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青春旋律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周涛,赵光鸣编
出 版 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1字数: 250000版次: 1页数: 154印刷时间: 2006/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2810109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爱尔兰有句谚语:“如果上帝关上这扇门,就会打开另一扇门”。这句话的潜在涵义是:一个人不会一辈子只进一个门。这个门进不去的时候,必然有另一扇大门向你敞开,你只管进好了。要有活下去并进门的信心,用一个有脸面的大人物的话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时常想到高耸于新疆大地上的这些门——一面是欢迎,一面是欢送。或者说,一边开门一边关门上。可能这使人想到了看似幸福的泪水的两面性,以及人的形体语言的不同妙用和理解办法。一掌劈下去的意思不是说太棒了,就是要杀人。当我们在生活的泪水里浸泡已久,上帝似乎忘记关注悲伤这扇门的时候,必定有另外一种灿烂而明媚的门也同时向我们敞开,那肯定是一扇不易看见的门,是精神的秘密通道或瞭望孔。
新疆的大地上长满了这样的门。地县市有门,团场农场牧场乡镇也有门,有的村组和企事业单位及一条路一个街也有个专门的门,是个招牌和符号,也是个兆头。是这些地方的人心安里得的自我介绍,也是安在每个人心里的一盏不灭的灯。
内容简介
这套书收录编辑特点:
一是新疆作家群精品力作的集成。
在开发西部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新疆作家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热情地喷发着火一样的激情,用充满深情的爱,抒发着对新疆三山两盆的眷恋和向往;用勤奋的笔抒写着时代的主旋律——开发西部,建设西部!为了让世界了解新疆,认识新疆,热爱新疆,建设新疆,新疆三代作家不懈地用个人的精品力作回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可以从周涛、王刚、赵天益、二毛、孤岛、丰收的作品魅力中品味到新疆日新月异,和谐发展的变化。
二是作品强烈地抒发了新疆作家群的胸怀。
好的,美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不朽的文化丰碑。在新疆作协的精心组织下,有七十多位作协会员为这套西部美文奉献自己最好的作品。作品涉及的领域多,有写人的,有写情的,有写山的,有写水的;时间跨度大,有写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有写改革开放后巨变的,而更多的是写当代和谐社会发展的;文学性强,艺术感染力强,作品不拘于何种形式,也不拘于哪一个人物,只要是读者喜欢的作品,就选择收录,力图让读者从精短的美文中,领略到西部人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热爱生命,向往幸福美满情感的精神世界。
三是欣赏和领略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新疆之美。
新疆是个好地方,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地域环境,气势宏伟的山脉湖泊,浩瀚的戈壁大漠,美丽如画的新城绿洲,这一切的辉煌,在作品中你可以尽情地领略文学作品的不朽魅力,你可以从作品中了解到底蕴厚重的西域文明和西域文化。
四是精心打造精短美文。
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精神需求的品位提高了,时代信息的掌握快捷了,所需所求的档次提升了,追求完美的素质增强了,在读者读书习惯不断变化的今天,如何从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无限的精神享受,这套精品图书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收录的作品篇幅短小,文字优美,感情丰富,妙趣横生。相信广大读者会喜欢这套图书,这套图书给你和你的家庭带来的欢乐和享受;也相信广大青年读者朋友会在文学创作中有所收益。
目录
巩乃斯的马
兵团,“天下谁人不识君”在何时
王蒙和巴彦岱的青杨
绝塞风霜五十年
艾青的石河子诗歌馆
周涛与《俊杰》
一个作家与一所学校
阿尔泰的蛋蛋
同香港作家交往
钥匙丢了
一罐子美
文人
小号
村干部
崇拜父亲
遥远的巴丹
诉说韩雪
脐母
我看见了一座大厦的楼顶
日常行为
一只偷来的苹果
摄影杂志
心,浸在羊大曼的香海里
涅槃之歌
少女的最想
大地上的门
诗陪伴我前行
新疆人吃饭怪事多
蓝雪
礼拜商圣
别的味道
灾年
故乡
寻找阿拉木罕
驴的爱情
哨楼下田鼠的家
一匹老狼的嗥叫
我爱夜莺
猎鹰出击记
向猴子道歉
惊心动魄赛牦牛
归巢
蝙蝠
昆仑军狗
放生
素素
书摘插图
巩乃斯的马
没话找话就招人讨厌,话说得没意思就让人觉得无聊,还不如听吵架提神。吵架骂仗是需要激情的。
我发现,写文章的时候就像一匹套在轭具和辕木中的马,想到那片水草茂盛的地方去,却不能摆脱道路,更摆脱不了车夫的驾驭,所以走来走去,永远在这条枯燥的路面上。
我向往草地,但每次走到的,却总是马厩。
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儿偏见,认为那是由于底气不足和对美的感觉迟钝所造成的,而且这种缺陷很难弥补。有时候读传记,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骆驼自喻,就有点替他们惋惜,他们一定是没见过真正的马。
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这大概是由于过分提倡“老黄牛”精神引起的生理反感。骆驼却是沙漠的怪胎,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把自己改造得那么丑陋畸形。至于毛驴,顶多是个黑色幽默派的小丑,难当大用。它们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所以我不喜欢。它们不是作为人类朋友的形象出现的,而是俘虏,是仆役。有时候,看到小孩子鞭打牛,高大的骆驼在妇人面前下跪,发情的毛驴被缚在车套里龇牙长鸣,我心里便产生一种悲哀的怜悯。
那卧在盐车之下哀哀嘶呜的骏马和诗人臧克家笔下的“老马”,不也是可悲的吗?但是不同。那可悲里含有一种不公,这一层含义在别的畜生中是没有的。在南方,我也见到过矮小的马,样子有些滑稽,但那不是它的过错。既然橘树有自己的土壤,马当然有它的故乡了。自古好马生塞北。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
那是1970年,我在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第一次触摸到了冷酷、丑恶、冰凉的生活实体。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像潮闷险恶的黑云一样压在头顶上,使人压抑到不能忍受的地步。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并不能打击我对生活的热爱,精神上的压抑却有可能摧毁我的信念。
终于有一天夜晚,我和一个外号叫“蓝毛”的长着古希腊人脸型的上土一起爬起来,偷偷摸进马棚,解下两匹喉咙里滚动着咴咴低Ⅱ乌的骏马,在冬夜旷野的雪地上奔驰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