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新未来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世界政治 ,
作者: (美)多丽丝李麦科伊著,梁洁,陈东译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26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39096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美国多次重版,美、英、加、澳、意多国热卖。
“我非常乐意地把《美国之新未来》推介给你们,因为我这一辈子都在为推动东西方文化之交流而孜孜追求……《美国之新未来》可谓是一次重要的学习,它向读者传达了来自西方的声音。本书中的受访者是推动美国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摇动器……他们的坦诚话语映托出一个深层次的美国。”
——靳羽西
“我们都将生活在未来,那是一个我们以飞快的速度向其奔去的地方。如果您想了解最聪慧的美国精英们是如何看待美国未来的,那么请阅读《美国之新未来》。”
——马克维克托汉森(Mark Victor Hansen)(《心灵鸡汤》的合著者)
本书中的受访者是推动美国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摇动器。他们之中有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和媒体资深专家。他们的坦诚话语映托出一个深层次的美国。他们信仰什么?他们关心什么?答案尽显于此部杰作中。 美国的成就何在?美国的失败之处在哪里?12大关键领域,100种崭新答案,《美国之新未来》邀请您共飨一顿丰盛美味的思想和精神盛宴。试看美国高层领导者、决策者们如何展望充满更多挑战的美国新未来!
内容简介
美国人在关心哪些社会问题?未来20年美国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叛国人又将如何应对未知的将来?
很少有一本书能像本书这样,聚集了如此多的美国各行业高层领导者、决策者,发表真知灼见,分享对美国未来发展之关键问题的构想。他们之中既有自由派人士也有保守派人士,既有知名作家也夺政治家,既有出色演员也有宇航员,既有著名企业家也有娱乐明星。
“9.11”悲剧事件的发生更凸显了本书的必要性,其散发的智慧之光源于当代美国社会的关键决策者们的丰富人生经验。
美国的成就何在?美国在失败之处在哪里?12大关键领域,100种崭新答案,《美国之新未来》邀请您共飨一顿丰盛美味的思想和精神盛宴。试看美国高层领导者、决策者们如何展望充满更多挑战的美国之新未来!
作者简介
多丽丝李麦科伊,斯坦福大学指导与咨询专业硕士,克莱蒙大学心理学博士;作家、访谈家、心理学家、国际基调演讲家、电视协调人和制作人、教授;美国精神基金会创始人,会长。
美国女作家协会的活跃会员,曾获美国女作家协会的“杰出女性奖”;曾获洛杉矶电影福利联合会的“年度杰出女性性奖”;被评为美国23位杰出女性之一,被列入世界女性名人录。
著名访谈家,曾采访3000多名国际知名的企业家、政治家、明星和运动员。
美国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曾组织远程探险活动,代表联合国和探险者俱乐部厄瓜多尔寻找治疗艾滋病、疟疾和癌症药品。
著有《美国之新未来》(America`s new future)、《特质:成功人士十二项品性》MEGA-TRAIITS:12Traits of successful people)等4本畅销书。
目录
第一章 应对急剧的变革
第二章 修复家庭与社区角色
第三章 改进K-12教育:对儿童早期学习的再思考
第四章 抗击毒品、酒精和暴力
第五章 从语言和技术上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第六章 重视客户和员工,加强竞争与合作
第七章 唤醒民族精神
第八章 提升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第九章 敦促媒体提高信息质量
第十章 信奉我们的灵性
第十一章 保护环境,改善交通
第十二章 关注重大健康问题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应对急剧的变革
随者下一项先进的宽带技术——它能将《纽约时报》最近100年来的所有议题在1秒之内传送出去——的出现,web将能比现在更快速地到达无数用户。
——迈克尔阿姆斯壮(Michael Armstrong),美国电话电报公司CEO
面对如此急剧的变革,你做好准备了吗?认真想想吧!领导者们已将学习新思想视为家常便饭。他们喜欢用更新自我、改造自我的口吻来说话。因为他们已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切身体验了这个从未间断的变革进程,所以深知其重要性。
然而,对于我们其他人而言,变革则可能意味着坐立不安和随波逐流。若有志成为新美国主流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拥抱变革,把它当作同事、伴侣、朋友,而不是视为敌手。途径之一是,将变革视为挑战,敞开心门,迎接前方有趣的、令人激动的、充满冒险意味的一切可能性。
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我发现,变革对我的患者而言并非那么易于接受。譬如,将一张舒适的长椅从某公园、某银行或是其他经常有人光顾的地方搬走,就会激起人们的抱怨之声。因为这把椅子属于他们所依靠的东西。为了保持健康的心理,一定要有某些东西维持不变,让我们不必感到疑惑,确信它们是属于我们的。
那么,对于一个健康的人而言,哪些基本元素是他们所希望保持不变的呢?在生活中拥有爱自己和关心自己的人、与造物主心灵相通、有一份能让自己倾付热情的工作,此外,对美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是,有一个我们可以信赖的稳定经济体制、有机会去选择和决定影响我们生活的重大事情。如果生活中的这些因素是基本不变的,如果能确信这些基本元素始终安在原位,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迎接变革。
曾经,我请教一位贤识之士:我能给我的孩子们什么东西,让他们能更好地应对未来?这位贤识之士就是克莱蒙大学心理咨询社前社长Karem Monsour博士。他仅用一句话就回答了我:“教给他们一样在变革中恒定不变的东西”。这位在其专业领域中德高望重的行家,一生都在倾听和解答别人的问题。他理应有很多建议可以提供给我的,为何仅此一句?
