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神学与全球化:斯塔克豪思的基督教伦理研究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基督教 ,
作者: 谢志斌著
出 版 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309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123950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基督教文化涵盖极广、包罗万象,给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感。这里所指的基督教乃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这三大教派及其众多派系,而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特性则体现为一种崇拜上帝和耶稣基督的宗教信仰体系,以及相关的精神价值和道德伦理观念。基督教文化作为这种体系乃形成了其独有的哲学思维方式、神学理论框架、语言表达形式、政治经济结构、社会法律制度、行为规范准则、文学艺术风格和传统风俗习惯等,并表现为受此信仰精神制约和灵性影响的群体及个人之生存选择、思想情趣、文化心态、审美之维和致知取向。在社会实践层面,基督教文化亦代表着以教会为核心的社会存在体制、组织机构及其各种社会政治、信仰崇拜和思想文化活动。基督教文化通过其漫长的发展而形成了“爱智”、“求知”、“重行”、“唯信”等特点,表露出“神秘”、“超越”、“浪漫”、“空灵”等意趣。其思维特色则是形象、意象和抽象的整合与共构,让人体悟到其博大、恢宏和玄奥。所以,其神秘性和超然性使基督教文化研究乃成为一种灵性世界中的探奥洞幽。另外,基督教文化也不断将各种文化因素包摄于内,随之亦参与了对相关文化体系的重建和改革,因此已广泛渗透和融入到世界众多民族的信仰精神、思想认知、社会发展、政治体制、文化艺术、民情风俗之中。可以说,基督教文化乃表现出信仰与思辨的统一、文化与宗教的互渗、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形上”与“形下”的结合。其复杂性和多样性给我们提供了万花筒般的景观。
为了系统、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基督教文化,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基督教文化丛书。丛书作者多为基督教文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和近年来初露头角的后起之秀,其论题涉及到基督教文化中的思想、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教育、经典、文物、节日、风俗等方面,而且体现出其文化史勾勒与现状研究的有机结合。这套丛书旨在展示基督教文化蕴涵的美感、魅力和神韵,再现其灵性、灵气和灵修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启迪及感染。因此,丛书各卷将突出其知识性、客观性和可读性,以准确的描述、新颖的构思和优美的文笔而力图达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深入浅出之效果。这套丛书得以问世,离不开许多热心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尤其与宗教文化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了解基督教文化,是我们在当前“开放性”社会中认识世界与自我的一种历史使命,亦是促进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传统之人们相互沟通和理解的一项文化事业。在这一事业向前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期望并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们的更多关注和积极参与。
作者简介
谢志斌,福建泉州人,香港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曾任普林斯顿神学院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宗教学副教授,兼任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与社会、基督教伦理;已出版英文专著eigious Diversty and Pubeli-gion inChina(Ashgate Publishing,2006),并在Studies in lnterreli-gious Dialogue、《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世界宗教研究》、《基督教思想评论》和《基督教文化学刊》等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数篇。
目录
总序
序言
导言
第一部分斯塔克豪思的公共神学:思想与方法
第一章斯塔克豪思公共神学的基本思想
一、基督教伦理与公共神学
二、世俗化、神学的私人与公共向度
三、神学的对象与公共神学的内涵
第二章公共神学的主要方法
一、何谓公共?
二、教义的、论辩的和护教的神学
三、公民宗教、政治神学与公共神学
第三章公共神学的基本要素和主题
第二部分斯塔克豪思与公共神学的传统:比较的与历史的研究
第四章欧洲的公共神学传统
一、亚伯拉罕凯珀:普遍恩典与领域主权
二、恩斯特特洛尔奇:基督教思想与社会历史
第五章美国的公共神学传统
一、约拿单爱德华兹:灵性复兴
二、沃尔特饶申布士:社会福音
三、莱因霍德尼布尔的基督教现实主义及其他公共神学家的思想
第三部分斯塔克豪思的公共神学:全球化中的上帝
第六章公共神学与全球化
一、斯塔克豪思公共神学的独特角度:全球化与恩典
二、圣约与全球经济生活
三、上帝的形象与普遍人权
第七章问题与反思:全球视野内公共神学的
……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斯塔克豪思公共神学的基本思想
斯塔克豪思公共神学的基本理论,可从思想和方法论两方面加以理解。从思想上看,他关注公共生活的神学伦理基础,拒斥现代社会中神学的私人化倾向,并认为神学应该以公共的实在为对象并进入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分析框架。从方法论上看,他着重于对“公共”涵义的广泛理解(特别是对全球各种力量的分析),通过区分教义的、论辩的和护教的神学而强调公共神学的护教性,并阐明了公共神学分别与公民宗教和政治神学在社会影响进路上的差异。以下我将从这两方面阐述他关于公共神学的基本立场。
斯塔克豪思是这样从“公共”的角度来理解神学的:“‘神学’,合适地理解,不只是一种私人或个别信仰的理性化。对此,我们有一个专门的词:‘认信’(confession)……在公共的论坛中谈论诸如上帝这样最重要的问题,这是可能的——以能够与其他科学互动并在人们当中具有意义的方式。这称为‘公共神学’有两个原因。首先,因为我们作为基督徒相信我们应该给这个世界提供的拯救不是隐秘的、特选的、非理性的或不可触及的;其次,这样一种神学将指引公共生活的结构和决策。在本质上,它是伦理的。”这里首先要拒斥的是神学的私人化,而是力图展现其对公共生活的承担和意义,这种神学的中心点就在于“恢复和重铸一种我们所面对的新条件下(触及)社会和经济事务的神学进路”。在他眼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等)都需要一种神学的分析,并唤起伦理的革新。“要解释现代政治、经济和技术,是很困难的,如果没有认识到在这些领域和社会生活的讨论中前理性(prerational)和超理性(transrational)的因素的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