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药论

分類: 图书,医学,专家医话 ,
作者: 潘远根等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514000版次: 1页数: 484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911813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临床最常用的15大类331味中药,取材于上百种中医药名著,采辑出历代医家的论述精华,取其最切于临证运用的经验,分门别类,集于一书,内容包括历代众多医家对该药的传统药理、功效特点、运用技巧的卓越见识,用于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而不啻于千百前贤皆同为吾临床用药之师,可帮助医者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本书重点突出,可读性和实用性强,适合中医临床医师和中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
一、补益类
人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白扁豆
甘草
大枣
鹿茸
巴戟天
淫羊藿
仙茅
补骨脂
肉苁蓉
锁阳
莬丝子
沙苑子
杜仲
续断
葫芦巴
胡桃肉
蛤蚧
冬虫夏草
紫河车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何首乌
阿胶
龙眼肉
沙参
百合
麦冬
天冬
石斛
葳蕤
黄精
枸杞子
女贞子
墨旱莲
桑椹
黑芝麻
龟甲
鳖甲
二、解表类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葱白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林贼
三、清热类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淡竹叶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椿皮
金银花
连翘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大青叶
板蓝根
……
四、除湿类
五、祛风湿类
六、温里类
七、理气消食类
八、理血类
九、止咳平喘类
十、开窍安神类
十一、平肝熄风类
十二、收涩固敛类
十三、泻下类
十四、涌吐类
十五、其他类
附录
书摘插图
一、补益类
人参
张介宾阴虚而火不盛者,自当用参为君;若阴虚而火稍盛者,但可用参为佐;若阴虚而火大盛者,则诚有暂忌人参,而惟用纯甘壮水之剂,庶可收功一证,不可不知也。予非不善用人参者,亦非畏用而不知人参之能补阴者,盖以天下之理,原有对待,谓之日阴虚必当忌参固不可,谓之日阴虚必当,用参亦不可,要亦得其中和,用其当而已矣,观者详之。《景岳全书》
缪希雍人参论其功能之广,俱如《本经》所说,信非虚语。第其性亦有所不宜,世之录其长者,或遗其短,摘其瑕者,并弃其瑜,是以或当用而后时,或非宜而妄设,不蒙其利,徒见其害。二者之误,其失则一,遂使良药不见信于世。粗工互胜其口说,惜哉!岂知人参本补五脏真阳之气者也,若夫虚赢赶怯,劳役饥饱所伤,努力失血,以致阳气短乏,陷入阴分,发热倦怠,四肢无力;或中热伤暑,暑伤气,无气以动;或呕吐泄泻,霍乱转筋,胃弱不能食,脾虚不磨食;或真阳衰少,肾气乏绝,阳道不举,完谷不化,下利清水,中风失音,产后气喘,小儿慢惊,吐泻不止,痘后气虚,溃疡长肉等证,投之靡不立效。惟不利于肺家有热咳嗽,吐痰吐血,衄血齿衄,内热骨蒸,劳瘵阴虚火动之候。《本草经疏》
陈士铎盖人参乃君药,宜同诸药共用,始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