“那小子是个大老粗,没什么文化,不懂礼节,您犯不着跟这种人计较。”言外之意那小子可能确实也不会跳舞,探戈伦巴啥的都不懂,蹦迪没灯光也不合适。
“那他瞪我知道不?”天祚帝说:“眼珠子挺吓人的,给我抠出来也成。”
“这——。”萧奉先说:“都构不成什么大过错,您要把他杀了,怕引起其他首领的不满。”
天祚帝这才取消了杀人的念头,把这口气生生咽了下去。
不过,天祚帝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打死也不跳舞的女真小子在不久的将来灭了辽国,还灭掉北宋,擒住了著名山水画家兼著名词人兼著名足球爱好者宋徽宗和他的儿子。
“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说说容易,李逵这个变态杀人狂做不到,刘唐这个混迹江湖的小混混也做不到,真正做到此事的,是完颜阿骨打的人。
历史的舞林大会上,完颜阿骨打跳了一段奇绝的舞,让伴舞的辽国跳到漠北,让领舞的赵宋跳到江南,让所有人都记住了这名在公元1112年拒绝为领导跳舞的非著名舞蹈演员。
(二)流氓会武术,皇帝挡不住
公元1112年,十月,七十四岁的苏辙去世。这名才子的一生历尽坎坷,数次被贬,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有一天,他乘船路过梁山泊,看到水中的荷花,不觉忆起自己在江南的那些时光,诗性大起:梁山泊里逢花发,忽忆吴兴万里行。
那时候的梁山泊就像苏辙诗里写得那样:
花开南北一般红,路过江淮万里通。
飞盖靓妆迎客笑,鲜鱼白酒醉船中。
苏辙《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五绝》(据《四部丛刊》本《栾城集》)
在小船里就着鲜鱼喝着白酒的苏辙多么快活,他写这些诗时,梁山泊不亚于江南鱼米之乡,相必当时阮小七还在旁边的石碣村打鱼,度着无忧无虑的童年,说不定苏辙吃的鱼还来自阮家哪个兄弟的渔网。苏辙也根本不用担心有谁会潜入水底凿沉他的船,偷喝他的酒;更不用害怕两岸迎客的那些“飞盖靓妆”会麻翻他的人,抢去他的财帛,把他的肉煎成油,化为朱贵酒店的灯火。
苏辙死得早,那时候梁山泊还太平。
梁山泊开始不太平,是在1112年以后,在苏辙死后。追究起来,和苏辙也有一点点关系,因为他哥哥苏轼的推荐,一个小混混在1112年当了大官。
正史上对高俅的记载不多。据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中记载:“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由此可见,高俅原是苏轼的一个小秘书,或者说是书童。因为人乖巧,擅长于抄抄写写,搁到现在就是打字速度很快,平常的工作就是帮苏轼打打稿子,发发邮件什么的。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的时候,将高俅送给同僚曾文肃,但是曾文肃婉拒了苏轼的好意。于是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也就是王晋卿,所以高俅又回到了东京。
据一些学者考证,《挥麈后录》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是曾纡,而曾纡就是曾文肃的儿子,他写得曾家的事应该靠谱。
小说里的这一段一笔带过,高俅投奔苏轼,苏轼只是让他在府里住了一夜,便打发到小王都太尉那里了。虽然简化成了“一夜情”,但去向也是对路的。
门吏转报小苏学士,出来见了高俅,看了来书。知道高俅原是帮闲浮浪的人,心下想道:“我这里如何安着得他?不如做个人情,荐他去驸王晋卿府里,做个亲随。人都唤他做‘小王都太尉’,便喜欢这样的人。”当时回了董将士书札,留高俅在府里住了一夜。次日,写了一封书呈,使个干人,送高俅去那小王都太尉处。
《水浒传》第一回
小王都太尉是“哲宗皇帝的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是赵佶的大舅子,《宋史》中说,王诜虽然是堂堂驸马,但也是个花花公子,经常在外面泡妞,把公主都气死了。不过,花花公子总有些一技之长,小王都太尉的特长是书法,这一点和后来当了皇帝的赵佶颇为相投,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切磋丹青,不知道赵佶名满天下的瘦金体,当初有没有受过其大舅子的启发。
《挥麈后录》中说,有一天,小王都太尉王诜与端王赵佶在等候上朝时相遇,赵佶忘了带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一下鬓角。赵佶发现王诜的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就忍不住称赞了几句。
赵佶说的是河南话:“恁这个篦子刀不孬哩。”
王诜说:“就那!”
“恁这个款式好。”赵佶说:“俺家那些篦子刀都是从马行街上买哩,怪结实,不好看。”
“俺这是专门订做哩。”王诜说。
“恁从哪订哩?”赵佶问:“俺让人也去订一个!”
“不用了。”王诜很会拍马屁:“俺上次订了俩一样哩,还有一个在家,从来没有用过,稍后就派人给恁送去。”
“咦——那中!”赵佶很高兴。
退了朝,王诜想起这件事,就派人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派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高俅。
一个款式新颖的篦子刀,对赵佶来说,可能用不了几次就扔了,却改变了高俅的命运,让《水浒传》有了“乱自上生”的开始。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机遇。
也许是因为篦子刀的分量实在轻了些,《水浒传》把这个道具改成了镇纸玉狮子和玉龙笔架。
当日,王都尉府中准备筵宴,水陆俱备。请端王居中坐定,太尉对席相陪。酒进数杯,食供两套,那端王起身净手,偶来书院里少歇,猛见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极是做得好,细巧玲珑。端王拿起狮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王都尉见端王心爱,便说道:“再有一个玉龙笔架,也是这个匠人一手做的,却不在手头,明日取来,一并相送。”
端王大喜道:“深谢厚意。想那笔架必是更妙。”王都尉道:“明日取出来送至宫中便见。”
《水浒传》第一回
光有机遇还是不够的,想成功,还要会投机。要篦子刀说明赵佶喜欢打扮,要镇纸玉狮子和玉龙笔架说明赵佶喜欢书画。要是赵佶光喜欢这两样,高俅也没戏,关键是,赵佶也喜欢足球。
能把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的高俅,堪称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球星,这一点,《挥麈后录》和《水浒传》中的描写是一致的,都是因为高俅去端王府送东西,正碰到赵佶踢球。
院公引到庭门。高俅看时,见端王头戴软纱唐巾,身穿紫绣龙袍,腰系文武双穗(纟条),把绣龙袍前襟拽起扎揣在(纟条)儿边,足穿一双嵌金线飞凤靴,三五个小黄门,相伴着蹴气球。
高俅不敢过去冲撞,立在从人背后伺侯。
也是高俅合当发迹,时运到来,那个气球腾地起来,端王接个不着,向人丛里直滚到高俅身边。
《水浒传》第一回
机会!伟大的赵宋王朝高太尉!他继承了奸臣发迹的一贯传统!在机会来临的这一刻灵魂附体!他使出一记“鸳鸯拐”,将球踢了回去!
看到高俅这么精彩的脚法,赵佶连王诜送的玉玩器也没兴趣了,马上请王诜吃饭,对他说:“这个高俅球踢得不孬,让他转会到俺俱乐部,中不?”
王都尉答道:“咋不中?恁俱乐部大,双冠王。”
不久,宋哲宗驾崩,赵佶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成了赵宋王朝的第八位皇帝。高俅这个因踢球而搭上赵佶俱乐部末班车的潜邸“旧臣”,也鸿运当头,一跃进入了赵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中青云直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