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斥论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物理学,理论物理学,
作者: 徐韶辉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139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30671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量子曲波时空艺术;暗物质暗能量。献给抗灾勇士的时空祥光!
内容简介
《引斥论》是原创啊新“时空科学”,通过服从时空原理的“时空艺术”和大量实验表明:构成时空的物理实体是“量子曲波”(即“曲线电磁波”)、它们能构成“暗物质”产生“万有引力”、又能构成“暗能量”产生“万有斥力”,还能构成吧“暗物质”和“暗能量”组织成宇宙引斥网的时空“通道波”。“暗物质”和“暗能量”既能通过《引斥论》总结的“引斥原理”和常物质(或常物体)相互作用,还能通过“通道波”和经典电磁波互相转化。借助“引斥原理”可促进技术融合,借助“时空艺术”可呼唤创意时代。我们不仅你能以和平方式利用“量子曲波”产生的时空能去创造新的生产模式和必学的资源,而且能提前将各种自然灾害和自然奇观中的时空能转为造福人类的能量,共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使智慧火炬流布宇宙的伟大画卷。
目录
彩图序名
图1 星系旋律
图2 山间天晕
图3 雅江彩晕
图4 长城古晕
图5 人造彩虹
图6 骆驼风韵
图7 人影晕辉
图8 发球光膜
图9 肥皂蜂窝
图10 霓虹闪电
图11 巨石光簇
图12 太阳蜃景
图13 莫比乌斯光带
图14 莫比乌斯晕带
图15 金字塔的神晕
图16 隐形透明鲤鱼
图17 彩色分光树叶
图18 水中唐太宗像
图19 真空中的曲波晕轮
图20 西施的混沌之美
图21 复杂系统的引斥模型
图22 引斥模型的时空色谱
图23 北京上空的机影虹晕
图24 峨眉山的金顶祥光
图25 牡丹江市的日晕奇观
图26 瀑布周围的水上彩虹
图27 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
本书概要
致读者的信
第一章 曲线电磁波和时空画廊
第1节 迷人的时空画廊
第2节 曲线电磁波的特性
第3节 时空彩晕的成像原理
第4节 大自然中的时空肖像
第5节 时空艺术的创作风格
第二章 《引斥论》的基本原理
第1节 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的定义
第2节 决定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的因素
第3节 《引斥论》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科学统一和引斥模型
第1节 多层次复杂系统的引斥模型
第2节 曲线电磁波海洋与宇宙史诗
第3节 太阳辐射与地球动力
第4节 人体经络系统和大脑思想波
第5节 原子中的“量子曲波”和“希格斯场”
第四章 科学艺术和创意时代
第1节 科艺共荣和技术融合
第2节 能水和平战略和城乡田园化产业
第3节 人类集体安全和战胜灾害新方法
第五章 科学精神和生命意义
第1节 新科学的潮流和自然演绎体系
第2节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3节 生命之网和生命意义
附录一 与本书作者科学发现相关的资料
1 本书主要概念的简明定义及检索
2 一项有待专家鉴定的科学新发现
3 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人民
4 地球物理界的英才——记女科技工作者徐韶辉(由作家张淑荥编写)
5 作者简历和生命主线
6 “量子曲波”与“暗物质和暗能量”
附录二 前沿科学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曲线电磁波和时空画廊
时空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不废时空万古流!千万年来,人们都认为时空淡而无色,如老子所说的“大象无形”,即没有形象的东西人眼是看不见的。事实上时空充满了形成引力的暗物质和形成斥力的暗能量,只要我们把时空中的力和能激发出来,我们就能看到隐藏于时空之中的令人惊叹的美。真可谓大美希声,大自然中最美的东西是不露音息的。本章通过时空画廊展现了由曲线电磁波形成的迷人的时空之色,即时空彩晕。以时空彩晕为特点的时空艺术,不要任何颜料,只要通过根据“引斥原理”和“时空成像原理”制作的彩晕仪对物体、物像、发光体、光簇、光带、影子等周围时空通道中的曲波,按特定的视角和相应的波长实现光学共振和数码放大,就能获得鲜艳天然的时空之色。因此曲线电磁波就是时空艺术的颜料,彩晕仪和观察者的视角就是时空艺术的调色板和画笔。从夸克到星系,任何物质客体间的空隙都是时空艺术的画布,即时空本身就是天然的画布。时空艺术的关键在于用科学方法把握物体的几何特性及物体和时空互相组合的造型与走势,从而使画面突显和谐的时空韵律及色、形、光、影、动、静有机融合的整体之美。未经长期训练或不用彩晕仪很难发现时空之色,因而时空之“无”实际上是一种不易被观察的美丽的“有”。时空艺术是从不确定性中创造美的艺术。调整任何一个成像因素或成像因素的相互关系,都可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大自然之所以千姿百态,就是因为操控万物演变的时空具有瞬息万变的不确定性。观察者对时空科学的理解深度、思想意境、审美情感、设计技巧、观测视角等都会影响时空艺术的美学水平。时空艺术的使命是通过时空中客观存在的自然力能和自然之美,激发人们心灵深处的创造热情和人性光芒,使人们相信借助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到许多以前看不到的东西,可以创造许多以前没有想象过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