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量子力学导论(第二版)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物理学,理论物理学,
作者: 曾谨言 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3-1字数: 344000版次: 1页数: 392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32开印次: 17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103705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可作为一般大学物理(及有关)专业本科生的量子力学课教材.全书共分l2章:l.量子力学的诞生(2);2.波函数与Schr6dinger方程(8);3.一维定态问题(6);4.力学量用算符表达与表象变换(8);5.力学量随时间的变化与对称性(6);6.中心力场(6);7.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4);8.自旋(6);9.力学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6);10.定态问题的常用近似方法(8);11.量子跃迁(6);12.散射(6).按72学时教学计划,可授完全部内容,括号内的数字是建议的学时分配数。为便于读者更深入地掌握有关内容,书中安排了一些思考题和练习题.在每章末还附有适量的、难度不太大的习题,供选用。
作者简介
曾谨言,1931年生。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9年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后,即留校执教,主讲量子力学。1982年应邀去玻尔研究所工作一年。1984年经国务院特批,晋升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从事原子核结构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一百多篇论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誉和广泛引用。主要著作有:《量子力学》卷Ⅰ,Ⅱ(科学出版社,现代物理学丛书),《原子核结构理论》(与孙洪洲合著,上海科技出版社),《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与钱伯初合著,科学出版社),《粒子物理与核物理讲座》(与高崇寿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量子力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等。以上著作还在台湾以繁体字版大量发行。曾多次获国家级优秀奖以及各种荣誉称号(北京市优秀教师,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现任北京大学周培源物理学讲席主持教授和“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量子力学)主持教授。
目录
第1章量子力学的诞生
1.1黑体辐射与Planck的量子论
1.2光电效应与Einstein的光量子
1.3原子结构与Bohr的量子论
1.4Heisenber9矩阵力学的提出
1.5 de Broglie的物质波与Schrodinger波动力学的提出
习题
第2章波函数与Schrodinger方程
2.1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2.1.1波动一粒子两重性矛盾的分析
2.1.2几率波,多粒子系的波函数
2.1.3动量分布几率
2.1.4测不准关系
2.1.5力学量的平均值与算符的引进
2.1.6统计诠释对波函数提出的要求
2.2态叠加原理
2.2.1量子态及其表象
2.2.2态叠加原理
2.2.3光子的偏振态的叠加
2.3Schrodinger方程
2.3.1Schrodinger方程的引进
2.3.2Schrodinger方程的讨论
2.3.3不含时间的Schrodinger方程,定态
2.3.4多粒子系的Schrodinger方程
习题
第3章一维定态问题
3.1一维定态的一般性质
3.2方位势
3.2.1无限深方势阱,分立谱
3.2.2有限深对称方势阱
3.2.3束缚态与分立谱的讨论
3.3一维散射问题
3.3.1方势垒的穿透
3.3.2方势阱的穿透与共振
3.4δ势
3.4.1δ势的穿透
3.4.2δ势阱中的束缚态
3.4.3δ势与方势的关系,ч跃变条件
3.4.4束缚能级与透射振幅的极点的关系
3.5一维谐振子
习题
第4章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与表象变换
4.1算符的运算规则
4.2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
4.3共同本征函数
4.3.1测不准关系的严格证明
4.3.2(l2lz)的共同本征态,球谐函数
4.3.3求共同本征函数的一般原则
4.3.4力学量完全集
4.4连续谱本征函数的“归一化”
4.4.1 连续谱本征函数是不能归一化的
4.4.2δ函数
4.4.3箱归一化
4.5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
4.5.1量子态的不同表象,幺正变换
4.5.2力学量(算符)的矩阵表示
4.5.3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
……
第5章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
第6章中心力场
第7章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第8章自旋
第9章力不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
第10章定态问题的常用近似方法
第11章量子路迁
第12章散射
数学附录
常用物理常数简表
量子力学参考书
量子力学习题参考书
量子力学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