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仿真技术(吴旭光)(二版)
分類: 图书,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
作者: 吴旭光,杨惠珍,王新民 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445000版次: 2页数: 278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2203415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对系统仿真理论、技术以及仿真方法学、仿真软件和应用作了详细的讲述。主要内容有: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系统数学模型及其相互转换、数值积分法在系统仿真中的应用、面向微分方程的仿真程序设计、面向结构图的数字仿真法、快速数字仿真法、控制系统参数优化及仿真、SimuLink建模和仿真、现代仿真技术、快速控制原型、硬件在回路仿真和仿真应用技术等。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系统控制、系统仿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1.2 连续系统仿真技术
1.3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技术
1.3.1 离散事件系统的数学模型
1.3.2 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方法
1.3.3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语言
1.4 仿真技术的应用
1.4.1 系统仿真技术在系统分析、综合方面的应用
1.4.2 系统仿真技术在仿真器方面的应用
1.4.3 系统仿真技术在技术咨询和预测方面的应用
1.5 仿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5.1 仿真计算机的现状及发展
1.5.2 计算机软件的现状及发展
1.5.3 仿真器的现状与开发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系统数学模型及其相互转换
2.1 系统的数学模型
2.1.1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2.1.2 离散时间模型
2.1.3 Matlab语言中的模型表示
2.1.4 不确定模型
2.2 实现问题
2.3 从系统结构图向状态方程的转换
2.3.1 系统模拟结构图转换为状态方程
2.3.2 系统动态结构图转换为状态方程
2.3.3 利用Matlab语言对控制系统的结构图进行描述和转换
2.4 连续系统的离散化方程
2.4.1 状态方程的离散化
2.4.2 传递函数的离散化
2.4.3 利用Matlab语言进行离散化处理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数值积分法在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3.1 在系统仿真中常用的数值积分法
3.1.1 欧拉法和改进的欧拉法
3.1.2 龙格-库塔法
3.1.3 线性多步法
3.1.4 Matlab语言中的常微分方程求解指令和使用方法
3.2 刚性系统的特点及算法
3.3 实时仿真算法
3.4 分布参数系统的数字仿真
3.4.1 模型形式和性质
3.4.2 差分解法
3.4.3 线上求解法
3.4.4 Matlab语言在偏微分方程解法中的应用
3.5 面向微分方程的仿真程序设计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面向结构图的数字仿真法
4.1 典型环节仿真模型的确定
4.2 结构图离散相似法仿真
4.3 非线性系统的数字仿真
4.4 连续系统的结构图仿真及程序
4.4.1 CSSF程序包简单介绍
4.4.2 Micro-CSS仿真程序
4.4.3 MCSS仿真程序的使用方法
4.4.4 MCSS仿真程序分析
4.4.5 代数环问题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快速数字仿真法
5.1 增广矩阵法
5.2 替换法
5.2.1 简单替换法
5.2.2 双线性变换
5.2.3 状态方程的双线性变换
5.3 零极点匹配法
5.4 计算机控制系统仿真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控制系统参数优化及仿真
第7章 Simulink建模和仿真
第8章 现代仿真技术
第9章 仿真应用技术
附录
实验一 面向微分方程的数字仿真
实验二 连续系统的离散化仿真
实验三 面向结构图仿真
实验四 单纯型法参数寻优
实验五 PID调节器参数最优化仿真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绪论
本章将介绍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它将从横向和纵向来阐述系统仿真的内涵,所有内宾将为学习和以后更进一步地研究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一个基础。
(1)系统与模型
系统就是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以一定规律联系着的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总体。显然,系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毫无疑问它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领域的问题均可以用系统的框架来解决。但究竟一个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这取决于观测者的观点。例如,这个系统可以是一个由一些电子部件组成的放大器;或者是一个可能包括该放大器在内的控制回路;或者是一个有许多这样回路的化学处理装置;或者是一些装置组成的一个工厂:或者是一些工厂的联合作业形成的系统,而世界经济就是这个系统的环境。一个系统可能非常复杂,也可能很简单,因此很难给“系统”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这个定义不但能够足以概括系统的各种应用,而且又能够简明地把这个定义应用于实际。但无论什么系统一般均具有4个重要的性质,即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和动态性。
首先,必须明确系统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它作为一个整体,各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就好像人体,它由头、身躯、四肢等多个部分组成,如果把这些部分拆开,就不能构成完整的人体。至于人们熟悉的自动控制系统,其基本组成部分(控制对象、测量元件、控制器等)同样缺一不可。整体性是系统的第一特性。
其次,要明确系统的相关性。相关性是指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以一定的规律联系着,它们之问的特定关系形成了具有特定性能的系统。有时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也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才构成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对于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必须研究其复杂性与整体性。再以人体为例,人的双眼视敏度是单眼视敏度的6~10倍。此外,双眼有立体感,而单眼却无此特点。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因此相关性是系统的第二特性,也是目前系统研究的主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