变革缓步而来之时,我们常常不加留神;变革突如其来之后,我们才会猛然注视。科学技术如此迅猛地撞击着我们,让我们很多人不知所措。你也许会感到有“太多的文书”、太多的新体制需要学习,但能应付完所有这些事务的时间却是如此之少。然而现在,让我们不妨先去请教一下领导者们,听听他们对变革有何看法。
史蒂夫福布斯(Steve Forbes)
——《福布斯》杂志社主编
史蒂夫福布斯对变革话题甚是热衷,对其在我们会面中之所言,我思考良久:
“我认为美国正步入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改变程度之深刻有如上世纪的工业革命。我们正转向的新方式以微芯片为标志,微芯片正延展着人脑之能及范围,正如机器对人肌肉之拉伸。它甚至对最常见的商业事务都在产生着影响,比如零售业,同时也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商机和工业产业,有些甚至是我们现在都无法想象的。我们正步入的时代还将以科技、以纤维光学、以数字屏幕技术为表征。电话、电视屏幕和计算机之间的传统差异将消失殆尽。”
史蒂夫福布斯的办公室面积虽小却优雅体面,坐落于纽约市第五大道60号的《福布斯》杂志社世界总部。读其全名可知,史蒂夫乃企业界大亨马尔科姆福布斯(MMcolm Forbes)之子。马尔科姆先生根据他几个儿子的不同才能指派他们去掌管其“帝国”的不同疆域。其中,史蒂夫掌控的是《福布斯》杂志的领导权,这些年来,他已经成为家族代言人。他与《福布斯》杂志的其他人一样,背景强硬,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人聪明且友善。我一直期盼着有机会认识他,想所听他从显赫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中所衍生的一些关于未来的既得看法。
“关于前方会有什么,我想给你举这样一个例子:不会太久,就在本世纪,一束光纤的承载能力将会达到一万倍于现在。这就意味着,要不了多少年,在母亲节之前(这是电话公司一年当中最繁忙的一天),仅用一束光纤就能处理完所有的电话业务。这意味着家用电器、办公室、电话公司和通信在总体上都要滞后。甚至现在我们都无法开始理解这一点。并不只是使沟通变得比现在更为快捷有效那么简单,这比汽车简单地意味着更高的运输速度要复杂得多。它将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我们有这样的体制让我们能够去培育和开发那样的技术。软件时代,日本未能在这方面取得进步。总体上来说,日本在计算机方面表现欠佳,尽管政府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可悲的是,欧洲在像纤维光学这样的时代里也是落后的。日本花费场上也能充分施展成功。他们变得机构臃肿。
很多公司都会告诉你他们的未来走向,会向你显示他们研究预算的投向。就像马车制造公司会向你展示其研究,表明他们如何在设计着全新的马车;又或像40年前的轮船公司——客船公司,会向你展露其最好的轮船能在创纪录的短时间之内横渡大西洋。然而,那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受到飞机的伤害。行业革新经常来自于那些‘非主角’。个人电脑来自苹果公司,而非IBM;工作站来自微系统和其他公司,而不是传统公司;汽车行业的很多革新都来自日本,而非底特律。
15年前如果你将苹果公司介绍给计算机主管,他们可能看不到它的潜力所在。变革的导因通常来自外在,在传统构架中你难以做到。这就是为什么它能令人如此着迷却又如此惶恐。不管你认为自己有多棒,你总免不了习惯于用某种眼光去观看时世,而且你也不可能总能洞察出其中的真相。柯达公司是否看到了即时摄影的魅力?宝丽来公司是否看到了即时录制的光彩?他们到底摆脱不了电影的桎梏。他们预见不到前方的可能性。他们发明了‘宝丽来’电影——这是一套建立在一流实验室工作基础之上的甚为错综复杂的技术系统,但当即时录制技术将其推往身后时,它就再也难以发动起来。
我记得50年代有一本书叫《组织人》,描写了要把大公司推向前时如何不得不出卖自己的灵魂。大公司的运作就像恐龙爬行一样。如果他们保留了古老的金字塔结构,那么,就会处处隐藏着抄近路的诱惑,当然,同时也蕴含着很多往前走的机会,只是如果走得不够快,就又会落在别人身后。看看发生在迈克尔米肯尔(Michael Milken)、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或是罗伯特麦克斯韦(Robert Maxwell)身上的一切就知道了,并不是说他们不能卷土重来,而是说,没有什么是永久不变的。我很钦佩我父亲对待生活的态度,他总是主动去尝试新事物,总是努力保持自己的好奇心。
