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评金庸——孤独金庸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陈墨 著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38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603206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金庸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金庸的性格又远比他的经历更为复杂。现有的一些有关金庸的传记,大多浮光掠影、道听途说,极少第一手资料,对金庸的经历了解不深,对金庸的性格更没有作认真的研究。因此,可以说,对金庸其人研究至今仍是空白。
作者简介
陈墨,安徽省望江县人。1960年生,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1986-1990年间发表过大量文学评论文章。著作有“评金庸系列”,以及《新武侠二十家》、《新武侠五大家导读》、《新武侠之趣》、《海外新武侠小说论》、《细读神雕:问世间情为何物》、《拍摄秘笈》、《武侠文宗:金庸小传》、《中国军事精粹》、《妙悟心禅》以及《刘心武论》、《张艺谋电影论》、《陈凯歌电影论》、《黄建新电影论》、《费穆电影论稿》、《中国武侠电影论》、《中国武侠电影史》、《中国百年电影闪回》、《影坛旧踪》、《半间斋影话》、《中国电影十导演》。
目录
自序
金庸小说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唐吉诃德》与《鹿鼎记》比较初论
金庸小说主人公的人格模式及其演变
孤独之侠:金庸小说的现代性
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反思
金庸小说与汉民族的文化批判
金庸小说的武功与文化
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及其艺术功能
1955年:金庸初试啼声
1959年:金庸小说“革命”的开端
反叛者杨过:人性价值与文化意义
不识张郎是张郎
段誉形象及其意义
萧峰:虽万千人吾往矣
韦小宝:中国文化的精灵与怪胎
附录一、《金庸其人》序
附录二、《金庸作品选》前言
附录三、1998年的金庸热
后记
书摘插图
金庸小说与20世纪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史家迟早会碰上这个难题,即金庸小说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试看文学史家对金庸小说作何评说?
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畅销于世且经久不衰,以致造成了“凡有华人居住处,就有金庸在流行”的奇异的文学及文化景观,而且还因为“金庸小说的出现,标志着运用中国新文学和西方近代文学的经验来改造通俗文学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说‘五四’文学革命使小说由受人轻视的’‘闲书’而登上神圣的文学殿堂,那么,金庸的艺术实践又使近代武侠小说进入文学的宫殿。这是另一场革命。是一场静悄悄地进行着的革命,金庸小说作为20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自当成为文学史上光彩的篇章”。更有人言:“我可以说,金庸是当代第一流的大小说家。他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奇峰突起;他的作品,将永远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精神财富。”
实际上,已经有人将金庸小说“请”入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殿堂,并许以崇高地位,列入“小说大师”之林。《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入选了九位小说大师,金庸排名第四,即在鲁迅、沈从文、巴金之后,而在老舍、郁达夫、王蒙、张爱玲、贾平凹之前。金庸入选的理由是:“一位通俗武侠小说家怎么可能有资格‘混迹’于如此严肃而高雅的文学大师行列中?然而,人们将会看到,他的现代新武侠小说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中国武侠小说在文化境界上的崭新拓展,并在总体上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也推动了现代小说类型的丰富和发展,他在这方面的贡献独一无二,第四席位无可怀疑。”进而,“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不能没有金庸。没有金庸的这种小说史是存在的,但必定是残缺不全的。通俗武侠一向不登大雅之堂,但把它写得如此充满‘文化’意味,既俗且雅,使俗人在激荡中提升,又令雅者不仅不觉掉价而且也被深深熏染,并津津乐道,金庸不能不说是前无古人的第一家,既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中开辟新纪元的第一家,也是迄今在这一领域尚无人超过的第一家”。——这一部《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尤其是它的“小说卷”在出版之前,便因“茅盾落选金庸登堂”而被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出版之后,更引起了学术界,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普遍关注和争议。这种争议至今仍未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