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与认知研究(第二辑)

语言与认知研究(第二辑)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唐孝威,黄华新 主编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9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70271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自乔姆斯基发表《句法结构》以来,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成了语言学的一个主要进路;同时,语言学本身也成了认知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在生物演化中,语言活动是心智和认知发展的一个新水平,然而除了语言活动,人类还有其它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一般说来,认知科学是语言学、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和神经科学为了全面探究人类基本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以及人工地实现这些能力而形成的一个交叉整合的学科群。为了推动国内认知科学的交叉整合和深入研究,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语言与认知研究》辑刊,并将连续出版。

作者简介

唐孝威,男,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国家创新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脑科学研究、语言与认知研究等。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次主持和参与国内颇具影响的香山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代表作有《意识论:意识问题的自然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梦的本质——兼评弗洛伊德理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脑功能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等。目前正在主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认知科学及其应用”、国家“985”二期项目“语言与认知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目录

认知哲学

认知的整合研究

自由意志的深问题及其知识论的解决方案

行动、因果关系和自我——塞尔行动哲学述评

科学与实证——一个基于“神经元经济学”的综述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观

Dreaming of Consciousness

Culture and Language as Social Construction: A Case against Cultural Difference 认知语言学

关联期待的动态性及其对语用推理的启示

隐喻表达与经济性原则

反义复合词“好歹”的语法化及主观化

论汉语词汇的核心义——兼谈词典编纂的义项统系方法

论“应该”的两种情态与体的同现限制

Language and Nature

Cognitive and Discourse Aspects of Classifiers in Complex NP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and Temporal Language in the SinoJapanese Environment

语言、认知与逻辑

探索汉语隐喻计算化研究之路

处理照应关系的范畴类型逻辑

一族不完全的逻辑

Learning from Others: Testimony and the Cognitive Role of Culture

Cultural Cognitions of Illness and Wellbeing: An African Perspective

书摘插图

认知的整合研究 唐孝威

人的认知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认知通常包括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注意、思维、语言等许多心理过程。认知的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

认知研究中有许多思潮。某一种影响认知研究的思潮,成为认知的一种研究取向。在当代认知研究中有许多不同的研究取向。

本文在心理相互作用统一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整合认知理论(Integrated Cognition Theory)。这个理论指出,认知过程是多层次、多方面整合的过程,要对认知过程进行整合的研究,并且要把认知研究的许多不同的研究取向整合起来。

1. 当代认知研究的各种研究取向

由于认知过程的复杂性,当代对认知的研究不只有一种研究取向,而是存在着许多种不同的研究取向。这些研究取向对认知过程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它们对认知研究分别持不同的研究方法。

当代认知研究的主要研究取向有: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取向、信息加工的研究取向、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研究取向、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的研究取向和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的研究取向。此外,还有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取向等。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取向用神经生物学的观点研究认知过程,着重讨论认知过程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这种研究取向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和脑内神经活动有密切关系,因此要了解各种认知过程的不同的神经相关物。这种研究取向关心的问题是不同的认知过程分别是由哪些脑区参与的,以及认知过程中的神经活动等。

信息加工的研究取向用脑内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认知过程。这种研究取向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脑对环境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和操作的过程。这种研究取向关心的问题是认知过程中脑内信息加工的方式和机制。

具身认知的研究取向用心身关系的观点研究认知过程。具身认知的意思是:认知植根于人的身体,体现于人的身体。这种研究取向认为,认知过程是身体参与的,认知依赖身体,和身体密切联系而不能分开,因此,认知过程是具身的认知。这种研究取向强调身体影响认知过程,关心的问题是认知和身体的关系,身体因素对认知过程的影响等。

情境认知的研究取向用认知与情境相关的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情境认知的意思是:认知过程是人置身于实际环境时进行的,认知过程依赖于现实情境。这种研究取向强调,认知过程必须置身于现场情境,而不能把两者分开,因此,认知过程是情境的认知。这种研究取向关心的问题是认知过程和现场情境之间的关系等。

社会认知的研究取向用社会环境作用的观点研究认知过程。社会心理学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环境和人的认知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研究社会环境与个体认知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社会与文化对个体认知过程的影响。这种研究取向关心的问题是家庭、团体、社会对认知过程的作用,以及在社会现场情境中的认知过程等。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用生物进化的观点研究认知过程。这种研究取向认为,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因素对个体的认知过程有重要的作用,强调要研究生物进化与认知过程的关系,以及遗传因素和个体认知过程的关系等。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用个体发展的观点研究认知过程。这种研究取向认为,在个体一生中认知能力都在变化,强调要研究个体认知的发展过程,包括儿童认知发展过程,童年期认知和成年期认知的关系等。

