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质活性炭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化学工业,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
作者: 梁大明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298000版次: 1页数: 224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2203395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活性炭的主要特性、制造方法、影响煤质活性炭性质的主要因素和目前煤质活性炭的主要再生方法,内容全面新颖,技术简要实用,适合从事煤质活性炭研究及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也适合环保、化工、能源等领域的相关人员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活性炭,尤其是占活性炭行业绝对主导地位的煤质活性炭的结构、性质、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检测及表征方法、主要应用领域,详细论述了活性炭吸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国内外煤质活性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分析。
全书内容主要包括活性炭的主要特性、制造方法、影响煤质活性炭性质的主要因素和目前煤质活性炭的主要再生方法,内容全面新颖,技术简要实用,适合从事煤质活性炭研究及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也适合环保、化工、能源等领域的相关人员阅读。
目录
第1章活性炭的结构和性质
1.1活性炭的分类
1.2活性炭的原子结构
1.3活性炭的孔隙结构
1.4活性炭孔隙结构的表征
1.5活性炭的化学性质
1.5.1活性炭的元素组成
1.5.2活性炭的表面化学结构
1.5.3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1.6活性炭的表面改性
1.6.1活性炭的物理结构改性
1.6.2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改性
参考文献
第2章活性炭吸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1活性炭吸附的基础知识
2.1.1概述
2.1.2吸附的作用力
2.1.3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2.1.4吸附热
2.1.5吸附相的性质
2.1.6物理吸附中吸附剂的非均匀性
2.1.7吸附平衡
2.1.8孔隙的毛细凝聚和容积充填
2.2吸附等温线方程
2.2.1气固相单组分在均匀表面上的吸附
2.2.2气固相单组分表面相分子间相互吸引的定位单层吸附
2.2.3气固相单组分非均匀表面单层定位吸附
2.2.4由指数等温线方程导出的总吸附等温线
2.2.5具有横向相互作用非均匀表面气体单层定位吸附
2.2.6均匀固体表面气体的单层移动吸附
2.2.7气体的多层定位吸附
2.2.8多元气体吸附
2.3液相吸附
2.3.1Gibbs吸附等温线
2.3.2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
2.3.3等温平衡吸附方程
2.3.4Everett吸附等温线方程
2.3.5液相吸附势理论
2.3.6Stuart液相二元组分吸附式
2.3.7非均匀表面固体的液相吸附
2.3.8固体在非电解质溶液中的吸附
2.4吸附势理论及其发展
2.4.1Polanyi吸附势理论
2.4.2活性炭蒸气体系的特性曲线
2.4.3DubininRadushkevich吸附等温线方程
2.4.4关于不同温度范围内摩尔体积的修正问题
2.4.5吸附热力学方程式
2.4.6微孔容积充填理论
2.4.7活性炭微孔结构的非均相特征
2.4.8描述炭吸附剂不均匀微孔系统的特性曲线方程
2.4.9普遍化的吸附特性曲线方程
2.4.10二元蒸气混合物的吸附
2.4.11活性炭微孔的形状与特征尺寸
2.4.12活性炭微孔几何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4.13活性炭结构特性参数的校正
2.4.14微孔容积充填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2.5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3章煤质活性炭的主要特性及影响因素
3.1煤质活性炭的主要特性
3.2原料煤对煤质活性炭性能影响
3.2.1工业分析
3.2.2元素分析
3.2.3物理化学性质
3.2.4煤种
3.3生产工艺条件对煤质活性炭性能影响
3.3.1炭化温度
3.3.2活化温度
3.3.3活化剂种类
3.3.4活化剂流速及浓度
3.3.5炭化料灰分
3.3.6炭粒度
参考文献
第4章煤质活性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5章 煤质活性炭的主要生产工艺
第6章 煤质活性炭的主要生产设备
第7章 煤质活性炭的质量检测方法
第8章 煤质活性炭的应用
第9章 煤质活性炭的再生
书摘插图
第2章活性炭吸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1活性炭吸附的基础知识
2.1.1概述
所谓吸附,是指当两相接触时,两者界面上出现一个其内部组成不同于原来任何一相的区域。同原来相内的物质浓度相比,界面上物质浓度的增加即称为吸附。两相的组合有固相与气相、固相与液相、固相与固相、液相与液相及液相与气相几种情况。固体的表面吸附气相或液相中的物质,这时固体称为吸附剂,气体或液体(包括吸附状态和未吸附状态的)称为吸附质。被吸附分子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液相或气相,称为解吸。吸附质分子不停留在吸附剂的表面(此表面包括几何外表面和由孔隙壁形成的内表面)上而渗进固体的结构里,有时甚至进入固体晶格的原子间(例如气态氢溶于某些金属中形成固溶体或者与一些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氢化物),这样的过程称为吸收。吸附是表面过程,吸收则发生在相内,是分子相互作用与扩散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吸附和吸收可以同时发生或者通过某些固体相成分参与的化学反应(例如在浸有能产生催化反应的盐类的活性炭上)或其他吸附质结合机理(例如蒸气的毛细凝聚或离子交换)而联系起来。McBain提出,对于这样的过程,不管是什么机理,一般通称为吸着,其固体相称为吸着剂,按照某些定义,被吸附分子可以看成是单独的吸附相。在流体(气体或液体)一固体体系中,可分为三个相:固相(吸附剂)、固体表面形成的吸附相(表面相)和体相(气体相或液体相)。
固体物质上的吸着既可以在吸附质和吸附剂处于静止状态的条件下发生,也可以在吸附质和吸附剂相互移动的条件下发生,前者称为静吸附,后者称为动吸附。静吸附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吸附;另一类是化学吸附(或化学吸着)。当相界面上存在不平衡的物理力时,则发生物理吸附;而当相邻的原子或分子在界面形成化学键时,则发生化学吸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