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标准地理1(必修) 新教材新学案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中通用,地理,
作者: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资源分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 策划组编
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1字数:版次: 2页数: 15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717911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2004年秋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一些省、自治区实验推广。为了配合课标高中教科书实验区的教学需要,完善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高中教材的立体化开发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资源分社和人教社高中各学科编辑室共同策划组编了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使用的丛书——《新教材新学案》。
《新教材新学案》努力在两个方面出“新”:一是在内容的选择上最大限度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处理好基础与应试的关系,挖掘和“放大”教科书的闪光点,以体现教科书的新之所在;二是在呈现方式上最大限度地体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改目标,采用新颖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消疑解惑,巩固所学知识,激活创新思维。
参加《新教材新学案》这套丛书的编写者既有人教版课标高中教科书的编著者,又有实验区以及其他地区的优秀教师和教研人员,大家有这样一种希望,即将德育、美育、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纳入到《新教材新学案》之中,为学生提供一套有新的教育理念的、与教科书紧密配合的、能够解学生学习之“渴”的高水平精品。
目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单元自测(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单元自测(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单元自测(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单元自测(四)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单元自测(五)
期末测试
参考答案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二、学法指导
(一)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
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征。学习时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并能运用理论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2. 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重点是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时间计算的关键在于:第一,理解清楚一些时间的概念,如北京时间、格林尼治时间等;第二,时差如何确定;第三,是“加时差”还是“减时差”(知西求东用“+”,知东求西用“一”)。时间计算还可以用“数数”的方法,一般尽量避免跨过日界线。
3. 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季节的关系。学习时要用“运动”的观点,可借助实验、图像、动画等教学手段理解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最基本的是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情况,但不能死记硬背结论。
4. 掌握判读和绘日照图的技能。常见的日照图有侧视图和俯视图。判读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根据日照图的经纬网,判断属于何种日照图,如果是俯视图,要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第二,确定经纬网的基本特点,了解经线或纬线每隔几度画一条;第三,根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确定直射点及日期,进而解决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计算时间等问题;第四,熟练掌握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知识的图文转换,这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最后,还要通过适当的练习来掌握这种技能。
本节的难点是:
1. 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学习时要把握:第一,某一恒星、地面某点和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第二,地球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第三,由于恒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可看作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而太阳距离地球较近,所以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因参照物不同而产生了恒星日和太阳日在时间上的差异。
2. 理解国际日界线两侧时间和日期的关系。学习时要明确180°经线东、西两侧分别是地球上时问最晚和最早的地方,但它们位于同一个时区,所以时刻相同而日期相差一天。
3. 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明确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以及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由此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所以,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产生的基础,它在确定太阳直射范围、极昼极夜范围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