人工智能的研究取向是用人脑与计算机对比的观点及人工智能的观点研究认知过程,强调要研究类脑的机器以及机器认知等。

由此可见,当代认知研究中存在着许多种研究取向并存的局面。面对这种众说纷纭的局面,建立认知研究的统一理论体系的问题已经提上了日程,需要对各种不同的研究取向进行分析并且加以整合,需要有一种能够

从观念和方法上把当代认知研究的不同研究取向整合起来的认知理论。

2. 心理相互作用统一的理论框架

心理是复杂的现象。在心理世界中,心理活动和许多因素发生相互作用。心理世界中发生的各种相互作用称为心理相互作用,它们与物理世界中的各种物理相互作用有区别。

在心理世界中存在哪些心理相互作用呢?可以列举以下几种:心理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心脑相互作用、心身相互作用、心理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心理活动与社会相互作用。

心理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心脑统一体中进行的相互作用,是各种心理成分如觉、知、情、意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种心理成分对其他心理成分有作用,而其他心理成分对这一种心理成分有反作用。

心脑相互作用是在心脑统一体中进行的心理活动和脑之间的相互作用。脑对心理活动起决定作用,而心理活动对脑的整体有反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心脑系统发展。

心身相互作用是在心-脑-身的统一体中进行的心理活动和身体间的相互作用。身体对心理活动有作用,而心理活动对身体有反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引起心身系统的变化。

心理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在心-脑-身-自然环境的统一体中进行的心理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中的事物对个体心理活动有作用,而个体心理活动通过行为对环境中的事物有反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导致心-脑-身系统及环境的变化。

心理活动与社会相互作用是在心-脑-身-社会环境的统一体中进行的心理活动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活动有作用,而个体心理活动通过行为对社会环境有反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导致心-脑-身系统及社会环境的变化。

以上这些心理相互作用是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的范围、相互作用的途径和相互作用的效果都是各不相同的。这些心理相互作用和物理学中的物理相互作用不同,物理相互作用是物理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心理相互作用不是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作为脑的功能的心理活动之问的,或心理活动和其他因素如身体或环境等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虽然上述几种心理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但是它们都以心一脑系统的活动作为共同的基础。它们具有相同的基础,可以在心脑统一性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由此得到心理相互作用的统一的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囊括所有各种心理相互作用在内的,既分辨其中各种心理相互作用的特点,又把它们统一起来的理论框架。各种心理相互作用之间的统一,并不是把各种不同的心理相互作用等同起来,而是指出各种心理相互作用的统一性,强调它们之间的复杂联系和协调发展。

3. 基于上述框架的整合认知理论

前面列举的当代认知研究中的许多不同的研究取向,分别都有各自的依据。虽然这些研究取向的观点和方法不同,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只是讨论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从认知过程涉及的各种心理相互作用来分析,它们着重讨论的分别是各种不同的心理相互作用。例如: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取向强调研究认知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它侧重讨论认知过程中的心脑相互作用,也涉及认知过程中的心身相互作用;信息加工的研究取向强调研究认知的信息加工,它侧重讨论认知过程中的心理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具身认知的研究取向强调研究认知与身体的关系,它侧重讨论认知过程中的心身相互作用;情境认知的研究取向强调研究认知与情境的关系,它侧重讨论认知过程中心理活动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社会认知的研究取向强调社会与文化对认知的影响,它侧重讨论认知过程中心理活动与社会间的相互作用;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着重讨论种系进化中认知涉及的各种心理相互作用的发展,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着重讨论个体发展中认知涉及的各种心理相互作用的发展。

因此,从心理相互作用统一的理论框架看来,当代认知研究中不同的认知研究取向,讨论的分别是认知过程涉及的不同种类的心理相互作用及它们的发展。这些研究都是专一的、深入的,但是需要加以整合。

整合认知理论是基于心理相互作用统一的理论框架提出的认知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在心理和行为的多个层次和多个方面进行的。即使是一个简单的认知过程,也往往包含着多种心理相互作用。为了对认知过程有全面的了解,不能只研究某一种心理相互作用,而必须研究认知过程涉及的各种心理相互作用,包括心理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心脑相互作用、心身相互作用、心理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心理活动与社会相互

作用等,并且要对认知过程中所有这些心理相互作用做统一的研究。

这样,就提出了认知研究中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即认知过程的整合研究取向。这种研究取向用存在多种心理相互作用的观点和不同的心理相互作用统一的观点研究认知过程,着重讨论认知过程中存在着的多种心理相互作用,以及各种不同的心理相互作用之间的统一性。

如前所述,当代各种认知研究取向分别讨论,不同种类的心理相互作用,它们都是认知的重要方面。认知过程既有神经生物学的基础,又有信息加工的特性,认知过程既是具身的,又是情境的和社会的。认知是进化

