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与中国(复旦经济学人文库)
分類: 图书,经济,国际经济,
作者: 葛霖生著
出 版 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 453000版次: 1页数: 394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905997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立足于借鉴外国经济实践经验,并通过国际考察和比较,以更好地实行中国改革开放。全书精选作者已发表的文章50多篇,按照内容分为六个专题,包括:世界经济概览;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比较;苏联、东欧剧变教训与经济转轨;苏联实践鉴戒与回顾;俄罗斯经济简析及中国小康社会建设与改革开放。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该书对推进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借鉴外国经济实践经验,通过国际比较,吸取有益启示,以更好地实行我国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从已发表的文章中选编而成。
内容包括六个专题:一、世界经济概览;二、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比较;三、苏联、东欧剧变教训与经济转轨;四、苏联实践鉴戒与回顾;五、俄罗斯经济简析;六、中国小康社会建设与改革开放。
作者简介
葛霖生,1929年7月生,江苏无锡人。1947年考入上海商学院统计系,1951年毕业留校。先后在上海财经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75年调入复旦大学,先在经济系、后在世界经济研究所从事苏联经济研究和教学工作。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退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长为苏联经济,兼及国际经济计量与比较方法,一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洋为中用”,积极从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研究。1978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中央部委、上海市以及学校的重点科研项目18项,主持和参与编写专著、教材和工具书25部,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得农业部技术改进、国家科委技术情报、国务院农村发展改革研究中心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奖、著作奖和论文奖,上海市社联优秀著作奖等。出版的著作有:《合作社贸易统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1954年),《苏联经济若干问题》(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参编教材有:《商业统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57年),《苏联经济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世界经济》(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合作译著有:《苏维埃商业统计》(统计出版社,1956年),《苏联农业生产集约化》(展望出版社,1982年),《苏联现阶段的农业经济》(农业出版社,1985年)。
目录
一、世界经济概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世界经济研究的迫切任务
全球经济南北差距简析
美国“新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变动
21世纪初叶俄罗斯政治经济走向及与大国关系
论中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亚洲“四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探析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比较
国际比较的含义、作用和准则
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国际比较
关于科学技术进步的国际比较
关于教育发展的国际考察——兼论我国教育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人文发展的国际比较——兼论我国人文发展水平提升问题
关于城市化的国际考察——兼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城市房价水平的国际比较——兼论我国城市房价调控问题
关于收入分配的国际比较——兼论我国基尼系数的适度界限
中外十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
三、苏联、东欧剧变教训与经济转轨
略论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
论原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
试论原苏联、东欧国家的非国有化和私有化
论原苏联、东欧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演变
论原苏联、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论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外资利用
原苏联、东欧国家经济特区的管理制度
原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四、苏联实践鉴戒与回顾
从苏联解体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问题
从苏联向集约化过渡失败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从原苏联经济实践看生产消费关系问题
从苏联经济实践看扩大企业自主权问题
从苏联经济实践看农业发展问题
从苏联粮棉生产状况看农业现代化问题
从苏联农产品成本提高看现代化农业的经营管理问题
论苏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略论苏联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科学技术进步与苏联工业生产的发展
苏联加速国民经济科技进步的几个问题
苏联的人才培养与经济增长
苏联开发东部地区对亚太经济的影响——兼论我国的对策
五、俄罗斯经济简析
俄罗斯联邦经济剖视
谈谈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几个问题
论俄罗斯联邦市场体系的演变
经济全球化潮流中的俄罗斯联邦
论俄罗斯联邦的对外经济战略与我国对策
俄罗斯对外经贸政策新动向
六、中国小康社会建设与改革开放
论我国小康生活水平的标准
论我国奔向小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试论我国基尼系数适度界限的设定与保障措施
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推进上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刍议
增强大企业活力的几点设想
坚持对外开放警惕“和平演变”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中韩两国建立东北亚经济圈的合作
书摘插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世界经济研究的迫切任务:
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现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这样,摆在世界经济研究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地、深入地、全面地研究外国实现上述“四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它的规律,吸取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同时,要对不同类型国家以及同一类型不同国家的经验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理想方案,以避免和减少失误,少走弯路。
实践表明,国家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总链条中不可缺少的各环,而它的核心和关键,或者说这一总链条的中心环节,则是生产的商品化。世界上所有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在生产高度商品化的过程中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它们的市场发育充分,经济体制很活,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很高。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苏联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否认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性,把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视作社会主义的异物,把市场缩得小而又小,结果,虽然也实行了国家工业化,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企业不是“大而全”,就是“小而全”,基本上仍处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状态。在高度集中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不过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生产不面向市场,既无竞争意识,又无技术创新的自觉要求,经济不活,生产效率也长期提不高。总之,抓不抓生产的商品化,即发展不发展商品经济,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来说,结果很不一样。我国要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要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家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就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使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变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为此,不仅要研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僵化的经济体制、调整经济政策、发展商品经济时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而且要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经济运行规律、市场体系、企业行为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国家的干预和调节手段等。只要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应拿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