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的世界

分類: 图书,艺术,影视艺术,影视理论,
作者: (美)斯坦利卡维尔 著;齐宇,利芸 译
出 版 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0-5-1字数: 200000版次: 1页数: 238印刷时间: 1994/03/01开本: 大32开印次: 3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600502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出发,对电影进行了深刻的思辩,研究了电影作为一个整体与客观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之间的关系,同时着重控讨了电影的本质、起源、内部构成的特点等理论问题。作者以他特殊的思维方式使本书在众多的电影理论著作中别具一格。
目录
增订版前言
序言
第一章 伙伴们的自传
第二章 画面与音响
第三章 照片与银幕
第四章 观众、演员与明星
第五章 类型人物;类型片的轮换
第六章 关于起源的想法
第七章 波德莱尔和电影的神话
第八章 军人和女人
第九章 时髦人物
第十章 神话的终结
第十一章 媒介和电影的媒介
第十二章 世界作为凡人:绝对年龄和青年
第十三章 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彩色
第十四章 自动作用
第十五章 离题的话:某些现代主义绘画
第十六章 展现和自我参照
第十七章 摄影机的含意
第十八章 肯定技巧
第十九章 接受无声
《看见的世界》续篇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伙伴们的自传
当托尔斯泰提出“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回答是要把过去的伟大艺术大部分加以否定。这就是天才的不妥协性的一个例子。人们又有什么理由为之担心呢?我们又何必担心别人对我们的文化进行激烈的批评呢?例如,柏拉图和卢梭要把诗和戏剧赶出他们的共和国;马修阿诺德认为诗已经变成了哑巴;黑格尔和马克思认为哲学已经或应当终结;瓦格纳、惠特曼、梭罗、尼采认为必须改造人和社会,然后他们心里想说的东西才会为大家所理解。困难在于:有时我们无法肯定,到底是我们将活着看到这些预言破产呢,还是我们的生活正在证实他们的最坏的担心。因此,我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是否应当关心托尔斯泰的回答,而是我们是否能够避免关心,特别是我们应该怎样向自己解释他的回答——这就是说,在我们发现自己关心他的回答的时候,我们是否应当说托尔斯泰对艺术的看法错了呢?我们真能相信这一点吗?我们是否应当说他在写书论述艺术的时候发了疯?但是他的书看来并不象是疯子写的。也不给人以这种感觉,我通常这样回答自己:托尔斯泰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关于艺术的性质,而是关于艺术的价值的性质。当我看到这两个问题并非互无关联的时个,我开始懂得了托尔斯泰的话是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