的,又是发展的。然而还要强调各种心理相互作用的统一性,认知过程涉及的各种心理相互作用有紧密的关联,它们不是孤立无关的。对每一个具体的认知过程,都要分析它涉及的各种心理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本文提出的整合认知理论既讨论认知过程涉及的各种不同的心理相互作用,又讨论各种心理相互作用的统一。因此,这个理论可以从观念和方法上把当代认知研究的各种研究取向在心理相互作用统一理论框架中整合起来。

自由意志的深问题及其知识论的解决方案 田平

提要:在当代自由意志问题的研究中,一些行动哲学家提出“浅自由”和“深自由”以及自由意志的“浅问题”和“深问题”的区分,并且借助于这种区分,特别是借助于对自由意志的深问题的理解,将自由意志问题的研究在自然主义的方向上向前推进。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戴维森模型反思的基础上,法兰克福将“高级动机”作为解决自由意志深问题的关键,以及威勒曼进一步提出的知识论解决方案。然而,知识论方案也面临自身的问题。关于知识论方案问题的思考向我们提示,自由意志深问题的解决也许需要目的论的视角。

关键词:自由意志 行动主体性 自我知识 高级动机 目的论

一 自由意志:浅问题和深问题

自由意志问题一直是行动哲学中的核心且困难的问题。在对各种形式的决定论的承诺和对自由意志的肯定之问,似乎有一道跨越不过去的鸿沟。根据因果决定论的观点,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其行动受因果法则的支配,因此,任何一个行动的发生都是为先前的事件和因果法则所决定的。可是,意志自由却意味着未来的开放性:给定所有先前的事件和因果法则,我们的行动可以与实际发生的有所不同(我们有能力做出不同的行动选择)。如果因果决定论是成立的,自由意志如何可能?而且,人们还发现,即使因果决定论不成立,自由意志的可能性也仍然是个问题。自由意志意味着对行动的选择与控制,而不是行动的随机性。正如凯恩(Kane)所说,大脑或者身体中的非决定的事件“是偶然发生的,是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的……与我们所说的自由与责任完全相反”(Kane 2002,第7页)。凯恩指出在自由意志方面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两难问题:自由既不与决定论相容,也不与非决定论相容,无论世界是决定的还是非决定的,似乎都难有自由意志的一席之地(参见Kane 2002,第8页)。齐硕姆(Chisholm)也曾经对人的自由的形而上学问题做出这样的概述:“人是负责任的行动者;但是这个事实似乎与关于人的行动的决定论观点……相冲突;它似乎也与关于人的行动的非决定论观点……相冲突。”(Chisholm 2002,第47~48页)似乎我们对自由意志的理解无论如何都会陷入困境之中:’相容论

(compatibilism)的倡导者们试图调和决定论与自由意志,他们肯定了决定论,却无法有力地说明未来的开放性如何可能。处于不相容论(incompatibilism)一端的自由意志论(Libertarianism)否定了决定论,却同样难以在非决定论的意义上解释和肯定自由意志。处于不相容论另一端的强决定论(hard determinism)则干脆把自由意志看做是一种幻觉,进而否定了形而

上学意义上的自由意志。

然而,自由意志问题却一直是人们挥之不去的牵挂,因为它关系到人的尊严和责任,关系到道德与法律的评价与奖惩。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对自由意志问题的研究虽然尚未实质性地突破这个两难局面,但是在近50年的艰难探讨中,一些行动哲学家开始尝试进一步澄清自由意志的概念。而且,与之相伴随,一些关于自由意志问题的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也相继出现。

通常,对自由意志概念的理解有以下两个缺一不可的要点:第一,我们的选择并非完全由因果法则所统辖;第二,我们拥有某种对未来做出选择(或者使得未来以某种方式出现)的能力。然而,一些行动哲学家注意到,这种自由意志可以进一步在两个不同的层次得到理解:浅层次和深层次,即行动自由(freedom of action)的层次和意愿自由(freedom ofwill)的层次。一个人的行动自由涉及自由地按照他的意愿行动,而他的意愿自由则进一步关系到自由地意愿其所愿。与此相对应,自由意志问题也可以被区分为浅问题和深问题。例如,齐硕姆曾经提出要将“我们是否自由地去做我们意愿或者打算做的事情”(whether we are free to accomplish whatever it is that we will or set out to do)的问题与“我们是否自由地意愿或者打算去做那些我们实际上意愿或者打算去做的事情”(whether we are free to will or to set out to do those things that we do will or set out tO do)的问题区分开来(Chisholm 2002,第55页)。法兰克福(Frankfurt)则通过“行动自由”与“意愿自由”的概念做出了相应的区分。他认为关于能够自由行动的行动者(an agent who acts freely)的观念与关于拥有自由意愿的行动者(an agent whose will is free)的观念是不同的。能够自由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自由行动)既不是拥有自由意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其必要条件。它不是拥有自由意愿的充分条件,因为我们可以设想没有自由意愿的动物也可以自由行动;自由意愿不是自由行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我们可以设想,当一个人的行动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通过其行动实现某个意愿时,他仍然可以自由地意愿这个意愿(参见Frankfurt 2002,第135页)。凯恩则通过“浅自由”(surface freedom)和“深自由”(deeper freedom)的概念区分了上述两种自由。浅自由关系到自由地按照意愿行动,它肯定的是我们作为行动创造者的地位,而深自由则关系到自由地意愿,它所肯定的则是我们作为意愿创造者的地位(参见Kane 2002,第2~3页)。

