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政治学
分類: 图书,建筑,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作者: 杨帆 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411000版次: 1页数: 354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411271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研究“城市规划政治学”的教学用书,书中采用政治学以及由其发展出来的其他相关理论的研究视野,通过对城市规划本身的解释和理解,揭示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并建构起城市规划作为社会活动的一般理论框架。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专业师生学习,也可供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城市建设人员阅读借鉴。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政治学以及由其发展出来的其他相关理论的研究视野,通过对城市规划本身的解释和理解,揭示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并建构起城市规划作为社会活动的一般理论框架。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理解城市规划的政治视角、城市规划的政治基础、城市规划过程的政治特征、城市规划政策过程的政治、城市规划行政过程的政治、城市规划中的组织和角色等。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专业师生学习,也可供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城市建设人员阅读借鉴。
作者简介
杨帆,男,1968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漯河市。
199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0年至1998年,就职于郑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任工程师。1997年获得“河南省城市规划先进工作者”。其问参与主持完成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1995—2010)”先后获得原建设部部级优秀设计奖。
1998年重新考入同济大学攻读研究生,先后于2001年获得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受同济大学组织部派遣和江西省抚州市委组织部任命,任抚州市政府市长助理。目前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至今已在国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1 绪论
1.1 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有效思维
1.1.1 理论与实践
1.1.2 有效的思维
1.1.3 价值与现象
1.2 城市规划学科和专业
1.2.1 学科
1.2.2 专业
1.2.3 科学
1.2.4 社会科学
1.3 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语境”
1.3.1 语境的影响
1.3.2 语境与理解城市规划
1.3.3 语境的建立
1.4 建立有效的分析工具——对城市规划的“解构”
1.4.1 城市规划的主体
1.4.2 城市规划的对象
1.4.3 城市规划的过程
1.5 问题的提出——政治作为一种分析城市规划的视角
1.5.1 理解城市规划政治这一命题
1.5.2 如何看待和确定研究视角
1.6 章节安排与框架
2 建立理解城市规划的政治视角
2.1 政治研究的意义
2.1.1 政治研究的一般内容
2.1.2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2.2 对城市规划政治内涵的理解
2.2.1 对城市规划政治的一般理解
2.2.2 城市规划政治与制度的关系
2.3 城市规划中政治实践与专业知识的关系
2.3.1 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与政治的关系模式
2.3.2 城市规划中政治实践的合理化
小结
3 城市规划的政治基础
3.1 对城市规划的再认识
3.1.1 城市规划
3.1.2 城市规划的特性
3.2 城市规划政治分析的要素
3.2.1 分析要素的解析
3.2.2 城市规划政治的层次划分
3.3 城市规划合法性的确立
3.3.1 城市规划的制度合法性
3.3.2 城市规划的政治合法性
3.4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问题
3.4.1 城市规划的价值取向
3.4.2 公共与公共利益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3.4.3 城市规划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形成
3.4.4 城市规划中的公平与公正
小结
4 城市规划过程的政治特征
4.1 作为分析对象的城市规划过程
4.1.1 “过程”的理论
4.1.2 过程模型
4.2 城市规划政治过程的描述
4.2.1 分配利益的城市规划政治过程
4.2.2 权力互动的城市规划政治过程
4.2.3 城市规划“事件”
4.3 城市规划过程的政治系统分析
4.3.1 政治系统分析基础理论的引入
4.3.2 城市规划政治系统分析的模型建立
4.3.3 政治系统分析对城市规划过程的适用性
4.3.4 城市规划的内部政治与外部政治
小结
5 城市规划政策过程的政治
5.1 政策过程的内涵
5.1.1 表现为政策过程的政治
5.1.2 政策科学的相关理论
5.1.3 政策决策的对错之辨
5.2 城市规划的政策过程
5.2.1 城市规划政策的特点
5.2.2 城市规划政策阶段的划分
5.2.3 城市规划的政策过程模式
5.3 城市规划政治中的政策技巧
5.3.1 城市规划中政策分析的运用
5.3.2 城市规划政策行为中的谋略
小结
6 城市规划行政过程的政治
6.1 城市规划政策的执行过程
6.1.1 城市规划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
6.1.2 城市规划行政对政策的影响
6.2 城市规划公共行政与政治
6.2.1 了解公共行政理论
6.2.2 公共行政中的公共性
6.2.3 城市规划公共行政与政治
6.2.4 城市规划公共行政过程
6.3 走向治理模式的城市规划公共行政
6.3.1 治理的基础理论
6.3.2 作为治理的城市规划公共行政
6.3.3 城市规划公共行政中的公众参与
小结
7 城市规划中的组织和角色
7.1 城市规划中组织的基本构成
7.1.1 以公共为取向的城市规划“政治参与”
7.1.2 城市规划中的组织类型
7.2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行政组织
7.2.1 用于分析规划行政组织的公共行政组织理论
7.2.2 城市规划新公共行政组织
7.3 城市规划的参与者及角色认知
7.3.1 城市规划政治过程中的集体参与者
7.3.2 城市规划政治过程中的个体参与者
7.3.3 城市规划职业化
小结
8 结束语
8.1 如何理解城市规划政治这一命题
8.2 政治语境下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8.3 城市规划政治命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8.3.1 城市规划合法性和价值体系的政治基础
8.3.2 城市规划过程的政治形式和政治技巧
8.3.3 城市规划参与组织和个体的政治关系
8.4 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在政治层面的统一
8.4.1 政治知识对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影响
8.4.2 政治知识对城市规划制度建构的影响
8.4.3 政治对城市规划组织和个体行为的影响
8.5 有可能继续开展的研究
术语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分析城市规划政策过程的工具和方法
附录2 城市规划行政体制改革的借鉴——公共治理模式
后记
书摘插图
1 绪论
1.3 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语境”
1.3.1语境的影响
对事物的判断往往受既有认识的影响,有时候这些经验或者以往接受的灌输甚至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向。要想针对城市规划做出独特的分析研究,需要有确定的信念作为依据,而“搜寻这样的信念应该拥有的证据是艰难的,因此我们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接受一些可以免除我们思考之劳的简明的论断”,而这样做恰恰陷入了一种“罐头思维”模式中。
城市规划的语言环境中有很多富有感情的语言,这种语言有可能成为有效思维不可克服的障碍。不是说这些语言不够精练,而是这些语言容易引起“感情态度”,是一种明显的暗示,以使所要表达的情况产生扭曲,“离开具体环境,我们很难断定这些词语的使用是否出于扭曲了的思维。使用带感情的语言的危险在于它有消除我们的批评能力的倾向”。比如“向权力讲述真理”这一论断,实际上可能是在某种具体环境下所言,并不适合作为规划师们共同的职业态度,因为,它经不起严格的推敲,并隐含着几个值得怀疑的假定:其一,权力似乎总是不讲真理的;其二,真理只为权力的相对方所掌握,而权力一旦接受了真理也就丧失了权力等等。所有这些格言式的论断,如果不与具体语境相结合,那么对理论研究无疑是有害的。“要把一个概括的论断应用到一个具体的事情上,往往需要对它适用的范围做出明显的限制。如果这样的限制是必要的,原来的概括论断也就不得不放弃了”。因此,理论研究中应当适当放弃一些已有的定论,或者至少对这些结论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