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诱导手册(灾害版)
分類: 图书,保健/心理健康,心理健康,
作者: 严瑜,廖皓磊编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8-1字数: 140000版次: 1页数: 211印刷时间: 2005/08/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1007211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我们无法决定灾害是否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但我们能够决定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灾害,而这种心态又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命运。
本书是灾害的“心灵鸡汤”,试图引导灾害的当事人采取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应对灾害,把灾害作为磨砺自我人格的基石,塑造更加完整、健康的人生。
全书通过展示人类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所流露出来的特殊心理和行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灾害心理学、预防医学、社会心理学等基本常识;从回顾自然灾害的历史画卷中,启发人们思考防御各种灾害的科学意识,学会理性地应对各种灾害,缓解各种噩梦的负性刺激;阐明了灾害对当事人所造成的负性心理的诊断策略和方法;探讨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如何帮助当事人从灾后的心理创伤实现向健康心理的转化,从而享受美丽的人生。
作者简介
严瑜,武汉大学哲学院心理学系副系主任,博士,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高级督导、高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健康心理学、人才评价、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组织管理心理问题研究。
目录
上篇
地球!您今天哪里不舒服
地震后,您肯定会做噩梦
如何减轻面对灾害时的恐惧'
谁是“心理创伤的灾民”
英雄!您会逃跑吗
您感受到大自然灾害前的暗示了吗
“救命的稻草”在哪里
灾害为什么喜欢“结伴而行”
大地震真是太阳惹的祸吗
如何疏通人体心中的“堰塞湖”
如何控制来自内心的“海啸”
“拥抱反射”有何心理学内涵
如何缓解心中的“余震”
谣言=6级地震吗
一条未发出的遗言短信
从丧亲心理咨询谈泪液
股灾与自杀心理
从火场撤离的要领中悟出……
“卡桑德拉大桥”的痛苦回忆
如何应对灾害后的悲伤
灾害为什么偏偏“喜欢”你
中篇
灾害心理的临床表现和心理障碍
灾害心理与社会生活事件
灾害心理与社会再适应
灾害心理与生活经历
灾害心理与社会支持
灾害心理与应对方式
灾害心理与恐惧强迫
灾害心理与抑郁相关研究
灾害心理与焦虑的相关研究
下篇
从灾后的心理创伤到心理健康
后记
书摘插图
上篇
地球!您今天哪里不舒服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让人们认识到:地球也有“犯病”的时候!
可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有多少人懂得地球的“心事”,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等,知道地球也会“犯病”呢?
认知心理学是指以认识过程为对象的心理学研究,特别强调知识对认知和行为的决定作用,认为当人进行认知活动时,作为外部世界内化了的有关知识单元或心理结构图式被激活,使人产生内部觉知期望,以指导感觉器官有目的地搜寻和接受外部的特殊信息。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地球,以消除我们因不了解地球面出现的各种“错觉”或“幻觉”,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历史。
借助现代先进的仪器,我们可以测定出地球的年龄至少已经有46亿年了!地球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经历了吸积、碰撞等物理演化过程逐渐演变成今天这个模样。按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球进化可粗略地划分为五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如果将地球的生命以一年的时间来比喻的话,那元旦便是地球的出生日,在4月份,地球表面才开始出现有生命现象的生物体,到12月中旬,进入爬行动物的鼎盛时期,但直至年底(12月31日午夜前),新年钟声敲响前的5—6分钟,我们人类才紧赶慢赶地出现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
天哪!在地球历史的525600分钟里,我们人类才拥有5—6分钟的时光,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夜郎自大”?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自以为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陷入“自恋情结”而不愿自拔?……
换个角度去看地球吧,您就能理解:地球因长期的“心因性郁闷”,而不时地出现火山间歇性的怒吼;地球因两大板块偶尔“亲密接触”,而不时出现局部地震;……人类只有去适应古老的地球所出现的千变万化的环境,而抛弃原来的“以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关心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熟悉“家规”,研究“家规”,从地球表面那些似乱非乱的“唉声叹气”等现象背后,去探讨我们人类尚未认识的自然规律。一旦我们掌握了这“家规”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就能够提前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就会减少因“天灾人祸”而出现大量伤亡的几率,就会减少因不了解“突发性事件”规律而导致的过度焦虑……
认知疗法的首倡者之一艾利斯认为:“你的感觉很大程度上跟你的想法相关,如果你能够改变想法,你也就可以改变感觉。”所以说,不是事件本身引起了人类的心理焦虑,而是人类对事件的消极看法或者消极解释引起了自身的心理焦虑。当人类还没有真正认识大自然的原始真面目的时候,各种心理性焦虑就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错觉、幻觉也会经常地在眼前晃动,所以,我们人类必须改变对地球的认知,了解地球“生病”的前兆及表现,熟悉地球“不舒服”时所展示的各种“肢体语言”,在提高我们与地球对话的交流技巧的同时,拓展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
