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懂智谋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谋略,
作者: 赵涛 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7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391977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策略篇】
智谋是产生策略的根源,策略是运用智谋的手段。没有智谋而大讲策略或没有策略而定智谋,都好比木偶演戏,虽然变化多端,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策略达到出神入化的时候,智谋才能被发挥到顶峰。
【机敏篇】
思维机敏的人,他的灵气可以万变,而不会在问题突然到来时感到困窘,因为事情的变化是不能停下来的。只有过人的机敏,才能躲避灾害,获取利益,成就事业。
【语言篇】
如果智谋无法用能言善辩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不算智谋。言谈微妙,一语中的,一句话有时胜于九鼎,一个说客有时胜于十万大军,一封书信有时能胜过一部专著。可以说,语言是智谋的自然流露。
【洞察篇】
既目光敏锐、明辨是非,又观察入微、洞察事理,就是明察并举。因为目光不敏锐,就不能观察入微,更谈不上洞察事理。相反,能够洞察真相,便会自如地处理一切,这样才称得上是精于智谋。
【处世篇】
与人共处于世;对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要顺应时势,依情况的需要去做事。既能做到明智审慎,又能做到掌握最为实用的处世艺术,才能成为人际战场上的成功者。做到这一点,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处世智谋。
内容简介
流传千载的经典历史故事,今天仍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千百年前的古人智慧,今天仍能赐予我们力量!
古人从自身的生存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这些智谋,不仅适用于当时那个时代,而且对于后人也永远是新鲜的,因为你能从中获取神秘而制胜的力量……
本书从策略、机敏、语言、洞察、处世五方面入手,精心选择、编写了历史上的先人们在治国安邦、治军用兵、断案决讼、平定动乱、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智谋故事,并配以“智谋点拨”,旨在让读者在徜徉丰富精彩、妙趣横生的故事时,还会有深切的领悟,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作出更富有智慧的选择。
目录
策略篇
公子突设计破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楚王战绞侯——抛砖引玉
假道伐虢——给贪图小利者小恩小惠
郑庄公韬晦——以守为攻,后发制人
孙武练兵,杀一儆百——杀一儆百
退避三舍——退一步海阔天空
将相和——辩清利害再行动
围魏救赵——避实就虚,化被动为主动
暗度陈仓——奇正相生,出奇制胜
背水为阵——置之死地而后生
献疑兵之计夺骁关——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董公献计讨项羽——争取民心,联合抗敌
木罂渡河擒魏豹——声东击西,避人耳目
激曹咎下成皋——加深修养,拒绝暴躁
韩信斩龙且——变劣势为优势
兵贵神速占荥阳——速战速决,抢占有利时机
李广布疑兵安然撤退——在敌强我虚之时可运用心理战
赵充国平羌——镇定持重,处变不惊
王霸计破苏茂——以守胜攻,以静制动
班超智勇服鄯善——以迂为直,化不利为有利
割发代首——正人先正己,严人先严己
官渡之战——避强敌之锋芒,利用强敌之弱点
孙策巧取庐江——巧用“调虎离山”之计
火烧赤壁——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好契机
孙权退曹兵——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沉白马誓守樊城——临危不惧,统筹全局
空营计——因势利导,巧用“空营计”
诸葛亮七擒孟获——夺气攻心,让对手心服口服
佯北勿从——乘其不意,攻其不备
张飞义释严颜——包容对手,让其为我所用
诸葛亮以信治军——守信不失,诚信待人
邓艾灭蜀——找到缺口,攻其不守
羊祜怀柔平东吴——施之以德,取之以信
