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译丛 1945年以来的德国教育:概览与问题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德)福尔 著,戴继强 等译
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0-1字数:版次: 1页数: 343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715246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全书批判性地简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教育的历史传统与价值,详细评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联邦德国的教育事业的结构、联邦与地方的合作与分工、教育咨询及科研的功能,条理清晰地描述了各级各类教育;对原民主德国仿照苏联教育模式建立起来的教育体制及两德统一后德国东部地区教育体制仿照德国西部地区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重组的状况,作了客观而公正的介绍。附录中的图表及统计数据对正文作了有意的补充。
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福尔,德国著名学者,生于1931年,历史学博士,长期从事德国教育史以及国际教育的比较研究,出版和发表过一系列关于德国教育史、教育政策等的专著、文章等,在德国教育研究界享有盛誉。
目录
中文版前言
自序
第一章 导论
1.1 东西部的两个基本特点
1.2 战后的状况
1.2.1 清理过去
1.2.2 对教育传统的回顾
1.2.3 西部的再教育和改革
1.2.4 复辟还是重新建设
1.3 东部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
1.4 西部的教育改革和教育规划
1.5 大学生运动和高等院校改革
1.6 联邦参与下的结构改革
1.7 教育的目的——赞成和反对
1.7.1 环境保护教育
1.7.2 “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相分离
1.8 西部的调整方向
1.9 德国统一和欧洲联盟
第二章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联邦制结构
2.1 国土、人口、经济框架条件
2.1.1 国土
2.1.2 外国人与外国学生
2.1.3 经济的框架条件
2.2 联邦和州协调教育政策:权限的划分与合作
2.3 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
2.4 联邦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部(BMBF)
2.5 联邦—州教育规划和研究促进委员会(BLK)
2.6 高等院校基本建设规划委员会
2.7 教育领域中宪法与行政管辖权的作用
2.8 教育管理和教育经费
2.9 教育事业与社会
2.9.1 学校与家长
2.9.2 政党与教育事业
2.9.3 教会与教育事业
2.9.4 社团、工会、媒体
第三章 教育政策咨询
3.1 德国培养及学校教育委员会(1953—1965年)
3.2 德国学校教育委员会(1965—1975年)
3.3 科学委员会
3.4 德国联邦议会质询委员会(1987—1990年)
3.5 汉堡公民“教育政策”质询委员会(1992—1993年)
第四章 学校教育研究
4.1 目标与框架条件
4.2 跨地区研究所
4.2.1 德国国际教育学研究所
4.2.2 马克斯—普朗克协会教育研究所
4.2.3 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
4.3 地区性学校教育研究机构
4.4 其他的学校教育研究机构
4.5 现状
第五章 教育体制结构概况
5.1 义务教育
5.2 学前教育
5.3 初等教育领域/初等教育阶段
5.4 中等初级教育领域/中等初级教育阶段
5.5 中等高级教育领域/中等高级教育阶段
5.6 高等教育(第三领域)
5.7 继续教育(第四阶段)
第六章 基础教育的一般问题
6.1 学年
6.2 假期
6.3 免学费,免教材费,交通费补助
6.4 培训资助
6.5 年级/班级
6.6 成绩评定和升级
6.7 毕业考试
6.8 学校教育毕业证书
6.9 授课时间
6.10 全日制学校
6.11 课时
6.12 教师的义务课时量
第七章 初级教育领域:学前培养教育——幼儿园
第八章 初等教育领域
8.1 小学
8.2 从小学到中等初级教育阶段的过渡
8.3 学校幼儿园,学前班
第九章 中等初级教育领域
9.1 定向阶段(促进阶段、观察阶段)
9.2 主体中学
9.3 实科中学
9.4 文科中学
9.5 总合中学
第十章 中等高级教育领域
10.1 文科中学高中阶段(11—13年级)
10.2 文科中学的特殊类型(专业文科中学、大学预科学校)
10.3 职业基础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
10.3.1 职业学校和职业基础教育年
10.3.2 职业专科学校
10.3.3 职业提高学校
10.3.4 专科高中
10.3.5 专业文科中学(与职业有关的教育课程以及职业文科中学)
10.3.6 专科学校
10.3.7 特殊形式的职业基础教育(职业高级中学、技术高级中学、专科学院、职业预科学校)
第十一章 第二条教育道路
