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创新的路径分析

金融产品创新的路径分析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管理,金融/投资,货币银行学,

作者: 王宗润著

出 版 社: 湖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182000版次: 1页数: 250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385269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Aadm Smith将机器的发明和改进确定为劳动分工促进生产率提高的一种主要方式;在Marshall的早期理论中,技术和技术进步是对整个社会起作用的主要力量之一。而Schumpeter关于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周期的思想则对现代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大量的文献分析已经见证了产业界(实业界)的创新活动,然而,在将产业经济学文献成果与金融系统的创新活动联系起来这方面却做得很少。与产业经济学文献中对技术创新的详尽研究相比,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往往停留在与实务和操作相关的描述性层面,理论研究也多散见于与金融创新有关的论文之中。有鉴于此,本文的写作目的之一就是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主流经济学框架下的金融产品创新理论,并从分工演进的角度对金融产品创新的路径作出全新解释。 将金融产品或工具理解为一种契约,一种规制金融交易的文件协议或关系凭证是本文分析金融产品创新路径的理论基石,由这一定义出发,所有的经由时间与空间分割和配置的不同权利、义务的组合将产生各种各样的金融契约(新的金融产品或工具),所有的围绕资金融通而发生的交易行为也必定由交易这些金融契约而达成。因此,所谓的“金融产品创新”也就是金融契约的创新,是对契约中所赋予的权利、义务要素所进行的一种新的组合与拆分。

作者简介

王宗润,男,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2006年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获得者。湖南长沙人,1996年7月中南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2004年12月中南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被SCI检索1篇,EI检索5篇,ISTP检索3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加并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课题2项,获得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金融产品创新理论的文献综述及存在的问题

1.1.2研究金融产品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2章创新在金融中的诠释及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考察

2.1创新在金融中的诠释

2.1.1Schumpeter关于“创新”的定义

2.1.2创新在金融中的诠释

2.2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第不的历史考察

2.2.1货币:最原始的金融产品创新

2.2.2宏观经济分析中的货币(金融)是否中性

2.3本章小结

第3章以产品演进为主脉络的金融产品创新分析

3.1分工演进下的金融产品创新

3.2金融产品创新:知识积累与技术进步的效应

3.3本章小结

第4章金融产品创新:市场交易内生的结果

4.1现货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4.1.1静态纯竞争性交换市场模型

4.1.2现货市场经济及其局限

4.2或有权益金融产品的引入与Pareto改进

4.3从基础证券市场到普通证券市场

4.4冗余证券的存在与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对CEI模型的补充

4.4.1以朝权扩展完备市场

4.4.2冗余证券与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

4.5现实中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4.5.1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现状分析

4.5.2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结构分析

4.6本章小结

第5章基于功能观视角的金融产品创新分析

5.1金融产品创新的主体——金融中介

5.1.1关于金融中介

5.1.2功能观的视角

……

第6章竞争环境下的金融产品创新过程及扩散分析

第7章创新型金融产品的一价研究

第8章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观察与思考

第9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1章 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金融产品创新理论的文献综述及存在的问题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Adam Smith(1776)将机器的发明和改进确定为劳动分工促进生产率提高的一种主要方式。在Marshall(1900)的早期理论中,技术和技术进步是对整个社会起作用的主要力量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