行动哲学家们做出这种区分,一方面是要表明自由意志研究的真正具有实质性意义的问题是深问题,而不是浅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也借助这种区分和这种关于自由意志的深问题的理解而推进自己的研究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理解之下,“自由意志”(flee will)这个涉及人的某种能力的一般性问题,转换为了“自由地意愿”(freely will)和“自由的意愿”(free wills)这样较为具体的问题。与此同时,对自由意志的这种深的理解也使一些行动哲学家,如威勒曼(Velleman),将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自由问题转换为知识论意义上的自由问题成为了可能。

二 深问题:从戴维森(Davidson)到法兰克福和威勒曼

1. 戴维森的“标准模型”及其“深度”问题

戴维森模型所涉及的主要是与自由意志问题密切相关的行动主体性(agency)问题。在行动哲学的研究中,关于行动主体性问题的解决主要有两个进路,一个是事件因果关系(event—causation)的进路,一个是行动者因果关系(agent—causation)的进路。前者以事件为基点,试图将行动主体或行动者的角色还原为先行于相关行动并且构成相关行动原因的事件的角色,这一进路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戴维森。后一个进路的主要代表有齐硕姆、泰勒(Taylor)和奥康纳(O'Connor)等。行动者因果关系的主张者们将行动者看做是行动的不可还原的和原初的原因,认为行动是由行动者自身而不是他内部的某一部分(如欲望、信念、选择等)所引起的。

戴维森关于行动主体性问题的事件因果关系的解决,对行动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人们称为解决行动主体性问题的“标准模型”。戴维森认为:①解释一个行动就是建构这个行动的基本理由(通常是信念、欲望);②基本理由将行动理性化,并且是行动的原因;③为信念和欲望所引起的行动是有意图的,意图是理解行动主体性的关键;④行动主体性的定义是“一个人是一个事件的行动主体,当且仅当有一种关于他所做事情的描述使得陈述他有意图地做了这件事情的语句为真”(Davidson 1980,第46页)。

戴维森的方案受到了由法兰克福等人提出的一系列反例的挑战,这些反例所蕴涵的对戴维森方案的质疑,主要指向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与行动相关的因果链条中,我们只能看到引起行动的信念和欲望,却看不到行动者的作用。从前面谈到的关于自由意志的深问题和浅问题的区分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戴维森方案所涉及的问题还不够深,它只表明了行动是由信念和欲望等心理状态引起的,却忽略了信念和欲望背后的、有能力选择或者持有信念和欲望的行动者。

威勒曼指出戴维森关于行动主体性的事件因果关系的解释有两个重大缺陷。第一,作为关于行动主体性的一种因果解释,它将行动主体自身丢在了相关因果链条的外面。在戴维森的模型中,因果的链条从理由(信念和欲望)到意图再到身体的运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事件跟随着一个事件,却看不到行动者的作用。“当理由被描述为直接引起意图,而意图被描述为直接引起运动时,不仅行动者被排除在外,而且任何可能扮演行动者角色的心理的东西也被排除在外了。”(Velleman 1992,第463页)第二,戴维森的模型没有对行动和单纯有动机的活动做出区分。威勒曼认为,我们必须区分“为一个理由所引起”和“为那个理由而做出”。后者不仅关系到行动之为理由所引起,而且关系到行动在行动者那里得到辩护,或者关系到行动者的理性能力的运用。一个理由要成为行动者行动的基础,它必须“向那个主体辩护那个行为……而且它必须因此调动他的某种理性倾向从而让他去做得到辩护的事情,让他的行为举止与辩护相符合”(Velleman 2000,第9页)。尽管在戴维森的模型中一个人的行动可以为理由所引起,但是威勒曼认为,它可能不是“以正确的方式”被引起的,也就是说,它可能不是为了那个理由而做出的。信念和欲望可以作为行动的动机而引起行动,但是它们并非必然作为行动的理由而起作用。

因此,戴维森的模型没有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行动主体性的充分解释。关于行动主体性以及自由意志问题的研究需要有进一步的“深度”。

……

语言与认知研究(第二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