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卫生旱厕建造与使用技术(新农村建设丛书)

生态卫生旱厕建造与使用技术(新农村建设丛书)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医学,预防医学 卫生学,

作者: 王俊起等编著

出 版 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1字数: 85000版次: 1页数: 94印刷时间: 2007/04/01开本: 大32开印次: 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33185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新农村建设系列科技丛书》是落实农村科技工作部署,把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套丛书从三个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本书内容包括: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概述、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的建造、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的维护和管理等。该套丛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凝结了一批权威专家、科技骨干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科技界倾注“三农”,依靠科技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必将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

王俊起,从事环境卫生、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工作40年。在农村环境卫生研究方面,曾负责《寒冷与干旱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模式评价》、《双坑交替式卫生厕所研究与评价》、《中国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排放现状调查》、《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在中国应用与推广可行性》研究,该项目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在期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作为执行主编编写《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技术指导》和《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设图集》,作为主要起草人完成了《血吸虫流行地区改厕技术规范》和《血防地区改厕管理办法》等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被聘为农村改水改厕专业委员会常委和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录

一、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概述

(一)厕所史、分类与定义

(二)粪尿成分与建造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理论依据(生态卫生旱厕的粪便无害化和利用)

二、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的建造

(一)选址

(二)建筑结构

(三)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的模式选择

(四)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的设计要求

(五)施工

(六)建造旱厕的参考价格

三、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的维护和管理

四、推广生态卫生旱厕应注意的问题

(一)生态卫生旱厕的先进性

(二)生态卫生旱厕的局限性

五、设计原则说明

六、结语

七、设计图和施工图

附录

(一)三格化粪池厕所

(二)三联通式沼气池厕所

(三)双坑交替式生态卫生旱厕

(四)双坑交替式旱厕

(五)国外的几种生态卫生旱厕模式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一、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概述

(一)厕所史、分类与定义

1.历史

上古时代,人类“穴居而野处”。虽然无固定方便处所,但为了防止气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会稍微离开居住点大小便,并选择在居住地的下风向。

考古发掘,我国目前最早的厕所见于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遗址,距今已有5 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房山区董家林村的燕国国都遗址,发现了距今有3 000多年历史的北京最早的厕所。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厕所的使用已较为普遍了。《仪礼》日“隶人涅厕”。郑玄注为,“古人不共厕,涅者填之也,是亦厕为土坑之证也”,证明春秋时期已有厕所与名称了。那时的厕所虽然仅是一个简单的土坑,但厕所不能公用,也不能共用,人死之后,便由奴隶将该厕所填埋。

挖掘出的陪葬品厕所模型显示,我国很多地区的厕所大多是与猪圈连在一起的茅圈。这种具有原始生态特色的连茅圈,一直到今天在我国农村很多地区仍然可见。这种具有原始生态特色的连茅圈,将人粪作为猪的辅助饲料,把人粪便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再利用。但这种利用带来的问题是人的一些寄生虫,通过粪便传染给猪,造成了诸如绦虫病在人、畜之间反复感染。这种寄生虫病在东汉时即已比较常见。另外厕所和猪圈在一起,会使人们自然产生一种观念,认为厕所乃是污浊之地,所以又将厕所叫“圊”。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