一旦认识了地球“不舒服”时的原因及规律,我们便会坦然面对大自然所发生的一切,坦然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所有那些“报应”之说均属无稽之谈。
地震后,您肯定会做噩梦吗
[话题]那天从电视上看到“可乐男孩”对记者说,他在医院的日子里有时也会做噩梦……
当“可乐男孩”从废墟里脱险时,他幽默地提出要喝“可乐”,而且还要“冰镇的”的时候,全球华人便记住了这位乐观向上的中学生!这位阳光少年为什么也会有负性事件“骚扰”的阴影呢?他为什么也会做噩梦呢?……
原来,任何人都会做梦!梦,是人类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一心理现象。做噩梦,并不是灾民的“心理专利”。
人进入睡眠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部分细胞仍未休息,这就是梦的基础。芝加哥大学生理学家孟托说:“每夜做一定数量的梦是必需的。”人类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1886年,梦学专家罗伯特认为,人在一天的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接触到无数的信息,必须经过做梦把这些信息释放一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做梦是为了忘记”的理论(注:这个理论在一百年后的20世纪80年代又开始重新流行)。而弗洛伊德认为,人不停地产生着愿望和欲望,这些愿望和欲望在梦中通过各种伪装和变形表现和释放出来,这样才不会闯入人的意识,把人弄醒。也就是说梦能够帮助人排除意识体系无法接受的那些愿望和欲望,是保护睡眠的卫士。
由于人在梦中以右半脑活动占优势,而觉醒后则以左半脑活动占优势,而在24小时的昼夜活动过程中,人体的清醒与睡梦交替出现,可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及其功能处于动态平衡中,使人的注意力、各种情绪变化和认知活动能够正常地进行。所以说,做梦不仅对大脑细胞功能的恢复非常有益,更有助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当然,各种噩梦和美梦经常会偷偷地“闯人”我们人类的脑海中,故使我们对梦的评价是“喜忧参半”的。如果每天晚上我们都被噩梦所困,毕竟不是件愉快的事情,因为做噩梦,可能反映出你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安全感,也可能是你所面临的处境给你造成了比较大的心理负担。专家认为:噩梦的出现似与以下八大因素有关:第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例如:有些人看惊险、恐怖的影视书籍之后,很容易做噩梦,这是由于惊险、恐怖的刺激形成了记忆表象而进入了梦境。第二,做噩梦反映出你对自己的处境有很大的不安全感,对你形成了心理负担。第三,可能是当你内心深处觉得自己特别孤独无助的时候。第四,可能是你近期的工作环境不理想,生活节奏控制不好,引起了较大的情绪波动,使自己处于低迷状态。第五,可能是对噩梦中所出现的情景产生了过分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越是害怕出现,反而越会梦见。第六,由于个人的睡觉姿势不好,便容易做噩梦。第七,身体素质较差、神经衰弱者容易做噩梦。第八,由于人体内的生理性与病理性的刺激而出现的噩梦,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因局部的刺激,在睡梦中出现喉咙被人掐着等梦境。
为了少做噩梦,我们的行为对策是:
(1)睡前减少不良的刺激,最好多看一些健康有益、轻松愉快的影视录像或小说。
(2)睡前最好不要过度用脑,不喝或尽量少喝咖啡、浓茶等富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免大脑细胞过度兴奋而引起梦境。
(3)注意睡眠的姿势,一般采取右侧卧位的睡眠较好。如仰卧而眠的话,双手双脚自然垂直,枕头不要过高。要纠正趴着睡觉的不良习惯。
(4)白天要调整好心态,以平常心对待所面临的处境,顺其自然,使自己的心情尽量平稳。
(5)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出去与同伴、同龄人进行交流,或看看电视、玩玩游戏、参加体育活动,等等,这样可以起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
(6)学会培养多种爱好,学会有效地转移兴奋点。如琴棋书画、花鸟虫鱼、游览山川、趣味游戏、欣赏小品等活动,主动脱离引起挫折的不良环境,对缓解心理紧张与心理压力有明显的效果。
(7)必须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切莫牺牲睡眠时间去干一些得不偿失的事。
(8)不要过多地去想面临的处境,同时尽量和同伴、朋友、家人谈论面临的处境。
(9)坚持每天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的项目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有氧运动,因地制宜,如各种球类运动、慢跑、练操等;运动量要适中,不宜大运动量的活动,避免劳累过度。
(10)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自信心,并不时用内心的语言激励自己。借助“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规律,多想好事,美梦便会经常出现,噩梦便会离你而去。
(11)通过合理的宣泄方法,将负性心理情绪通过倾诉、放声哭泣等发泄方法释放出来,以缓解心理的压力,释放内心的痛苦。
(12)通过食疗来预防失眠,例如:牛奶、水果(苹果、香蕉、梨等)、小米粥、酸枣仁粥、莲子粉粥等。
如何减轻面对灾害时的恐惧
翻开人类历史的画卷,不难看出这是一部与各种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在我国,史书上有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1月23日(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发生在陕西华县的“关中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83万人,震中位置是陕西华县(34.5度N,109.7度E);震中烈度:Ⅻ度;震级:里氏8级。
由于我国灾害历史资料具有时间系列长、连续性好、内容丰富多样、记载全面等特点,故成为我们当今学习古人各种减灾防灾经验的好教材。
