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著名专家论中国农业

中外著名专家论中国农业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作者: 左天觉等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11-1字数: 715000版次: 1页数: 434印刷时间: 1998/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0029988包装: 精装目录

有关建议的总结

编者的话

导言:中国农业问题指南

第一部分 自然状况

1.1中国土地、气候和人口

第二部分 中国农业:1949~1996年回顾及未来展望

2.11949~1992年的中国农业

2.21993~1996年中国农业发展

2.321世纪前期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的发展分析和战略选择

2.4 中国农业生产与贸易的多边机制

第三部分主要问题

3.1未来中国农业问题

3.2 中国的土地使用权稳定性与农户投资

3.3论“谁来养活中国人”

第四部分走向2030年

政策

4.1 中国的粮食经济:过去成就和未来前景

4.221世纪初期的食物安全策略

4.3中国农业政策、发展及食物安全

4.4中国农业投资:措施与政策一

4.52030年:中国粮食自给问题

4.6 中国农业的再调整战略:200042030

4.7 中国的乡镇企业

4.8反新马尔萨斯悲观主义:中国农村的新世纪

4.9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集约发展中国农业

4.10 国际合作

科学和技术

4.11农业生物技术

4.12高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一

4.13 中国农业教育、研究与推广——现状与前景

4.14从绿色革命到基因革命

4.15 中国农业发展与水土资源

4.16 中国农业的水资源和能源利用

4.17 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4.18中国的新城市设置

农业产量及采后管理

4.19中国的可持续农业:现状、前景与未来

4.20 中国农业系统:要持续性还是要集约化?

4.21 中国未来粮食问题的当前势态

4.22中国粮食作物增产的潜能

4.23粮食作物产量提高的潜力

4.2421世纪中国的粮食需求与供给

4.25中国的植物资源

4.26园艺、蔬菜和果树

4.27植物保护在中国下世纪发展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4.28中国畜牧业:现状与未来

4.29中国羊肉的生产潜力

4.30猪瘟的诊断与消灭

4.311997~2030年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

4.32采后管理和食品加工

4.33农产品采后管理

附录编著者所在单位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主国农业:199~1996年回顾及未来展望

1.1 中国土地、气候和人口

位置与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PRC)位于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拥有18000km的海岸线。其国土面积为960万km2,是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的第三大国家。中国的疆域,位于东经73。

~135。,北纬53°52′18°20′(海南岛的最南角)之间。从西到东,即由西部高原至东部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跨越5200km;而从北往南,即由边境城市漠河到南沙群岛,则有5500km。最南端的南沙群岛,分布在北纬4。的南中国海中,由一系列珊瑚岛所组成。

地形中国国土中有相当大~部分是山脉和高原。约有2/3的国土高于海拔1000m,而只有16%的国土低于海拔500m。从地形上讲,依海拔高度,中国的地形,由西向东类似于3个依次降低的巨大阶梯,每一阶梯均大约涵盖1/3的国土。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其平均海拔高于4000m,构成了第一阶梯。这一阶梯周边由山脉所环绕,其山峰海拔高达6000m以上。

第二阶梯的海拔高度在1000~2000m之间,它由一系列高原和盆地所组成,这些高原和盆地有:新疆的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山西和陕北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以及云贵高原。这一阶梯内的山脉,平均海拔在3000~4000m。它们之中,在地理上最重要的是秦岭山脉,它自西而东横贯中国的中部,作为一条分水岭,将中国分为干旱麦作区的北方和湿润稻作区的南方。

沿蒙古高原东部至云贵高原东部一线以东的广大地区,大部分都在海拔500m以下,构成了第三阶梯。这一区域包括了中国最为广阔的冲积平原,诸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华北平原东部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均由海拔低于500~1000m的丘陵和小山所组成。

土壤状况辽阔的疆域和地形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土壤的多样性。在东部,受东南方向倾斜季风的影响,土壤的分布由南往北逐步变化:从砖红土、砖红壤性红壤土、红壤土,逐步变为暗褐土,最后是白灰壤土。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