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宗教理论,
作者: 熊坤新主编
出 版 社: 中央民族大学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版次: 1页数: 41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1108437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21世纪全国民族地区院校协编教材”系列之一的“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世界主要宗教简介、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国民间宗教、邪教与宗教的区别、宗教的历史演变规律、宗教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等内容。
作者简介
熊坤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入中国人民大学师从罗国杰教授作国内高级访问学者,曾被国家教育部公派赴印度尼赫鲁大学社会学系留学深造。先后兼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理事、《道德与文明》杂志社特约通讯记者、中国改革开放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球华人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市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等职。先后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论350余篇,独撰或合撰出版各类著作30佘部,其中多部论著获国家或省部级奖。研究领域涉及民族问题理论、宗教问题理论、民族伦理学、藏学、印度民族文化等诸多领域。主持或参与完成了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业绩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世界名人录》、《中外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高校教授大典》、《当代中国著名民族学家百人小传》等书中。
目录
绪论
上编 世界主要宗教简介
第一章 佛教
第二章 基督教
第三章 伊斯兰教
第四章 犹太教
第五章 道教
第六章 神道教
第七章 印度教
第八章 中国民间宗教
第九章 新兴宗教
第十章 邪教与宗教的区别
中编宗教理论
第十一章 什么是宗教
第十二章 宗教的历史演变规律
第十三章 宗教的本质
第十四章 宗教的功能
第十五章 宗教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第十六章 宗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十七章 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
下编宗教政策
第十八章 中国历代宗教政策
第十九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宗教政策
第二十章 外国的宗教政策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上编 世界主要宗教简介
第一章 佛教
第一节 佛教的起源与创始人
一、佛教的起源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古印度,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佛教,它以创始人佛陀而得名。佛教是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和情感体验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佛教既是一种信仰实践,又是一种社会力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法、僧三宝包括了佛教的信仰目标、信仰理论与信众,反映了佛教内涵和外延的规定,因此,人们常常以“三宝”来指代佛教。换言之,“三宝”可谓佛教的代用语。
二、佛教的创始人
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徒的圣人”。他又被尊称为“佛”,即“佛陀”,意译为“觉者”、“觉悟了真理的智者"或“达到觉悟的人”。
释迦牟尼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位于今天尼?自尔南部提罗拉克特附近。相传他是净饭王之子,属刹帝利种姓,释迦族。
释迦牟尼的生卒年月已不可确考。根据佛经记载推算,他大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享年80岁。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大体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文明的发达期。人类文明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出现了发展的高峰,这的确是耐人寻味的。
相传释迦牟尼出生7天后,其生母摩耶夫人就去世了。他是由姨母摩诃波阁波提一手抚养大的。释迦相貌端庄、天资聪颖,其父净饭王对他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希望他能继续统治,摆脱强邻的侵犯。为此,净饭王从各个方面对释迦牟尼进行了严格的教育和精心的培养。在他童年时期,净饭王就按照当时流行的婆罗门教的传统习俗,教他学习字书、吠陀(婆罗门教的经典),并且练习武艺。17岁时娶妻,后生有一子。此后他经常思考人生问题,感觉到人有生死苦恼,生命无常,逐渐产生离家出走、到山间林下修行的念头。当时在婆罗门教之外,有一些出家修行者,称为“沙门”。释迦牟尼在29岁偷偷离家出走,走入深林剃去头发,从此开始修“苦行”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坐禅。当时印度的修苦行者,或是每日吃饭极少,或是用种种方法折磨自己的肉体,目的是为了摆脱现实的烦恼,祈求来生到天上,永远安乐。释迦牟尼修过6年苦行,据说每天只吃“一麻一米”,变得肌瘦如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