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管理篇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生物科学,普通生物学,
作者: 万方浩,谢丙炎,褚栋等编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31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213938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2002CBlll400)与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外来人侵物种及其安全性考察”(2006FYlll000)的研究成果专著。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系统地介绍了国际上入侵物种管理的国际公约、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行动规划,以及国际农业生物恐怖的状况;下篇针对我国入侵物种(昆虫、植物和植物病害)的研究现状及其挑战,提出了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方案,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生物入侵管理方面的优先行动及其研究进展。
本书既可供从事生物安全领域有关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从事动植物检疫和农林业研究的科研人员、行政官员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为广大公众了解生物入侵管理知识、采取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行动提供指导。
作者简介
万方浩,博士,男,1956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入侵、昆虫生态与生物防治研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外来人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农业部生物防治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球入侵物种信息网(GISIN)执委,“转基冈作物环境生态安全性评价”全球工作组执委,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昆虫学会(外来物种及检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及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巾国农学会农业环境与资源分会理事,同家图书馆咨询委员会委员,《昆虫学报》副主编,Environmental Biosafety Re—Search(法国)、《中国农业科学》、《中国生物防治》、《中国农业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昆虫知识》和《植物保护》等刊物编委。曾任国际生物防治组织亚太地区学会(IOBC/APRS)副主席。
目前主持重大科研项目有:国家973计划项目“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要外来人侵物种区域减灾与综合治理”、国家科技基础工作专项“中国外来人侵物种考察及其安全性评估”、欧盟项目“欧亚外来人侵物种防控技术”。
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项,鉴定成果2项。主要有“稻田害虫综合治理基础研究”、“豚草及豚草综合治理研究”、“天敌昆虫大量生产技术”、“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烟草病虫害IPM体系构建与应用”等。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山版编著图书10部。
目录
序
前言
上篇生物入侵管理国际法规与行动
第一章生物入侵的国际管理
第一节生物入侵国际管理措施
第二节生物入侵国际管理公约
第三节生物入侵管理的原则
第四节生物入侵管理的策略
参考文献
第二章国外对生物入侵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一节美国对生物入侵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二节日本对生物入侵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三节新西兰对生物入侵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四节南非对生物入侵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五节加拿大对生物入侵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六节阿根廷对生物入侵管理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第三章国外生物入侵管理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美国生物入侵管理的发展战略
第二节加拿大生物入侵管理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澳大利亚生物入侵管理的发展战略
第四节新西兰生物入侵管理的发展战略
第五节日本生物入侵管理的发展战略
第六节巴哈马生物入侵管理的发展战略
第七节欧洲生物入侵管理的发展战略
第八节南太平洋地区生物入侵管理的发展战略
第九节太平洋入侵蚂蚁管理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第四章国外生物入侵管理的行动规划
第一节澳大利亚生物入侵管理的行动规划
第二节欧洲生物入侵管理的行动规划
第三节南非生物入侵管理的行动规划
第四节美国生物入侵管理的行动规划
第五节加拿大生物入侵管理的行动规划
第六节日本生物入侵管理的行动规划
参考文献
第五章生物入侵与农业生物恐怖
第一节生物武器与生物恐怖
第二节禁止生物武器的国际公约
第三节农业生物恐怖的国际概况
第四节应对农业生物恐怖的策略
第五节生物入侵与农业生物恐怖
参考文献
下篇中国生物入侵管理的发展战略与行动
第六章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
第一节中国生物入侵的概况
第二节中国外来入侵昆虫的现状
第三节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
第四节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病害的现状
参考文献
第七章中国生物入侵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第一节生物入侵的挑战
第二节国家需求与能力建设
第三节预防与控制的原则
参考文献
第八章中国生物入侵管理的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
第一节国家对生物入侵管理的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
第二节生物入侵基础性工作与设施建设的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
第三节生物入侵学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
第四节生物入侵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
第五节生物入侵科学普及与公众教育的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
第六节生物入侵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
参考文献
第九章生物入侵管理的优先行动计划及其进展
第一节生物入侵基础性工作的优先行动计划及其进展
第二节生物入侵基础研究的优先行动计划及其进展
第三节生物入侵应用研究的优先行动计划及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生物入侵管理相关机构及公约的缩写
附录2外来入侵物种中文名及其学名
附录3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附录4全球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物种名单(IUCN公布)
附录5我国召开的生物入侵发展战略的会议
书摘插图
上篇生物入侵管理国际法规与行动
第一章生物入侵的国际管理
第二节 生物入侵国际管理公约
一、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国际公约
外来物种的传人主要有无意识引入、有意识引入以及自然传人三种途径。在自然环境下,由于山脉、河流、海洋、气候、土壤、温度、湿度、海拔等环境因素差异的影响,物种依靠其自然扩散能力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或生境是非常困难的(OTA,1993)。虽然也有由于气候或地质构造变化而使动物、植物或病原体进入新生态系统的情况,但是外来物种的传人更多的情况是由于人类活动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导致的(万方浩等,2005)。例如,商品贸易、运输、旅游、资源交换、引种等均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外来物种传人途径。因此,全球应对外来人侵物种的策略主要针对外来人侵物种的有意引入与无意引入这两个方面的挑战,即为了社会或经济利益而有意引进外来物种(一般指脊椎动物或植物)或无意识地将物种转移到新的环境中却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徐汝梅,2004)。
外来人侵物种的传播与扩散常常牵涉到多个国家。然而,外来人侵物种的界定与司法或行政界限是独立的。如果一个外来物种入侵某地,它不只是局限在其引入的地区,而是可能扩散到其他法律主体管辖范围中。因此,一个国家单独行动无法控制所有可能传人的外来人侵物种。针对某一地区特定的限制措施(如在保护地区禁止引入外来物种)不如在局部地区防控外来人侵物种的策略有效。生物入侵的管理,需要多个国家或地区一致的合作才能有效,这包括对外来人侵物种的立法、宣传教育和预防措施等多方面进行协作(Sellers et al.,2004)。不同国家间的这种合作对于外来人侵物种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