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正茂的岁月—新民学会纪实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现代史(1919-1949),
作者: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管理处编
出 版 社: 湖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24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385214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的中国第一次震古烁今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唤醒了一代青年,迎来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湖南涌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彭璜、李维汉、任弼时、李富春、向警予、蔡畅等为代表的以新民学会为主体的人才群体。在创党和大革命时期,新民学会78个会员中有37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多种原因有12人脱党)。他们喊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们站在历史潮流的浪尖,“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展望未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们是近现代湖南涌现的第五个人才群体。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鲲鹏击浪从兹始”,毛泽东、蔡和森等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大业,开新宇的思想、事业,起始于新民学会。他们团结了一批纯洁、诚恳、不畏艰险、勇于探索、服从真理的青年学子,结成了一个高尚、纯洁、勇猛、精进的同志团体——新民学会。他们经历艰难曲折的探索、选择,从五花八门的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工学主义、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等新思潮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式革命的道路,接受陈独秀的委托,在长沙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从此以后.这一人才群体奏出了湖南近现代史上,乃至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优美动听的凯歌。
目录
序:鲲鹏击浪从兹始
第一章沩痴寄庐结社创立新民学会
一、嘤鸣求友,征求爱国志士
二、露宿君子亭,纵论爱国情怀
三、相聚爱晚亭,畅谈社会改造
四、泛舟湘江,抒怀言志
五、精神导师,“奋斗”、“向上”
六、争论焦点——学会性质
第二章湖南一师附小聚首组织留法勤工俭学
一、平浪宫聚餐,欢送纵宇一郎东行
二、一封书信,激发了热血赤子的希望
三、从师万里外,访友入文渊
四、以才为基,是可大可久的事业
五、“鲲鹏击浪从兹始”,蔡和森、毛泽东第一次在北京
六、会见李大钊、陈独秀,开启人生新路
七、毛泽东三次赴上海,送别留法新民学会会友
八、蔡和森全家赴法勤工俭学,“奇志可嘉”
九、“扶拐棍的勤工俭学生,令人惊讶!”
十、三湘学子“既有宏远志向,又有即知即行精神”
第三章楚怡学校会议迎接“五四”新潮流
一、毛泽东带回新信息,号召会友准备战斗
二、邓中夏来湖南,促成湖南省学联成立
三、“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吼声,吓坏了督军兼省长张敬尧
四、《湘江评论》的问世,打开了洞庭湖的闸门
五、希望健学会“踏着人生社会实际说话”
六、《女界钟》敲响了研讨“妇女解放”的钟声
第四章周南女校会议领导驱逐督军兼省长张敬尧的斗争
一、“虎豹豺狼”的凶残掠夺,激怒了三湘人民
二、欢迎新会员,动员会友准备“驱张”
三、重组湖南省学生联合会,组织“‘驱张’请愿团”
四、“代表新民学会,组织反军阀运动”
五、利用军阀内部矛盾,武力“驱张”
第五章上海半淞园会议探讨学会活动方式
一、毛泽东与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联系
二、学会会友要有共同的准备,合理的分配
三、送别会变成了讨论会
四、与陈独秀商讨“改造湖南联盟”,听取他谈论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六章 蒙达尼会议研讨实现学会宗旨的道路
一、“向蔡同盟”与“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
二、蒙达尼会议“改造中国与世界”道路、方法的论辩
三、蔡和森是第一位提出“中国共产党”全称的建党理论家
四、蔡和森、李维汉与“工学世界社”
五、留法勤工俭学生争取“生存权、求学权”的斗争
第七章创造条件准备建党
一、拜访魏金斯基,接受陈独秀的委托
二、发起湘潭教育促进会,团结知识界、教育界人士
三、创办文化书社,传播新文化
四、创立俄罗斯研究会,给上海外国语学社输送大批学员
……
第八章创建共产党在长沙的早期组织
第九章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及其特点
附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湖南一师附小聚首组织留法勤工俭学
一、平浪宫聚餐,欢送纵宇一郎东行
1918年6月湖南第一师范六、七、八、九、十班170名学生毕业。毛泽东在毕业典礼会上,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感谢学校多年的教育。我们经过五年半的学习、锤炼,已经成长为雄鹰,可以展翅高飞了。外患内忧,荆棘丛生的祖国,急需我们去寻找拯救药方,觅寻富国强兵之道。
为加强毕业生与母校的联系,毛泽东重申在学友会移交工作时的提议:增设交际部,担负联络毕业生的工作,加强毕业生与学校的联系。后来学校学友会接受了他的提议。
毕业后,到何处去?是工作,学习,还是出国、出省,继续深造?这一问题迫切地摆在多数会友的面前。在新民学会成立会上这个问题就被提出来,热烈讨论过。
新民学会会员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们觉得仅仅在长沙学习或工作,不能扩大知识面,大多数会员有出国学习的志向。
那时出国留学大致有两个去向,一是到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去,二是到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去,那里华侨多,地域广,好找工作。当时出外留学去得最多的是日本,全国约有万余人,湖南近千人。因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快,是东方与西方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地带,接受西方的科学技术早,且有成效;那里又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孙中山组织同盟会就是在日本东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