第十二章 特殊学校(促进学校)
第十三章 私立学校(自由举办的学校)
第十四章 高校入学资格
14.1 普通高校的入学资格
14.2 专业学科对口的高校入学资格
14.3 专业学院的入学资格
14.4 具有特殊才能的从业人员的高校入学资格考试
第十五章 第三领域:高等教育
15.1 1945年后的重建
15.2 高等院校的建设和高等院校的改革
15.3 联邦政府参与高等教育:1976年的《高等教育总法》
15.4 1977年各州政府首脑的开放决定及其后果
15.5 在东部新州新建高等院校
15.6 新近的发展
15.7 高等教育体制:结构和举办人
15.8 综合性大学、专业大学和专业学院概况
15.8.1 古典综合性大学
15.8.2 新型的综合性大学
15.8.3 总合大学(综合性大学)
15.8.4 技术综合性大学和技术专业大学
15.8.5 艺术和音乐专业大学
15.8.6 专业学院
15.8.7 职业学院
15.8.8 联邦国防军综合性大学
15.8.9 教会和神学专业大学及专业学院
15.8.10 哈根远程教育综合性大学(总合大学)
15.8.11 老年人的高等院校学习
15.8.12 模式试验,特别是研究生院
第十六章 师范教育
16.1 师范教育的历史
16.2 原民主德国的师范教育
16.3 师范教育当前的状况
16.4 教师职位
16.4.1 小学和主体中学教师(初级,中级I)
16.4.2 实科中学教师(中级I)
16.4.3 文科中学教师(中级I和中级II)
16.4.4 职业学校教师(中级II)
16.4.5 特殊学校教师
16.4.6 技术教学人员
16.5 教师的培训和进修
16.6 教师匮乏,教师失业,基础教育教师编制的长期发展
第十七章 第四领域
17.1 成人教育、继续教育
17.1 远程教育课程
第十八章 当前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前景的讨论
18.1 中小学校的自治
18.2 老州和新州基础教育领域人事编制的长期发展
18.3 教育系统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第十九章 欧洲以及国际背景下的德国教育事业
19.1 欧洲背景下的德国教育事业:外语教学的任务及意义
19.2 教育领域中的德、法合作
19.3 双语教学课程
19.4 教育事业和欧洲联盟
19.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实验学校
第十二章 结束的思考:富有成果的危机或革新的必要性
附录
德国教育数据统计和相关资料
译者的话
书摘插图
第三章教育政策咨询
根据科学家和公共生活代表的咨询以及专家们的评议,为教育政策决策作准备,并不是当今才有的做法。这可追溯到1849、1874、1890年和1900年的普鲁士教育工作会议以及1920年的帝国教育工作会议。
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的两个在目前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例表明,教育政策的研究或评鉴是多么令人兴奋并使人产生兴趣。1991年金鲍姆(Kienbaum)经济研究所发表的研究报告和1995年受州长约翰内斯劳(Johannes Rau)的委托由“北一威州教育委员会”就教育事业的革新发表的题为《教育的未来——未来的学校》的评鉴报告,引起了轩然大波。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金鲍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对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学校的缺点予以曝光,并试图将教学要求与州的财政经济效益相互协调一致。研究报告建议采取一系列彻底整改措施以减少财政支出。例如:增加班级学生人数和教师的工作时间,恢复并缩减教师讲修课程,压缩老龄补助,限定学校模式实验时间以及采取减少停课的措施。这些措施也成为其他州的话题。
“北-威州教育委员会”1995年的备忘录试图就未来的教育政策展开讨论。委员会提出了“学校是学习和生活场所”的构想:“今后,面对综合性的教育问题,各所学校的教育目标设想,比不同类型的学校更能决定学校的‘形象’。……不是一般的体制问题,而是地区和县的各所学校以及课程整体性的发展处于中心地位。”目标是建立一个“享有部分自治权的学校”(见本书“18.1”)。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尚未结束。人们期待的是,哪些建议能在行政管理上“付诸实施”。
战后,按照英国“王室委员会”的榜样,任命了一些特别的教育政策咨询机构。在这方面,必须对跨地区的教育政策咨询机构与各州的咨询机构加以区分。在1953~1975年期间,在基础教育、师范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曾经有过两次全面的、跨地区的教育政策咨询的尝试:
——德国培养及学校教育委员会(1953~1965年)和
——德国学校教育委员会(1965~1975年)。
这两个机构在其委任者,即联邦和各州认为所委托的任务已经完成后,遂停止了自己的工作。自1975年以来,再没有为这些领域设立后续的咨询机构。近二十年中,曾多次指出这一缺憾,但直到现在,一直未对基础教育领域提出新的方案。而在高等院校、图书馆和研究机构领域则是另一种情形。1957年设立的科学委员会仍在继续工作,并且以大量的建议、意见和评鉴对高等教育政策施加影响。让我们还是回到基础教育领域的话题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