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对比研究(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
分類: 图书,外语 ,英语学术著作,
作者: 蔡基刚 著
出 版 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501000版次: 1页数: 363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906096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对比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篇章和等领域。本书试图运用对比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英语和汉语的构词原理、内部结构、语义关系、词语理据等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同时通过大量的言语实例,探讨这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和共性,并尝试解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本书尤其对英汉词汇对比方面一些争议问题如字词关系、词汇表达力、词化能力、搭配能力、借词能力、词汇量大小、词语单位信息量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阐述,提出了不少独特的见解,以期引起争议。本书实例新鲜有趣,阐述深入浅出,从而使抽象的语言理论分析读来轻松。研究英汉词汇的学者和注重词汇讲解的教师都可以从中得益匪浅。
目录
第1章 英汉词语的弹性与刚性
1.0 引言
1.1 弹性的基础
1.1.1 语素
1.1.2 词缀
1.1.3 字词
1.2 弹性的表现
1.2.1 语素颠倒
1.2.2 词语插入
1.2.3 词语伸缩
1.2.4 语素搭配
1.2.5 词语功能
第2章 英汉词义的精确与灵活
2.0 引言
2.1 英汉词语义项的多寡
2.1.1 文字结构
2.1.2 构词方法
2.2 英汉词语含义的宽窄
2.3 词义差异产生的原因
2.3.1 构词模式
2.3.2 命名方法
2.3.3 认知方式
2.3.4 表达习惯
2.3.5 词语特性
第3章 英汉词语表达的求同与求异
3.0 引言
3.1 节律要求
3.2 构词方式
3.3 篇章连贯
3.3.1 词语重复
3.3.2 指称词语
3.4 教学启示
第4章 英汉词语表达的分析性与综合性
4.0 引言
4.1 构词特点与词化
4.1.1 派生词
4.1.2 转类词
4.1.3 单纯词
4.1.4 复合词
4.1.5 借词
4.1.6 缩略词
4.1.7 类推词
4.2 英汉动词词化对比
4.2.1 使役关系
4.2.2 偏正关系
4.2.3 动宾关系
4.2.4 动补关系
4.3 词化产生的原因
4.3.1 语法结构
4.3.2 社会文化
4.3.3 经济原则
4.3.4 使用频率
4.4 教学启示
第5章 英汉词语理据性对比
5.0 引言
5.1 语音理据
5.1.1 基本拟声词
5.1.2 次要拟声词
5.2 文字理据
5.2.1 表意文字
5.2.2 表音文字
5.2.3 文字意义
5.3 形态理据
……
第6章英汉词汇搭配对比
第7章英汉词汇量对比
第8章英汉词汇对应对比
第9章英汉借词对比研究
第10章英汉文字及其阅读速率比较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英汉词语的弹性与刚性
1.0 引言
所谓弹性,即词语在基本不改变其意义的时候,词形可长可短,音节可伸可缩,功能可实可虚。而刚性,则是指词语在这些方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固定性。最早认为汉语语词具有弹性的人是郭绍虞。他在1938年发表的《中国语词的弹性作用》一文中指出(1938:73)“词本位的口头语虽然有趋于复音的倾向,而在字本位的书面语中,依旧保存着较多的单音语词,这就引起了语词本身的不固定性,这不固定性即是我们所说的‘弹性作用’。”他解释说“中国语词所特具的弹性作用,是可以伸缩自如,可以增减随意,极尽错综变化之能事”。
1.1 弹性的基础
说到词,汉语就有字的问题。词和字是否一回事?如有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传统语法认为:“词是代表一定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结构单位”(胡裕树1962)。词本位,即词是汉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但不少学者发现在汉语中要确定一个词并非容易。如张斌(1988)指出“辨认汉语的语素比较容易,因为语素跟语素的界限比较清楚,而辨认汉语的词汇比较困难,因为词汇跟词汇的界限比较模糊”。胡明扬(2003:333)说“‘字’或者说‘语素’是一种天然单位,也就是说是一种容易分辨和确认的单位,而‘词’却不是一种天然单位,不是一种客观上有一定的形式标志,因而普通人和语言学家都能容易地分辨和确认的单位”。王立(2003)用13个句子(共含304个字或书写符号)让1000多位大学和中学的各个层次的学生划分字和词,结果“将近90%的调查对象认定问卷中的13个句子是由304个字组成的。这一典型值与问卷中给出的304个作为书写符号的汉字正好吻合”。但说到词,就各不相同,如“我看清了那棵树,数不清的枝上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下,伸进泥土里”这么一个句子,调查对象对词的划分有20多种,最少的只有8个词,最多的有27个词,平均是15.7个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