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奇观
分類: 图书,小说,中国古典小说,
作者: (明)抱瓮老人编,李明点校
出 版 社: 三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字数: 509000版次: 2页数: 603印刷时间: 2006/0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546785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今古奇观》中的故事、小说包罗万象、涵盖古今,既有大气磅礴的历史变迁,也有荡气回肠的人生际遇; 既有缠绵悱恻的真挚情感,也有生动细腻的云雨之情; 这些故事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今古奇观》是第一部被介绍到欧洲的中国小说集。1893年,法国巴维尔译的《小说与故事》中,收录了《灌园叟晚逢仙女》、《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篇。 德国的著名诗人席勒读了《今古奇观》后惊讶不已,写信给歌德说: 对一个作家而言,……埋头于风行一时的中国小说,可以说是一种恰当的消遣了。
内容简介
《今古奇观》是“三言”、“二拍”的简本,是旧时在社会上流传已久、影响较大的一部古典白话短篇小说选集。其编选者抱瓮老人,是明末一位热心话本文学的文人。
这部选集中以男女婚姻为题材作品的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作品多主张婚姻自由、男女结合以爱情为基础,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打破了门第观念。这正是市民阶层初期民主思想的一种表现。像《杜十娘》、《卖油郎》、《宋金郎》、《苏小妹》、《金玉奴》、《唐解元》、《女秀才》、《王娇鸾》等作品,或从正面给予忠于爱情的人们以崇高的赞扬,或从反面给予玩弄女性者和爱情的叛徒以有力的鞭挞。
目录
第一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第二卷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第三卷滕大尹鬼断家私
第四卷裴晋公义还原配
第五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第六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第七卷卖油郎独占花魁
第八卷灌园叟晚逢仙女
第九卷转运汉巧遇洞庭红
第十卷看财奴刁买冤家主
第十一卷吴保安弃家赎友
第十二卷羊角哀舍命全交
第十三卷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第十四卷宋金郎团圆破毡笠
第十五卷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第十六卷李公穷邸遇侠客
第十七卷苏小妹三难新郎
第十八卷刘元普双生贵子
第十九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第二十卷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
第二十二卷钝秀才一朝交泰
第二十三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第二十四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第二十五卷徐老仆义愤成家
第二十六卷蔡小姐忍辱报仇
第二十七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第二十八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第二十九卷怀私怨狠仆告主
第三十卷念亲恩孝女藏儿
第三十一卷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第三十二卷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第三十三卷唐解元玩世出奇
第三十四卷女秀才移花接木
第三十五卷王娇鸾百年长恨
第三十六卷十三郎五岁朝天
第三十七卷崔俊臣巧会芙蓉屏
第三十八卷赵县君乔送黄柑子
第三十九卷夸妙术丹客提金
第四十卷逞多财白丁横带
书摘插图
第一卷 三孝兼让产立高名
紫荆枝下还家日,花萼楼中合被时。
同气从来兄与弟,千秋羞咏豆萁诗。
这首诗为劝人兄弟和顺而作,用着三个故事,看官听在下一一分剖。
第一句说“紫荆枝下还家日”。昔时有田氏兄弟三人,从小同居合爨。长的娶妻叫田大嫂,次的娶妻叫田二嫂,妯娌和睦,并无闲言。惟第三的年小,随着哥嫂过日,后来长大,娶妻叫田三嫂。那田三嫂为人不贤,恃着自己有些妆奁,看见夫家一锅里煮饭,一桌上吃食,不用私钱,不动私秤,便私房要吃些东西也不方便,日夜在丈夫面撺掇:“公堂、钱库、田产,都是伯伯们掌管,一出一入你全不知道。他是亮里,你是暗里,用一说十,用十说百,那里晓得!目今虽说同居,到底有个散场。若还家道消乏下来,只苦得你年幼的。依我说不如早早分析,将财产三分拨开,各人自去营运,不好么?”田三一时被妻所惑,认为有理,央亲戚对哥哥说要分析而居。田大、田二初时不肯,被田三夫妇内外连连催逼,只得依允,将所有房产钱谷之类三分拨开,分毫不多,分毫不少。只有庭前一棵大紫荆树,积祖传下,极其茂盛,既要析居,这树归着那一个?可惜正在开花之际,也说不得了。田大至公无私,议将此树砍倒,将粗本分为三截,每人各得一截,其余零枝碎叶,论秤分开。商议已妥,只待来日动手。
次日天明,田大唤了两个兄弟,同去砍树。到得树边看时,枝枯叶萎,全无生气。田大把手一推,其树应手而倒,根芽俱露。田大住手,向树大哭。两个兄弟道:“此树值得甚么,兄长何必如此痛惜?”田大道:“吾非哭此树也。思我兄弟三人,产于一姓,同爷合母,比这树枝枝叶叶,连根而生,分开不得。根生本,本生枝,枝生叶,所以荣盛。昨日议将此树分为三截,那树不忍活活分离,一夜自家枯死。我兄弟三人若分离了,亦如此树枯死,岂有荣盛之日?吾所以悲哀耳!”田二、田三闻哥哥所言,至情感动:“可以人而不如树乎?”遂相抱做一堆,痛哭不已。大家不忍分析,情愿依旧同居合爨。三房妻子听得堂前哭声,出来看时,方知其故。大嫂、二嫂各各欢喜,惟三嫂不愿,口出怨言。田三要将妻逐出,两个哥哥再三劝住。三嫂羞惭,归房自缢而死。此乃“自作孽,不可活”。这话阁过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