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细部设计(2版)
分類: 图书,建筑,建筑设计,室内外设计,
作者: 陈镌,莫天伟著
出 版 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2页数: 287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082294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着重从细部的缘起与意义、细部的产生部位、细部设计的原则、细部的形态操作手法和城市设计中细部的定位问题这五个方面来研究这个课题。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论述和实例的举证,希望能使读者对细部的秩序;细部缘何产生、其意义何在;细部在建筑本体中的主要发生处;又如何对细部进行形态上的操作以及一些相关的原则;在城市设计中如何利用细部所携有的特定含义来进行设计以促进建筑与城市的关第等这几方面有所理解,期望能从另一侧面提供理解建筑的线索,并从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建筑设计的有关事宜。
目录
前版前言
第一版序
细部的设计
营造的重点
操作的欢娱
第1章 细部的缘起与意义
第一节细部的缘起
一细部的起源
二细部的演变
第二节细部的感知性
一人体与尺度的建立
二细部对尺度的感知功效
第三节细部的意义
一象征性
二关联性
第2章 细部的产生部位
第一节 三类联结部位
一功能性联结部位
二结构性联结部位
三形态性联结部位
第二节细部设计的重点部位
一构件的穿插处
二材料的接头处
三形体的转折处
四色彩的过渡区
五形状的变化处
六新旧的衔接处
第3章 细部设计的原则
第一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关系
一细部内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二细部的民族性问题
第二节部分与整体的协同关系
一部分与整体的相互作用
二统一的两种途径
第三节施工与构造的制约关系
一细部设计的实践性
二细部节点系统的开放性——对标准化问题的讨论
第4章 细部设计的手法
第一节细部设计中相似的概念和类型
一呼应
二重复
第二节细部设计中对比的概念和类型
一夸张
二变异
三微差
第三节细部设计中相似与对比的对象
一形式
二材料
三颜色
第四节细部设计中手法的综合运用
一对比手法
二协调手法
三淡化手法
第5章 建筑设计中细部的定位
第一节细部垂直向度的定位
……
第6章建筑表皮与当代荷兰细部设计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1章 细部的缘起与意义
建筑中为何会有细部?其作用与意义又何在?细部又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都是研究这个课题时应该最先解决的问题。只有对细部的产生和发展及其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才有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下面我们将从细部的缘起、细部的感知性和细部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考察这个问题。
第一节细部的缘起
“缘起”一词在汉语中有两重含义:一是佛教中指一切事物必须具备种种因(原因,直接原因)、缘(条件,间接原因)而后生起。佛教认为宇宙人生的种种现象皆在关系中存在,无独立的个体;亦因关系的演变而分离或消失。二是泛指事物的起因。可见,“缘起”一词强调的是事物与内在关系之间的一种动态联系。研究细部为何产生,我们就必须探寻这“内在关系”的产生和演变。
一、细部的起源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特有的“彩画” (图1—1),其产生的根源是为了保护木材免受虫蛀而在结构的露明部分施以油彩。保护木材这一功能体现了“彩画”的起源与意义,其次才涉及美观的问题,也就是说,最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单色的油彩,而后才出现复色的图案。同样,两河流域下游的古代西亚建筑,其外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色彩斑斓的饰面,其原始动机也是为了保护墙面。因当地多暴雨,人们在砌筑时为了保护土坯墙免受雨水侵蚀,趁土坯尚潮软之际,在建筑的重要部位嵌进长约12cm的圆锥形陶钉。陶钉的底面涂成红、白、黑三种色彩,密密地挨在一起就组成了各种图案,形成所谓的陶钉饰面(图1—2)。而后,人们又改用沥青作为防水材料,陶钉逐渐被淘汰了。但为了保护沥青免受烈日的暴晒,人们又在其外面贴上各种颜色的石片和贝壳,形成斑斓的装饰图案,从而将早先用陶钉作大面积彩色饰面的传统给保留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