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精品系列教材)
分類: 图书,法律,高等法律教材教辅,法学基础理论,
作者: 朱勇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36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203264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高校法学类专业出版机构,其宗旨是为中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服务。多年来我社始终把法学教材建设放在首位,向广大读者提供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中专等各种层次、多种系列的精品法学教材,其中很多教材荣获国家教育部、司法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的优秀教材奖,是我国重要的法学教材出版基地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曾多次荣获国家良好出版社、先进高校出版社荣誉称号。在新时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真诚为广大读者服务,努力为中国的法学教育事业做贡献。
内容简介
本教科书比较全面、准确地阐述了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进程与法律制度的演变规律,主要是为了实现法学教育第二个方面的目的。试图建立法科学生对中国传统社会与法律文化的理解,促进其对中国深厚的传统法律文化理解的现代转化,并使之立足于中国更好地掌握、运用现代通行之法学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为达成此目的,在本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着重贯彻了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法律与社会互动的法制史观。某一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与演变都是为了适应或改造社会现实的需要,法律制度在技术上或有优劣之别,但法律的技术标准不是评价法律制度优劣的终极标准,法律的社会适应性与社会效果才是更为根本的判断标准。
第二,法制通史与法制断代史相结合。中国法制史首先是一幅连续的画卷,在两千多年的演变过程中陈陈相因,具有极强的内在连续性;不了解整幅画卷,难以理解断代法制史的由来、现状与走向。各个时期的断代法制史,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共性,却又因时为变,各具特色、各具贡献。通史与断代史两相结合,才能客观而准确地把握中国传统法制。
第三,对断代法制史之阐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本教科书从阐述时代法律特征、主要法律思想、制度体系的宏观方面开始,再从各个法律制度分支的角度深入展开,详述重要法律制度的微观内容、规范技术、具体的演变状况。时代之宏观与制度规范之微观紧密结合,才能揭示中国传统社会与具体法律制度的内在联系,也有助于为现代法制提供历史借鉴。
作者简介
朱勇,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史学研究中心”主任。
目录
第一章 中华文明与中国法律起源
第一节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特点
第二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
第二章 夏商法律
第一节 夏商法律概述
第二节刑事法律
第三节 司法制度
第三章 西周法律
第一节 中国古代早期法制的鼎盛
第二节刑事法律
第三节 民事法律
第四节 司法制度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
第一节 中国古代早期法制的变革
第二节 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法制改革
第四节 司法制度的变化
第五章 秦朝法律
第一节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制的初建
第二节刑事法律
第三节 民事法律
第四节 行政法律
第五节 司法制度
第六章 汉朝法律
第一节 儒法合流与封建法制的发展
第二节刑事法律
第三节 民事法律
第四节 行政法律
第五节 司法制度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
第一节 立法概况与律学成就
第二节刑事法律
第三节 民事法律
第四节 行政法律
第五节 司法制度
第八章 隋朝法律
第一节 法律思想与立法概况
第二节 承前启后的《开皇律》
第九章 唐朝法律
第一节 中华法系的辉煌:盛唐法制
第二节刑事法律
第三节 民事法律
第四节 行政法律
第五节 司法制度
第十章 宋朝法律
第一节立法成就
第二节刑事法律
第三节 民商事法律
第四节行政法律
第五节 司法制度
第十一章辽金元法律
第十二章明朝法律
第十三章清朝法律(上)
第十四章清朝法律(下)
第十五章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
第十六章民国北京政府的法律
第十七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