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生理性起搏治疗

循证生理性起搏治疗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作者: 王建安编著

出 版 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50000版次: 1页数: 76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083539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弘扬健康新概念,奏响健康主旋律,谱写健康进行曲。

内容简介

心脏起搏器是用一定形式的电脉冲按一定频率有效地刺激心脏而使心脏收缩的一种电子装置。心脏起搏技术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心脏电生理紧密结合、在临床应用中飞速发展的技术之一。最初,起搏器仅仅是挽救心动过缓患者生命的器械,它只能以固定的频率进行起搏。近20年来,由于微电子和微处理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心脏起搏技术更加符合生理需要。随着科技进步,对人工心脏起搏生理学效应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目前的起搏器除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外,还能模拟人体正常的自律性及激动顺序,从而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效应,提高生活质量。

目录

前言

1概述

2起搏部位

3心脏再同步化原理

4生理性起搏的临床循证研究

5生理性起搏的划时代进展

6对生理性起搏的再认识及目前的策略

7结语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1概述

1.1心脏起搏的历史与发展

1791年,Galvani用实验证明了生物电的存在,并发现肌肉对电刺激有收缩反应。1882年,Ziemssen发现电刺激可引起心脏收缩活动。1950年,Zoll使用150 V、2ms固定频率电脉冲经胸壁起搏救活2例Ⅲ度房室阻滞患者。1958年,美国纽约的Fuman医生在X线下经静脉将导线植入心脏,这是起搏导线植入技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同年,Senning首次将起搏器植入到一位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体内,是世界上第1例被植入的起搏器。1962年,经静脉电极导管用于临床,植入心脏起搏器无需开胸手术。1964年,R波抑制型起搏器问世,避免了固定频率起搏器可能引起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978年,第1台双腔起搏器植入人体。人工心脏起搏技术在我国开展有近30年的历史,1964年,我国开展了第1例经心外膜起搏治疗。1973年,成功植入了第1台经静脉起搏器。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功能愈趋完善,出现了频率适应性起搏、起搏参数的体外程控、起搏器对心律失常事件和起搏器工作状态的监测和记录等功能,并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起搏参数使起搏器能更好地适用于复杂的临床情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理性心脏起搏逐渐成为起搏器植入的主流。

1.2生理性起搏的历史与发展

生理性起搏是指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保证患者基本心率的同时。

……

循证生理性起搏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