保持你的好奇心。丢掉了好奇心,就意味着你变得头脑呆滞。我希望给我的孩子们一种智力资本。让他们能自谋生路。我所说的‘智力资本’是一种心态、一种习惯,有了它你就能在这个世界上照顾好自己,有了它你就不会因为总想着依靠某份信托基金来生活而走向自我毁灭,或是担心自己不够完美,或是把你的精神和灵魂交付给某些教派。要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认识到纵然你用尽无数个未眠之夜,也不可能想出一个能让你顺利通达一切的法子。会有某些时候,你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完全无味,但如果你目标明确的话就能经受得住煎熬。如果你能控制好自己一直不偏离‘正轨’并且不断追求向上,那么,你就能让自己做得很好。即使有时会遭遇挫折,但你总是会有办法让自己振作起来继续做其他事情。
在杂志方面,我们并没有出现机构臃肿的现象,而且我们拥有一个富有责任感的氛围。另外,我们的编辑们从来不故步自封,他们认识到并不存在一种唯一的套路。如果你开始变得守旧,要不就是发展良好,要不就是遭遇解雇。在这里没有终身雇佣一说,所以,吸引了很多希望将竞选功夫和试图躲避责任的时间减至最低的人,他们是真正愿意干具体工作的。他们发现我们的氛围有利于工作。他们喜欢这里的财富自由,喜欢这里的无结构、无官僚,他们还愿意容忍自身所感受到的这里的任何缺点。
我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个体机会和自由,但在自由的同时也担当着责任。人们一直以为,最美好的生活莫过于黄金岁月。然而,之所以黄金,是对于那些追忆它的人而言的,对于那些已经煎熬过来的人来说,并非如此。只要你活着,你就无法摆脱现实,你会头顶灾难,会面临死亡,也许还会婚姻破灭、事业受挫、病疾缠身、口角不断,等等。这就是生活的磨难,难以改变!但是,未来你将会拥有更多机会去做更多你未曾做过的事情。你会变得更加忙碌,但也会更有成就。并不一定能保证你会幸福,但能让你幸福的机会将比你以往拥有的更多。”
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博士
——演说家、《追求卓越》作者
汤姆彼得斯所著之《追求卓越》是美国商业教育书刊中最为出色的优秀作品之一。在访谈中,他说:
“我有一个偏见——我认为人类在‘向过去学习’这方面表现得并不是很聪明。我们一再重犯过去的错误。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的未来派信徒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预言,因特网将会带来彻底的民主。人与人之间将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将笑容绽放,生活富足,幸福快乐,说不定,这就出现在明天早上。工业革命再次奏效,全世界都出现了惊人的高度人性自由。这个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改变过的问题,目前,正处在一个混乱的过渡时期。
我个人坚信,历史存在相似之处。几年前的某个夏天,我让自己‘失踪’了一个月,去阅读一些有关l50年前(大概就是工业革命刚开始的那个时候)所发生事情的基础研究资料。在很短时间内,一个完全现代的文明从农场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丑陋的城市。我的背景是工程师,既不是自由主义者,也非学者。
你所能获悉的事情之一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从信技术革命和从尚未开始的更为可怕、更令人恐惧的生物技术革命当中所能学到的很好一课——完成一场急剧性变革当中的技术变革部分需要用25年或30年时间。然而,社会变革部分则可能要花上一二百年时间。250年前开始的技术改造大概花了40年或50年时间才彻底完成,而由其引发的社会革命便给我们带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以及冷战。出于实用目的,工业革命直至1991年大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之时才最后完成了其社会变革部分。直到这时,我们才最后弄明白,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转变到底意味着什么。”汤姆继续警示我们:
“我们现在正经历一场本质相似的变革。我不是一个历史学家。但我的年龄和固执使我始终认为,我们不可能在免于混乱的幸运中顺利度过这场变革。而这还没有考虑到生物技术革命的因素——那些生物技术工具所具有的力量——那些由我们的基因结构编排所映射出来的威力,是否每个人都真的相信没有另一个希特勒潜伏在那里呢?是否每个人都真的相信不会有那样一些人将那些工具卷走并把它们应用到最无法想象、最祸害无穷的地方去呢?”
