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真题告诉我们什么——主观题卷(人大司考丛书)

分類: 图书,法律,法律考试,司法考试,
作者: 北京万国学校组编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20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009347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一切源于真題,一切回归真題,全真案例模拟,论述热点捕捉。
“学法律找万国,过司考靠万国”,这已成为广大考生的经验之谈。
多年来,万国学校坚持教学与出版结合、教学与出版相长,形成了一线授课教师既图书作者、图书作者既一线授课教师的良性互动。
现在呈现的2008版,是万国一线授课教师经历多载精益求精的心血之作,集萃了万国教师团队的教学经验与授课精华,愿这些精神产品助大家取得司考成功!——万国学校教师团队
内容简介
本书的特色
针对主观题的疑难之处和广大考生的畏惧心理,本书紧扣真题的规律来设置内容,先是进行综述,然后提供练习,并有全面的分析和解答。
1.综述。本书的第一个特色就是设置了详尽实用的“综述”,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来总结命题的规律、特点。案例题部分的综述还区分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分别论述,务求切合每一类试题的特点。
2.练习。各种“模拟练习”是本书的主体,因为作者深信,主观题的得分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背出来的,任何深刻精辟的总结都代替不了真刀实枪的训练。为了帮助考生分析案情,案例分析部分专门画了“法律关系图”,有助于考生化繁为简,驾驭复杂的案情。同时在“参考答案”后面还增加了“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适度延伸,帮助考生有点及面掌握更多。
3.热点。除了常见的案例题和论述题之外,本书还特别设置了一个栏目“热点”。如此安排的目的在于打通生活与法律,将法律还原为生活,将生活引导向法律,帮助考生从日常生活、新闻报道中学习应用法律,利用法律去判断对错,从源头上来应对案例题和论述题。
清华校训有云:行胜于言。对主观题来说,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使用本书的要诀始终是多练多做、对照提高,而不是简单地背诵记忆。
司考复习的路就是由真题到真题的过程,通过研究往届真题,考生明了了真题的考点和考法,据此复习教材、法条并进行练习,最后接受新一年真题的检验。众所周知,卷四主观题是考生最感困难、最易丢分的部分。 针对主观题的疑难之处和广大考生的畏惧心理,本书紧扣真题的规律来设置内容,先是进行综述,然后提供练习,并有全面的分析和解答。
目录
案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刑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
民法学
商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
论述
论述
理论法学
行政法学
民商法学
刑事法学
热点
“许霆案”的定罪量刑探讨
由“许霆案”引发的对沉默权问题的思考
新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冲突的解决
“艳照门”事件的法律分析
网络侵权,止于法律
“中国黄金第一案”点评
书摘插图
案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综述
从近年司法考试(律师资格考试)看,案例题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究其缘由可能有二:一方面案例分析题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类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与选择题相比,案例分析题的设置一般更有综合性,案情介绍也更加详细复杂,部分试题甚至是真实案件的简化。这使得对案情分析以及法律关系的梳理变得更具难度。此外,司法考试的答题时间并不宽裕,不少考生甚至无法答完所有试题,因此案例分析题的得分偏低也情有可原。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原因——便是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而且答题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解答案例分析题不仅要求考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求考生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法律规范对具体案件进行分析、判断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光靠死记硬背法律条文的规定并非可行之道。不懂案例分析的方法,或者分析思维不符合考试的要求,这些都会导致考生在答题时出现偏差。
案例分析题的设置本身存有一定规律可循,而了解乃至掌握这些命题特征对广大考生的复习备考无疑具有一定的帮助。下面笔者便结合近年来司法考试的真题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部分案例分析题的命题特征进行简要归纳,并总结相应的答题技巧与解题方法。
一、因法设案、依案找法
从命题角度看,案例分析题一般是从法条到案例,试题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作为依据。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一般不会设置考题。案例分析题的考查目标就是检测考生对法律规定的掌握和运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