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标准思想政治3(必修) 新教材新学案 文化生活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中通用,政治,
作者: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资源分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策划组编
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1字数: 240000版次: 2页数: 180印刷时间: 2007/08/01开本: 16开印次: 5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718799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2004年秋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实验推广。为了配合课标高中教科书实验区的教学需要,完善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高中教材的立体化开发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资源分社和人教社高中各学科编辑室共同策划组编了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使用的丛书——《新教材新学案》。
《新教材新学案》努力在两个方面出“新”:一是在内容的选择上最大限度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处理好基础与应试的关系,挖掘和“放大”教科书的闪光点,以体现教科书的新之所在;二是在呈现方式上最大限度地体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改目标,采用新颖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消疑解惑,巩固所学知识,激活创新思维。
参加《新教材新学案》这套丛书的编写者既有人教版课标高中教科书的编著者,又有实验区以及其他地区的优秀教师和教研人员,大家有这样一种希望,即将德育、美育、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纳入到《新教材新学案》之中,为学生提供一套有新的教育理念的、与教科书紧密配合的、能够解学生学习之“渴”的高水平精品图书。
目录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
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
第一单元自测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第二单元自测题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自测题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框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第四单元自测题
参考答案
书摘插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存在,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掌握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三)学法指导
1.学会观察体验的方法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我们时刻都能够感受到文化的影响。我们对文化现象的感知正是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的形式以及其自身的特色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获得的。所以,同学们应该学会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所了解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尝试着按不同的标准来划分文化现象,感受它们各自特有的文化色彩。可按地域划分,如欧洲文化和非洲文化,也可按性质划分,如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当然,也可以按照文化现象所涉及的特定对象作为标准来划分,如茶文化、服饰文化、语言文化、影视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等。
2.学会比较的方法
了解和学习一门学科的关键一步,就应该了解这个学科的实际内涵。因此,同学们就应该在体会文化特色的同时,关注文化到底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自己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政治、经济现象和行为,通过与经济、政治现象的对比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文化的内涵,这样也有助于加深对文化概念的记忆,有助于抓住文化的特点。
3.学会参与领悟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由于身处文化之中,所以对身边的文化现象司空见惯、视而不见,不去认真研究和探讨。要领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同学们可以通过参与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文化活动,了解百姓的文化生活状态,感受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参与文化活动中体会人们是如何创造和发展着文化,同时又获得和享用着文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