大卫米林史密斯(David Miln Smith)博士
——世界级探险家、作家、演讲家
大卫米林史密斯博士的足迹遍及世界,很多地方甚至为我们常人所未曾听闻。作为一名自然探险家,他不但给世人讲述了很多关于异国他乡的奇闻轶事,同时还将它们与国内的事实联系起来。听过他演讲或是读过其著作的人都知道,他总能从全新的角度来拓展听众的思维。
首先,大卫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其实只是我们对某些事物的感知,并不一定是事实本身。他发现,恐惧常常阻止人们到达更高的觉悟层次。他在《拥抱怪兽:如何克服你的恐惧,跳出你的幻觉》一书中提出了处理这个问题的对策。接着,他谈到了其众多探险之旅中的一次经历,他鼓励探险者去冒险并去从事一些他们以前所不可能去从事的身体活动。大卫虽生活在加州的圣克鲁斯,但其实他是一位‘世界公民’。永远没有人能确知他身在何处。他是一名探险家,是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还拥有博士头衔。非常高兴终于能逮住他,向他请教现在的从商人员最想了解哪方面知识。
“他们主要是让我谈冒险和变革、谈如何处理风险和变革、谈如何在冒险和变革中获取成功。变革是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想知道我们将如何实施变革。只要你去做新的事情,就可能会产生恐惧感,因为新事情总存在着风险。在以前,人们似乎认为只要什么都不做就能避免风险。他们想保住已拥有的二切。他们的观点是细水长流。但如今,市场变化之快,新产品不断涌现并加入竞争行列。如果想鹤立鸡群,他们必须跟别人想的不一样,同时还要让他们的顾客想的跟别人不一样。一般来说,作为CEO不一定要亲自对公司的小产品提出自己的想法,但他必须使生产小产品的公司正常运转。”那么,他们会如何进行变革?他们怎么知道前方哪个方向是正确的?
“我认为,他们必须怀有到达某个不同地方的动机,必须转变思想。通常,我是这么做的:与参会者进行交谈,并找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他们在过去是如何成功的?他们想往哪儿走?员工们在想: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为了争取客户,公司一直在缩减我们的必要开支。对此,他们感到恐惧。我主要是跟那些成功人士交谈,他们已将公司成功地引领到了某个令人激动的彼岸。员工们不能光靠吃老本。他们必须留意其所做的所有不一样的事情,这是很多人——甚至包括销售人员都不愿意做的。虽然他们并不畏缩,但他们总是说:‘嘿,等一下。我现在这么做仍然还能取得成功,我为什么要改变?”。
为什么他们要改变?
“这么说吧,他们为什么要改变?因为世界在变化。你现在甚至可能都不用传真了,而是发电子邮件,无论什么情况,只要你想发,你就发。你必须学会如何打破思维模式和固有观念,但这往往会给你带来恐惧。”
打破思维模式?
“没错。如果你问我害怕什么,那么我会告诉你,我害怕失去,我害怕未知。大多数人对未知事物都非常恐惧。因为未知一叩门,就意味着要使用新方法来处理他们的产品,要采取不同方式将产品推向市场。不这么做你就不再能站得住脚跟。很多时候,当一个公司开始走下坡路时,他们就开始勒紧腰带,紧缩资金。他们经常会这么说,看来我们最好还是再找一个真正聪明的首席财务官吧,因为我们需要节省开支’。他们停止了往前看。
变革肯定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对那些负载了很多不同管理层的企业集团来说。集团本部对本领域之外正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