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收藏/鉴赏,陶瓷,

作者: 熊中富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182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铜版纸I S B N : 978780740321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中国数千年的人文史中,像“珠山八友”这样志趣相投的文人结社,可以说是俯首即拾,比比皆是。但“珠山八友”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艺术流派,它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力却是绝无仅有,我们对于它的研究,可以说才刚刚开了个头。熊中富先生的《珠山八友》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探索与鉴赏“珠山八友”的读物。让我们一起顺着熊中富先生的笔触,去寻觅“珠山八友”的足迹。

作者简介

熊中富,祖籍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出生于陶瓷收藏世家。受家父及兄长影响,对文人派彩瓷有深刻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在景德镇创办“胸源艺庄”,重振熊氏家族“谦益堂”之雄风,号“谦益堂传人”。

长期致力于珠山八友研究。主编《谦益堂藏瓷》;参编大型画册《珠山八友》(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景德镇现代艺术陶瓷投资与鉴赏》等;撰著《牧藏起步丛书珠山八友》等书。

现为中信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香港)专聘艺术指导。

目录

“珠山八友”的由来

珠山——景德镇地名的别称

八友的形成

文人派彩瓷的兴起

“珠山八友”的艺术成就与晚清浅绛彩流派

民国初年彩瓷名家

“珠山八友”作品欣赏

王琦(1884~1937年)

徐仲南(1872~1953年)

邓碧珊(1874~1930年)

何许人(1882~1940年)

汪野亭(1884~1942年)

毕伯涛(1885~1961年)

王大凡(1888~1961年)

田鹤仙(1894~1952年)

程意亭(1895~1948年)

刘雨岑(1904~1969年)

与八友同时代或稍后的彩瓷名家及传人

“珠山八友”作品真伪鉴别

常见伪作类型

鉴别方法

“珠山八友”作品投资收藏

积极投入,理性投资

专题定向收藏

附录

附录一: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获得荣誉称号人员名录

附录二:景德镇“陶瓷世家”家庭名录

后记

书摘插图

“珠山八友”的由来

珠山——景德镇地名的别称

珠山位于江西景德镇老城区中心,唐朝前称“立马山”。立马山山峦四周山势蜿蜒,五龙山,马鞍山,阳府山,雷公山,金鱼山将立马山环抱围之。群山似群龙飞舞,呈五龙抢珠之势。五代后晋礼部尚书石和凝有诗称道:

山色川光南国天,

珠峰千仞绿江前;

萧萧停立秋云上,

多是龙携出玉渊。

及至唐代,人们在形似龙珠的立马山上建造聚珠亭,“立马山”随之改称“珠山”。

唐时,珠山之巅的聚珠亭古阁,红墙黄瓦,重檐飞翅,雕龙画栋,秀丽端庄。宋代修葺称“中立亭”;明万历时改建,称“环翠亭”;清雍正时改为“文昌阁”;19世纪20年代重建,称“龙珠阁”。20世纪60年代,龙珠阁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遭受破坏,荒废一时。1987年政府在原址重建龙珠阁,经过几年的努力,龙珠阁落成。1990年10月11日景德镇首届国际陶瓷节时,龙珠阁对外开放。重建的龙珠阁,气势恢宏,金碧辉煌,古朴典雅,巍峨壮观,成为景德镇城徽标志,是当今享誉国内外的陶瓷文化旅游景点。

珠山,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烧造宫廷用瓷御窑厂的所在地,龙珠阁成为那个时期的官方陶瓷政务之中心,钦差御史来往十分频繁,故“珠山”名传天下。“珠山”也成为景德镇的象征和别称。

清末民国初,浅绛彩瓷名家,珠山八友作品都常用“珠山官廨”、“珠山官舍”、“珠山环翠亭”、“珠山客次”、“旅次珠山”、“军次珠山”题款。款识中的“珠山”就是景德镇。直至今日,众多的艺术陶瓷作品中,作者仍沿用昔时文人彩瓷,以“珠山”作为题记落款之雅习。

……

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