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的故事

分類: 图书,文化,世界文化 ,
作者: 王其钧编著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31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1124028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的作者王其钧教授是目前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的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史博士,对建筑、绘画、文学等多方面的努力钻研,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地。他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以中国人的思维分析世界历史,以中国人的价值观衡量西方的文化。因此,本书在内容的深层面上保持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客观、全面、准确、公正地介绍世界,是提高读者民族自信心和让读者真实了解世界的完美结合读本。
内容简介
“后现代”一词最早在1870年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但它为何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被频繁提及?20世纪60年代又为何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艺术大爆炸的时代?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为分界线,细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8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里的人类发展历程,对政治、经济和文艺界的重大议题、敏感问题进行了独特的剖析,图文并茂地向读者讲述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后现代时期的发展进程与历史。
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章 更好、更好、更好!——美国战后的蓬勃生活
第一节 高起点的恢复期
第二节 流行文化兴起
第二章 百废待兴——欧洲忙乱的战后恢复
第一节 英国在战后的发展
第二节 法国在战后的发展
第三节 意大利在战后的发展
第四节 德国在战后的发展
第五节 欧洲其他国家在战后的发展
第三章 新生活时代的到来——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第一节 社会、政治生活的动荡
第二节 新生活、新艺术
第四章 社会运动时代——20世纪6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第一节 处于全面嬗变期的英国
第二节 欧洲其他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
第三节 日本在战后的发展
第五章 政权更迭与危机丛生——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第一节 权力!权力!
第二节 生活!生活!
第六章 20世纪70年代的几个欧洲大国的发展
第一节 连锁反应中的一环——英国社会在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
第二节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其他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
编年简史
参考文献
后记
媒体评论
这套《大学生艺术素质丛书》是作者为我们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奉献出的又一力作。书中的内容之丰富,插图之精美,覆盖范围之广,内容之深,也是近几年同类书中最为值得称道的。仔细阅读这套好书,就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童年,因而也就理解了人类社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王贵祥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我高度赞赏王其钧教授的这一抱负。这一用心使他和我成为同道,所不同的只是我在推动人类学者走进国外社会做民族志,他在世界遗产中努力为大学生选择审美对象。我们都在“养”一种看世界的中国眼光。
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 高丙中
这套丛书以独特的视角、翔实的资料、精练的内容、图文并茂的形式,叙述了世界各国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变迁,展现了建筑、设计、文学、艺术等领域人类文明的历史画卷,是大学生们了解世界文化史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代总经理张伟民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更好、更好、更好!——美国战后的蓬勃生活
第一节 高起点的恢复期
1945年4月25日,世界上50个国家的代表一起出席了在美国旧金山歌剧院召开的联合国成立大会,而作为联合国组织的发起者,美国、前苏联、英国和中国这四个国家的代表,与其他国家的代表一起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两个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文件。加上稍后进入联合国的波兰,拥有51个创始会员国的联合国宣布成立,而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的10月24日,也成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的成立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世界格局的形成,世界上的国家开始突破地域的界限,以共同参加的国际组织和共同制定的国际协议,作为解决地区经济、政治方面争端并促进国际间合作的主要途径。而事实上,寡头政治的阴云仍旧笼罩在国际社会上空,只是由之前以英国一国为主控制世界格局的方式,转变为前苏联和美国之间在军备和经济上的竞赛,并且由于美国借助战争契机实现的经济腾飞,世界的经济格局越来越呈现出以美国为主的发展态势,美国在战后初步确立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战后的美国也确实借助于战争的契机得到了较大发展,此时机械化的生产及良性经济循环使国内的生产和销售势头两旺。据统计,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欧洲各国忙于战后经济复苏时,经济已经达到兴盛时期,其生产出的财富占世界当年财富收入的一半以上。
住房问题突显
在战争结束早期,美国也遇到了诸如住房紧张等问题。这种问题尤其发生在复员军人身上,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有一位代表复员军人利益的参议员,竟带着他的妻儿站在国会山前高唱,呼吁“给我一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