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学(七版/本科临床/十一五规划/配光盘)

分類: 图书,医学,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作者: 田勇泉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791000版次: 7页数: 453印刷时间: 2008/06/42开本: 16开印次: 4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710091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自2004年第6版正式更名出版,已历时3年余,不仅受到医学院校广大师生和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的肯定和欢迎,而且为本学科定位和与国际接轨发挥了积极作用。本轮修订再版是在不断听取收集意见、全体编写人员反复认真讨论,定稿后又进行交叉审稿的基础上形成的。
本版坚持遵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修订的原则和要求,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特”(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特定的限制)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的要求,同日又注重反映本学科新进展的简而精的原则。在保持第6版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不作大的改动前提下,对个别章节进行了调整、修改,如第一篇总论中将第6版中的第一章和第三章合并,并对其内容进行了增删,同时相关解剖线条图改为彩图,某些图照改用直观的彩色实物照片。与本书同时出版的配套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指南》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习题集》及制作的配套光盘这次一并发行,供教师、学生参考。
目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发展史
第二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总论
第二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检查基本方法与设备
第一节检查者和患者的位置
第二节额镜与检查器械
第三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查治疗综合工作台
第三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用药原则与特点及特殊治疗法
第一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用药特点
第二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特殊治疗法
第三节立体定向放射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篇鼻科学
第一章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第一节鼻的应用解剖学
第二节鼻的生理学
第二章鼻及鼻窦检查
第一节外鼻及鼻腔检查
第二节鼻窦检查
第三节鼻腔及鼻窦内镜检查
第四节鼻功能检查
第五节鼻腔及鼻窦影像学检查
第三章鼻部症状学
第一节鼻阻塞
第二节鼻音
第三节鼻漏
第四节嗅觉障碍
第五节鼻源性头痛
第六节鼻出血
第四章鼻的先天性疾病
第一节鼻部脑膜脑膨出
第二节先天性后鼻孔闭锁
第五章鼻外伤
第一节鼻骨骨折
第二节鼻窦骨折
第三节击出性和击入性骨折
第四节脑脊液鼻漏
第六章外鼻炎症性疾病
第一节鼻前庭炎
第二节鼻疖
第三节酒渣鼻
第七章鼻腔炎性疾病
第一节急性鼻炎
第二节慢性鼻炎
第三节萎缩性鼻炎
第八章变应性鼻炎
第九章鼻息肉
第十章鼻中隔疾病
第一节鼻中隔偏曲
第二节鼻中隔血肿和脓肿
第三节鼻中隔穿孔
第十一章鼻出血
第十二章鼻腔及鼻窦异物
第十三章鼻窦炎性疾病
第一节急性鼻窦炎
第二节慢性鼻窦炎
第三节儿童鼻窦炎
第四节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
第十四章鼻源性并发症
第一节鼻源性眶内并发症
第二节鼻源性颅内并发症
……
第三篇咽科学
第四篇喉科学
第五篇气管食管科学
第六篇耳科学
第七篇颈科学
第八篇耳鼻咽喉颈部特殊性炎症
第九篇职业相关的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
附录
书摘插图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演变发展而来,主旨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声、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属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出现、发展与演变是中华民族5000余年文明史的组成部分。温故而知新,了解祖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历程,对于学习、认识并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回顾
第一节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发展史
在中国古代,最早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描述见于公元前13世纪商代甲骨文中。公元前519年,秦越名医扁鹊对于耳病已有了独特的认识。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79年的秦汉时代,关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剖、生理、病理与疾病的详细论述见于《内经》、《难经》等医书。东晋的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是一部治疗学专著,其中介绍了许多耳鼻咽喉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如对急性耳炎,可将患耳枕蒸盐上的热敷疗法;对耳流脓者用葱涕灌耳的局部抗菌疗法。该书还记载了酒渣鼻和咽喉食管异物的治疗方法。公元6世纪末年,在唐朝开办的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太医署)中,已经专门设置了耳目口齿科。在唐朝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及王焘所著《外台秘要》等书中,对于耳鼻咽喉疾病、呼吸道与食管异物都有了分门别类的详细论述,宋朝陈言、许叔微、张子和等对耳鼻咽喉疾病病因、上颌窦炎和咽部异物处理分别提出新的见解。北宋时期整理出版的《太平圣惠方》中有咽喉、口齿、舌、耳鼻病等章节,还有3卷内容专门描述小儿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治。至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提出了更多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药物。清朝早期政府编辑出版的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中关于耳鼻咽喉疾病的叙述更为详尽,并在许多章节中附有绘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