石勒瞒天过海擒王浚——灵活机动,克服思维定式
祖逖无中生有破敌军——以假乱真,假中有真
谢玄淝水破苻坚——切不可仗一时之势,逞一己之能
孝文帝巧迁都——以退为进,克服阻力
杨逸放粮救万民——先斩后奏,敢作敢当
杨侃出计解城围——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字文泰活用兵法击败窦泰——统筹全局,兼顾其他
李密不战而屈兵——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唐太宗以逸待劳战突厥——以不变应万变
裴行俭孤军镇突厥——以智取胜
张守圭平息契丹叛乱——主动创造可乘之机
张巡大胜尹子奇——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
李光弼屡破史思明——计源于势,谋出于情
瘫子皇帝治国有方——有效领导而不是事必躬亲
李塑雪夜下蔡州——做好准备工作
高仁厚严整军法震撼叛军——先做人,后做事
狄青率军以寡敌众——主攻对方软肋
韩世忠智阻金兀术——以攻为守,变被动为主动
毕再遇悬羊击鼓巧撤兵——锐者避其锋
王守仁智擒朱宸濠——持之以恒,沉着应对
刘荣指挥有方大败倭寇——围三缺一,虚留生路
于谦护主保京师——坚定主张,灵活应变
机敏篇
亡苏秦擒刺客——投其所“好”,引蛇出洞
冯谖买“义”——放弃眼前小利来换取长远利益
范雎反间破赵国——不给对手挑拨离间的机会
宁越智劝孔青——指出缺陷,让他人反省自己
鹤蚌相争,渔人得利——设身处地地劝说对方
田穰苴立信于军中——事不立不行
田单巧设火牛阵——正面交锋与侧面突袭相结合
马服君智退秦兵——藏锋示弱,巧用智谋
烛之武退秦师——详尽分析,明示利害
秦王废信陵君——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臧孙子顿悟料事——细察人而不是轻信人
里克诈病避祸——明哲保身,静待时机
列子自却恶名——择善相交,以避不义
芒卯诈献邺城间秦赵——见利忘义必受损
献计越王,屈身事吴——不计一时得失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处乱不惊,当机立断
陈平脱衣险渡河——大丈夫能屈能伸
张良的安嗣计——借力打力,隔山震虎
陈平机智释樊哙——遇事要考虑周密
邓禹献计——得人心者得天下
曹操诈死欺吕布——示弱诱敌,兵不厌诈
曹操智用三将——知人善任,以谋大事
周瑜巧拒蒋干游说——占据主动地位,先发制人
华佗拜师——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卫璀临危机变灭钟会——事急则乱,事缓则全
曹操以逸待劳观虎斗——巧用对手之间的矛盾
华歆智退礼——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变通
谢安不动声色——气定神闲,不动声色
萧宝夤假钓脱险——急中生智,兵行险招
王羲之佯睡保全性命——伪装并非均系小人所为
顾荣醉酒保身——以醉酒自保
北魏征柔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字文泰败高欢——有勇更要有谋
和逢尧巧说突厥可汗——机智灵活,能言善辩
刘氏智佐晋王——明辨时局,冷静自持
李沆的远虑——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刘基借画讽谏——借题发挥胜于直谏
杨一清巧谋除刘瑾——看清状况,立即行动
“杨倭漆”智斗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好汉不吃眼前亏
严养斋巧施恩惠拆民房——“双赢”才是最高境界
康熙智除鳌拜——及时铲除大患
纪晓岚巧解“老头子”——有识才能有智
语言篇
晏子论抗旱——耐心劝说冥顽不灵之人
晏子一日三责齐景公——言不在多,而在于有用
晏子讽喻齐景公——用委婉的方式批评别人
聪慧女力陈救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颜渊君前说驾车——用事实说话
子贡宏论扭乾坤——充分利用各方矛盾,四两拨千斤
墨子妙言退楚兵一巧设“圈套”,请君入瓮
优孟衣冠——选择说话时机和方式
智荧恩怨分明——采用以退为进的说话策略
孟子谏齐宣王好财色——以理服人,委婉劝说
孟子言近旨远说戴不胜——一步步引导对方进入自己的“主题”
惠公力谏太子改期安葬——一石二鸟,平衡两方冲突
叔詹智辩免郑难——根据谈话对象选择谈话方式
无盐女劝谏——运用无声的肢体语言
吕甥迎归晋惠公——柔中带刚,软硬兼施
展喜止攻——善用对方弱点展开进攻
吴使善辩免死罪——巧言善辩以避难
鼎可与而无以运——夸夸其谈进行心理攻坚
苏秦夺城复官——正反双面论述
张仪巧言行连——抓住对方心理,游说成功
苏代巧谏孟尝君勿入秦——借故事引入主题
苏代巧辩于秦——巧言相劝,攻心为上
