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鉴藏-潘天寿专辑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国画,其他,
作者: 陈振濂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7-8-1字数:版次: 1页数: 136印刷时间: 2007/08/01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15263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这是本潘天寿书画收藏与投资专集。但本书不似其他同类书籍文字通俗浅显,平面介绍居多,而是提供一种有专题、有主旨的深度思考成果;也不似其他同类书籍对图版使用都采取配文方式,图版刊用小而杂,而是用一种更醒目的图版效果,对一些珍贵的未曾发表的书画精品,在鉴定研究的同时,还可供青年学子揣摩临摹。
目录
卷首语
图像名家典藏
高风峻骨见精神——谈谈我父亲潘天寿艺术风格的一个基本特征
老夫指力能扛鼎——浅探潘天寿的指画艺术
图像学术动态
潘天寿作品的真伪鉴定
图像潘天寿作品欣赏
文献研究论坛
潘天寿印论
潘天寿书法篆刻论
论潘天寿画松
文献信息芸萃
潘天寿基本信息
【附】潘天寿印谱
潘天寿大事年表(简编)
潘天寿作品拍卖价格表
潘天寿作品在目前市场上的价格及以后的走势
潘天寿相关出版目录初编
文献投资、收藏、拍卖与鉴定
民国时期书画家与书画商品探究
影响中国书画价格不确定因素的分析
书画鉴定与辨伪三题
书画的题跋与标签对于鉴定书画真伪的意义
避讳知识:鉴定书画真伪的过硬手段
“三多”练就一双“慧眼”
古典文献中鉴定语录辑评
书摘插图
卷首语
图像•名家典藏
高风峻骨见精神——谈谈我父亲潘天寿艺术风格的一个基本特征
我的父亲——潘天寿先生的艺术风格,从总的倾向来说,是雄阔奇崛,高华质朴,属于一种强劲有力的美。但他不是简单地表现力量,而是在雄健的基调中融入清新淡逸的风韵,配以诗文、书法、金石等多方面的素,给人强烈而丰富的艺术感受。他的风格特色是多方面的,决定他风格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而他的精神气质思想情操,在他的风格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构成风格的主要支柱。这种体现在他作品中的内在精神因素—我想,不妨借用一个传统名词“风骨”来表述——在研究他的艺术时是值得充分注意的。
父亲的作品,是注重风骨的。“风骨”是我国历代文艺理论中经常涉及的美学概念。在传统文论和画论,“风骨”这一概念的实质,是作者刚正的气质和高扬的情志在作品中的外化。“风骨”近似于“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加上“骨法用笔”的基本含义,而以后者的提法更集中,更注重作者主观的精神力量,更明确地含有纯峻爽之意。
有了“风骨”,华采才有所附丽。刘彦和说得好:“翠翟备色,而翱翥百步,肌丰而力沉也;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
历代以来,“风骨”在文艺创作和评论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注重“风骨”是民族风格的优秀传统。在文学史上突出的例子,如《楚辞》的“雷嗔风飒之音”,建安时代“三曹七子”的“悲凉之句”,“愀怆之词”“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高迈风格,都是以“风骨”为标帜的;“风骨”,正是这类作品干百年来英名不衰首要原因。南北朝时代,刘勰针对六朝文风的浮靡轻薄,在《文心雕龙》中重申了魏文帝“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对“风骨”作了系统的论述,极力强调“含风”、“树骨”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建立了著名的“风骨论”确立了决定文学作品价值的首要尺度。与刘勰同时,钟嵘的《诗品》也高倡风力,追溯建安,企图在衰颓的文坛树“风骨”的大旗,挽狂澜于既倒。自此以后,“汉魏风骨”成为后世文人追崇的典范。在绘画方面,早在顾恺之画论中,就对“风骨”十分注重,仅短短数百字的《论画》一篇中,就提到“骨法”、“奇骨”、“天骨”、“超豁高雄”、“奔腾大势”、“不尽生气”等等有关“风骨”的表述一二十处。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将“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列为最重要的项目,而在评论中,又十分强调“风骨”、“骨气”、“骨梗”、“风流气骨”等等风特征。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概括了立意、形似、骨气、用笔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