古人和今天的你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都会出现对大自然敬畏的情绪反应,这种敬畏情绪就是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其实,所谓恐惧,就是害怕、畏惧等情绪反应,通常会随着恶性信息刺激源的刺激消失而逐渐减退,而非持久性情绪反应。恐惧情绪的形成主要与后天因素有关,特别与社会心理因素和每个人的个性及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尽管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你是否会得恐惧症,关键不在于遗传,而在于:你是否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灾害教育对大自然有比较科学、全面的认识。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善于与人和大自然交往,正确认识大自然,了解各种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学会基本的避灾技巧,既不盲目自信,又不盲目恐惧,这就能够减少我们对大自然的恐惧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恐惧不等于恐惧症,前者是短期表现,而后者则是长期表现。如果超过3个月时间,仍然对某种特定的物体或处境或与某人交往时出现强烈的畏惧情绪,那我们就要考虑是否患有恐惧性神经症(简称恐惧症)的可能了。
通常将恐惧症归纳为三大类:
(1)场所恐惧症(又称:广场恐惧症、旷野恐惧症、聚会恐惧症等),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多起病于25岁左右,35岁左右为另一发病高峰年龄,女性多于男性。
(2)社交恐惧症,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主要特点是害怕被人注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脸红、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因而不愿社交,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
(3)单一恐惧症(又称:单纯恐惧症、特定恐惧症),是指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件、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
【临床表现】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病人知道这种害怕是过分、不应该、不合理的,但这种认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封闭的房间、登高或社交活动等。当患者接触这些对象或环境时,除了有明显的紧张、焦虑、害怕等情绪反应外,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如心率加速、胸闷不适、出(冷)汗、头晕头痛、血压升高等;有的明知自己的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
【治疗方法】由于恐惧症的病因不是单一性的,所以在治疗上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
(1)催眠疗法:心理咨询师可将你催眠,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2)强迫疗法: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你进行强迫治疗。
(3)情景治疗:让你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景,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4)认知疗法: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你,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你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5)药物疗法:这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认为恐惧是因为你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失调所致,所以运用某类药物调节平衡。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谁是“心理创伤的灾民”
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512”四川大地震灾害波及的范围是10万多平方公里,死亡约7万人,灾情波及的受灾群众超过500万人。如果按照灾害心理学的标准来估算的话,遭受心理创伤的实际人数,已超过十三亿人,因为全国的电视观众通过收看来自灾区现场的镜头,那些血淋淋的悲惨画面让国人心碎,那些惊心、伤心、痛心、揪心、熬心等负性事件的镜头无时不在人们眼前摇晃,使不少距离灾区千里之外的电视观众,泪眼常红,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有的观众在次日上班时也难以控制激动的情绪,甚至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心理创伤的灾民”?
原来,所谓灾民,就是指受到灾情威胁的公民(居民);而所指的威胁,就是指可怕之事(如地震等突发性事件)带来的恐吓等。由于自然灾害是一种超强度的心理刺激,所有接受该恶性信息刺激者,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在灾害心理学上,通常将接受灾害信息刺激者(遭受心理创伤的灾民)分为六大类:
第一类受害人群(也称直接受害者):指在灾害的死亡现场中未亡的幸存者。
第二类受害人群(又称间接受害者):指出现在或不在死亡现场的亲友团(如亡者或幸存者的直系亲属及关系密切者)。
第三类受害人群:第一时间到伤亡现场的各类救援人员(如国家领导、解放军、武警、消防、医务人员等)。
第四类受害人群:灾区外围近邻的目击者(能够近距离、全方位看见灾情者)、未有躯体创伤的灾民、直接接触死难者或幸存者的同胞等。
第五类受害人群:灾区外围远邻的其他人(如全国电视观众——被动选择性目击者,尤有震感的地区)。
第六类受害人群:所有受到灾情震动的人,对灾情感同身受者(如全球华人等)。
由此看来,那些电视观众,每天都定时收看电视直播节目,每天都被各种画面所感动,每天都会有不少泪水夺眶而出,他(她)们的心情自然也相当地不好受啊!如再去医院探望从灾区来的伤员的话,当亲眼看见缺胳膊少腿的灾区伤员时,虽然会感叹他们“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他(她)们也一下子从第五类受害人群,上升为第二类受害人群了!当然,他(她)们如果自己能够从心理创伤的阴影中,及时地走出来的话,那就没有去看心理医生的必要了。
值得一提的是,灾民并不等于难民(指遭到自然灾害或人为灾祸而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的人),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及时安置了各地灾区的灾民,他们虽然暂时性地失去了家园,但起码的生活还能够维持,各级政府不仅免费发放食物和饮用水,还积极筹建简易住房或活动板房等临时性住所,所以说,在这次地震灾害中,我们只有灾民,而没有难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