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仿真
分類: 图书,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
作者: 张晓萍,石伟,刘玉坤 主编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574000版次: 1页数: 384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217042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仿真是利用模型研究系统的方法。仿真技术已经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在宇航、军事、自动化、电力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和有效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各个领域研究的深入,系统仿真技术日臻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初步掌握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理论,同时可以掌握实际仿真的步骤与方法。本书可作为经济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系统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上述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篇,共15章。第1篇是原理与应用篇,主要介绍物流系统仿真原理及其应用。第2篇是操作篇,以Flexsim软件为例,介绍运用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系统仿真的步骤与方法,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实验指示书。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初步掌握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理论,同时可以掌握实际仿真的步骤与方法。
本书可作为经济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系统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上述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目录
第1篇 原理与应用篇
第1章 概论
1.1 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
1.2 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
1.3 系统仿真的应用
1.4 物流现代化与系统仿真
1.5 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
习题
第2章 系统仿真的基本知识
2.1 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2.1.1 系统、模型与系统仿真
2.1.2 连续系统和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
2.1.3 离散事件系统的基本要素
2.1.4 仿真钟
2.2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2.2.1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分类
2.2.2 离散事件仿真模型的组成与构造
2.2.3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步骤
2.3 单服务台排队系统仿真
2.3.1 问题描述
2.3.2 建立仿真模型
2.3.3 模型运行与结果输出
2.3.4 系统服务状况分析
2.4 单品种库存系统仿真举例
2.4.1 问题描述
2.4.2 建立仿真模型
2.4.3 模型运行与结果输出
2.4.4 日买进量与利润分析
习题
第3章 随机数与随机变量
3.1 确定性系统与随机系统
3.2 随机事件与概率
3.3 随机变量与随机数
3.4 常用分布
3.5 随机数发生器
3.5.1 线性同余发生器
3.5.2 组合发生器
3.6 随机数性能测试
3.6.1 χ2测试
3.6.2 运行测试
3.6.3 自相关测试
3.6.4 随机数性能的理论测试
3.7 随机变量的产生方法
3.7.1 逆变换法
3.7.2 卷积法
3.7.3 合成法
3.7.4 取舍法
3.7.5 函数变换法
习题
第4章 输入数据建模
4.1 简介
4.2 收集原始数据
4.3 随机变量分布的辨识
4.4 参数估计
4.5 拟合度检验
4.5.1 χ2测试
4.5.2 KolmogorovSmirnov测试
4.6 随机变量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4.7 经验分布
4.7.1 离散型变量的经验分布
4.7.2 连续变量的经验分布
习题
第5章 系统仿真算法
5.1 事件调度法
5.1.1 事件调度法设置
5.1.2 事件调度法的步骤
5.1.3 事件表的处理
5.2 活动扫描法
5.2.1 活动扫描法的设置
5.2.2 活动扫描法的步骤
5.3 进程交互法
5.3.1 进程交互法的设置
5.3.2 进程交互法的步骤
5.4 事件调度法、活动扫描法和进程交互法的比较
习题
第6章 仿真结果与系统方案分析
第7章 供应链库存系统仿真
第8章 自动化物流系统仿真
第9章 物流配送中心仿真
第10章 离散制造系统仿真
第2篇 操作篇
第11章 Flexsim仿真软件简介
第12章 Flexsim应用基础
第13章 Flexsim建模指导
第14章 物流仿真实验
第15章 系统建模方法与仿真模型验证
附表A
表A.1t分布在显著度为0.05和0.025时的临界值
表A.2χ2分布在显著度为0.1和0.05时的临界值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 概论
1.1 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
系统仿真是建立在系统理论、控制理论、相似理论、数理统计、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理论基础之上,以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或假想的系统进行实验,并借助于专家经验知识、统计数据和系统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决策的一门综合性和实验性的学科。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懂得了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中国象棋是用于仿真古代战争的游戏;军事沙盘用来仿真两军对阵的战略;建筑中用木模研究实际建筑物的结构与承载性能等。直到20世纪40年代,冯诺依曼正式提出了系统仿真的概念,随后,1952年美国成立了仿真学会,1963年出版了仿真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术刊物《SIMULATION》后,系统仿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人们在研究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时,通常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在实际系、统上进行研究;另一种就是在系统的模型上进行研究。在实际系统上研究固然有其真实可信的优点,但是很多情况下是不合适甚至是不可行的。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需要考虑安全性。在研究重要的、涉及人身安全或设备安全的系统时,不允许在实际系统上进行实验,例如宇航系统、核能系统、航空系统等。
(2)系统具有不可逆性。有很多系统是不可逆的,例如已经发生的灾害、生态系统等。
(3)投资风险过大。一些重大的工程项目、重大设备系统很复杂,投资巨大,不允许在实际系统上进行破坏性的实验。
(4)研究时间过长。多数情况下,在实际系统上研究问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例如研究复杂的生态系统一般需要数十年;研究一个交通运输系统也至少需要数天甚至数月。
(5)真实的系统尚未建成。如果希望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评价方案的优劣,显然无法在真实系统上进行。
出于以上主要原因,利用模型来研究系统不仅是必要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