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高中历史必修3(配套岳麓书社实验教科书)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中通用,历史,
作者: 薛金星 主编
出 版 社: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2页数: 274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199156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四百八十万教师的助手,一亿二千万学子的益友
——热烈祝贺薛金星总主编的《中学教材全解》最新改进版
隆重上市,向全国一亿二千万中学生真诚致谢!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一路坎坷走来,一路阳光相伴。《中学教材全解》系列丛书最新改进版终于隆重上市了,在此,衷心感谢广大师生多年的呵护与关注,衷心感谢广大师生坚定的选择与信赖!
“删繁就简三秋木,领异标新二月花。”风雨历程,春华秋实。《中学教材全解》系列丛书,自2000年上市以来,年年修订,年年出新,年年销量创新高!它开创了教辅图书的新形态,在神州大地独树一帜,为广大师生增添了新的选择,给图书市场增加了新的亮点,创造了教辅图书的新神话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出乎其类,方能拔乎其萃。目前同类产品已不下百种,但金星书业的《中学教材全解》在市场上独占鳌头。走进全国各地中学,你会发现:学生购买薛金星主编的《中学教材全解》已成为一种学习的新时尚。徜徉全国大大小小的书店,你会赞叹:金星书业的《中学教材全解》已成为全国零售化图书的最优品牌之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金星书业能够取得这样骄人的业绩,首先得益于“全心全意,解疑解难”的编写理念,其次得益于“全、细、精、透、新、实、活、巧”的编写原则,再次得益于“想学生所想,急教师所急,忧家长所忧”的服务宗旨,更得益于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对学生、对老师、对家长、对教育事业负责是追求高质量的不竭动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适应全国新课改的需要,金星书业又研发了与小学、初中、高中各版本新课标教材配套使用的《小学教材全解》、新课标初、高中《中学教材全解》,以满足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强劲需求!
用金星教辅。走成才之路!做教师的助手。为学子的益友!圆师生之梦。献华夏教育!
内容简介
高中历史的学习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记背,还要注重培养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清线索,牢记史实
史实和线索是历史学习的两大基本要素:牢记史实是基础,所以要加强对基本史实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理清线索是关键,是掌握纷繁复杂历史知识、帮助记忆的良好方法,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应善于找准主干,理清线索,串联史实,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把握史实之间纵横联系的基础上更好地记忆。
二、唯物史观,辩证思维
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是以史实为依据,因此,掌握史实,尊重史实,是解答问题、提高能力的前提。我们应当养成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思考、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思维习惯。此外,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社会科学,涉及人类各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重大活动以及科技、思想、文化等内容,所以在学习中还要注意中西结合与比较,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比较,看待任何问题都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背景和世界历史的大背景。
三、加强训练,注重总结
历史学习注重理解和记忆,更注重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通过适当的练习强化对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的掌握,提高概括、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练习过程中还要注意重点知识、重点内容、重要结论、重要线索、典型题目、解题规律方法以及小专题的总结,从而使掌握的知识能够得到升华。
目录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单元综合解说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学习目标导航
教材内容详解
典型例题精析
重点难点演练
本课学习总结
探究学习总结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导航
教材内容详解
典型例题精析
重点难点演练
本课学习总结
探究学习总结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学习目标导航
教材内容详解
典型例题精析
重点难点演练
本课学习总结
探究学习总结
第4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导航
教材内容详解
典型例题精析
重点难点演练
本课学习总结
探究学习总结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学习目标导航
教材内容详解
典型例题精析
重点难点演练
本课学习总结
探究学习总结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学习目标导航
教材内容详解
典型例题精析
重点难点演练
本课学习总结
探究学习总结
单元学习总结
单元知识网络
典题分类详解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综合解说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书摘插图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2.孔子的思想主张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2)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孔子讲的“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正名,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这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4)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
(1)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招收学生不分贵贱,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
(3)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
(4)孔子要求学生学习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孔子还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4.孔子思想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拓展廷伸:孔子的“中庸之道”
孔子认为,如果只有礼而没有仁,就会加深社会对立,导致矛盾激化;只有仁没有礼,就会产生没有等级的仁爱,以致模糊上下尊卑的界线。这两极都是孔子不希望出现的。他希望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因此,孔子又提出了中庸思想。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品德。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依据。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