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理论与工艺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化学工业,电化学工业,
作者: 冯辉等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425000版次: 1页数: 326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2203002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用了一定的篇幅较系统介绍电镀的相关理论,并为了方便电镀理论的阅读,本书将各镀种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归纳到一起,并从整体上加以描述,目的是使读者在看待其他相关问题时也能受到启发,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本书涉及多行业多系统,既介绍了传统的电镀技术,如电镀锌、铜、镍、铬、锡等,又用相当篇幅介绍了新技术,如微弧氧化技术、复合电镀技术、纳米晶电镀技术等。本书采用现行的国际单位制;书中电极电位除非有特别说明,一般是指标准电极电位。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电镀的基本原理,并对典型镀种的工艺过程、影响与控制因素及操作特点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对一些常用镀种,如电镀锌及合金、电镀铜及合金、电镀镍及合金、电镀铬、电镀锡及合金、非金属电镀、阳极氧化等分章进行叙述,还介绍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新理论、新工艺,如微弧氧化工艺、复合电镀工艺、电镀纳米晶镀层等。
本书内容涉及广泛,理论多采用实验数据深入浅出地介绍,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电镀、电化学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电镀科研、生产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电镀的基本概念
1.2 电镀层的分类
1.3 电镀设备与技术的发展
1.4 与电镀相关的涂镀技术
参考文献
第2章 金属电沉积理论
2.1 金属离子还原的可能性
2.2 电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2.3 金属电沉积时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问题
2.4 电沉积过程中金属离子还原时的极化
2.5 合金电沉积时的极化
2.6 添加剂的影响
2.7 电镀层的结构与抗腐蚀性的关系
2.8 电镀液的分散能力问题
2.9 电镀液的覆盖能力问题
2.10 电镀溶液的微观整平能力
2.11 电镀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第3章 金属零件电镀前处理
3.1 金属零件镀前表面准备的重要性
3.2 粗糙表面的机械整平
3.3 除油
3.4 浸蚀
3.5 金属的电解抛光
3.6 表面准备的新技术
3.7 制定表面准备工艺流程的原则
参考文献
第4章 电镀锌及锌合金
第5章 电镀铜及铜合金
第6章 电镀镍及镍合金
第7章 电镀铬
第8章 电镀锡及锡合金
第9章 铝及其合金的表面氧化
第10章 非金属电镀
第11章 复合电镀
第12章 纳米晶电镀
附录
书摘插图
第1章 绪论
1.1 电镀的基本概念
电镀是用电化学方法在固体表面电沉积一薄层金属、合金或金属与非金属粉末一起形成复合电沉积层的过程。
电镀时,被镀工件作为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接,阳极连接于电源正极,并将它们放入电镀槽中,电镀槽中应有含被镀金属离子或络离子的电解液,接通直流电源,金属离子或络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在阴极上发生电化学还原反应,沉积出金属原子,并逐步形成镀层。通常电镀装置如图1—1所示。
电镀技术是一种可改变材料表面特性的技术,通常可应用于金属表面防护、装饰或应用于实现其他特殊功能,在某些情况下,非其他方法可替代,是一种经济、方便和有效的改善材料表面特性的手段。
通常对电镀层特性的基本要求是镀层结构致密、厚度均匀、镀层与基体结合牢固并能够耐受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腐蚀(指镀层对基体的防护特性)。在某些情况下,进一步要求镀层内应力小、柔韧性好、有较高的硬度、色彩、光亮或均匀沙面等。对于功能性镀层,根据其具体使用目的,要求镀层可耐高温氧化,耐潮湿环境腐蚀、耐海洋性气候腐蚀等。
1.2 电镀层的分类
1.2.1 按镀层用途分类
1.2.1.1 防护性镀层
防护性镀层用途最广,其主要目的是对基体的防护,耐磨、防腐是其主要目的。例如:罐头盒内表面镀锡;轴类零件镀硬铬;电器零件镀锌彩色钝化;电杆上的横铁杆镀锌白钝化;水管热镀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