齐貌辨感动宣王——运用强烈的对比法
翟璜忠言顺耳谏文侯——“忠言顺耳”亦利于行
宫他教周躁——相们自己,剐人才能相信你
邹忌妙答隐语化敌为友——巧用隐语表明立场
庄辛连设四喻服襄王——层层递进,由小到大
公孙龙妙计献赵王——换位思考,巧妙说服
蔺相如针锋相对赴渑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李斯妙谏当宰相——以史为鉴,有理有据
优旃笑阻秦二世“漆墙御敌”——先承后转,先扬后抑
蒯通以狗自喻救己命——巧言避祸
张释之谏汉文帝——循循善诱效果更佳
冯唐借古救魏尚——顺水推舟,择机而动
韩安国巧言劝帝后——声情并茂,以情动人
刘睦自保——自贬身价以自保
鲁肃巧劝孙权联刘抗曹——巧用激将法
诸葛亮骂死王朗——唇枪舌剑,直指要害
郑泉智答孙权——直言不讳更要机智应变
赵咨不辱使命——不卑不亢对付咄咄逼人之人
纪陟善辩受礼遇——从容不迫,应对他人嘲讽
王僧虔妙言避祸——避其锋芒,沉稳应战
“放我回家”——给对方台阶巧拒绝
明君良臣一席谈——对贤明之人开诚布公
李嗣源言激高思继——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申渐高笑语减税——化严肃为轻松
钱若水谏宋太宗——易位思考,克敌制胜
苏轼巧拒求职客——直拒不如婉拒
虞允文巧言嘲怯帅——巧喻嘲讽刁难人者
赵鼎巧言平众议——委曲求全换取最后的胜利
管道升以曲劝夫——以柔克刚,以情动人
吴熊光谏嘉庆帝——转移话题,巧妙应答
洞察篇
处世篇
书摘插图
公子突设计破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春秋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周朝虽存天子之名,却无天子之实权。只是一具政治空壳。公元前8世纪,郑国在诸侯国中势力渐渐强盛起来。强大起来的郑国,很想在中原有所作为,进一步奠定其在诸侯中的地位,但戎人的不时侵扰,成为困扰郑国发展的障碍。
当时,在今天河北卢龙和山西交城、平陆一带,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被统称为戎人。戎人士兵在数量上虽然比中原各国要少得多,但作战勇敢,敢打敢冲,战斗力很强。他们平时以部族为单位,作战时联合成一个群体,以步兵为主,机动灵活,时聚时散,常常侵入中原。当时,由于戎人的部落位置都集中在偏北方,于是郑国就成了他们经常侵人的地方。
面对这样的敌人,国君郑庄公很是头痛,不平定后方的戎人之乱,就无法向前发展,进一步增强国家实力,但同戎人作战又总无从下手,一不小心还会吃败仗!
这一年,北方的戎人又一次大举进攻郑国。郑庄公想派兵前去抵抗,又担心难于取胜。公子突见父亲在对戎人出兵的事情上迟疑不定,就问:“君父为何迟疑不决?”
郑庄公说:“戎人是步兵,而我们善于车战。两军交锋,我们的战车虽攻守兼备。但远不如步兵灵活,我怕他们突然从后面绕到前面袭击我们。”
公子突听后,便献计说:“戎人有勇无谋,又不是经过正规训练的军队,纪律松散。对付戎人,必须智取。我们先派一些勇士作为钓饵,和戎人一接触便向后退。您事先设下三道伏兵等待他们。戎人的品性我十分了解,他们轻率而不整肃,贪得无厌而不讲配合。打仗胜利了,争名夺利,各不相让;失败了,又各奔东西,互不相救。他们见我军后退,前面的人为抢财物和俘虏必然贸然前进,遇到我们的伏兵,他们定会迅速奔逃。而后面的部队也不会上前相援。敌兵没有后继者,就会全线崩溃。我们只要再进行围剿。全部歼灭他们是没有问题的,如此一来我们多年的心头之患就解决了。”
郑庄公认为公子突说得有理,便采纳了他的计策,派大夫祝聃带兵设下三重伏兵,并告知祝聃,切记要等到敌人进入第二重伏兵地带时再发动反击,然后派出小股部队前去诱敌。郑军的小股部队遇见戎人的部队时,稍一接触即伪装不敌,佯装败退,并且故意遗留下大量的武器及军用物资,戎人的士兵见到遗留下的武器和军用物资,马上你争我夺,一片混乱,并乱作一团地向前冲,当小股部队将戎人军队引入第二道埋伏地点时,祝聃领兵突然杀出,将敌军分割成两段。前面的戎人利用他们的勇敢不畏死冲过第二道伏兵,前面还有第三道伏兵等着他们,果然如公子突所料,后面的戎人部队遇到伏兵不顾前面的部队正在受到郑国军队的前后夹击,后退逃走,于是,事先埋伏好的一直没有发动的第一道伏兵又把这一部分戎人部队团团围住。戎人部队被分割成了两段,前后不能互相照应,又都受到郑国军队的前后夹击,戎人步兵的机动性优势顿时无从发挥。这时,郑国军队战车的强大力量得以发挥,不但能够轻松抵御戎人步兵的冲击,而且攻击起被围困的戎人步兵毫不费力。最后,戎人在这种前后夹击中全军覆没。
公子突的妙计帮助郑国一举消灭了长期困扰后方的戎人,从此再无后顾之忧。于是开始向外发展和扩充势力,不久便成为春秋时期一个强大的诸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