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报道的受众心理实证研究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新闻传播 出版 ,
作者: 丁迈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8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1127222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典型报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新闻报道形式。本书以受众心理为切入点,对典型报道及受众接受心理的历史变迁进行梳理,并借助心理学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尝试系统、深入地解读受众心理。
适读对象:新闻传播专业研究人员、师生,媒介管理部门人员,媒介爱好老。
作者简介
丁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学士,中国传媒大学工学硕士、传播心理方向博士。研究方向:应用统计,传播心理测量,精确新闻学,传播研究方法等。著有《精确新闻学》等书,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典型报道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从典型到典型报道
一、典型的内涵
二、典型报道的定义及在本书中的界定
第二节 横向现实比较:典型报道——中国新闻报道的“独特”景观?
第三节 纵向历史追寻:典型报道——理论基础源自何方?
第二章 典型报道面临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典型报道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理论层面-“典型报道消亡论”
二、新闻实践层面-典型报道影响力日趋式微
第二节 社会变迁:典型报道困境的原因探寻
一、宏观的影响:社会生活与文化
二、微观的问题:媒介、典型报道与受众
第三节 典型报道在现代中国存在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需要典型报道发挥引导功能
二、社会成员需要体现时代特征的精神力量的指引
第三章 我国典型报道的研究成果及本研究框架
第一节 我国典型报道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典型报道传播效果及受众心理的研究
二、关于典型报道的其他研究
第二节 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理论分析框架
三、研究假设
第四章 典型报道受众心理调查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实施
一、质化研究部分
二、量化研究部分
第二节 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样本的人口统计结构
二、媒介接触概况
第五章 典型报道价值观的研究
第一节 典型报道与受众价值取向的纵向研究
一、典型报道初兴阶段
二、典型报道鼎盛阶段
三、典型报道畸变阶段
四、典型报道复兴与反思阶段
五、典型报道的创新阶段
第二节 新时期受众对典型价值观的认识
一、受众对典型人物价值观认同程度的分析
二、新时期正面典型应该具备的特征
第六章 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概况及动机
第一节 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情况概述
一、受众对正面典型报道的接触和关注程度
二、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渠道分析
第二节 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动机
一、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动机测量量表的结构效度分析
二、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动机分析
第七章 受众接触正面典型报道的态度
第八章 受众行为层面效果分析
第九章 反面典型报道的受众心理分析
第十章 了解受众心理 做好典型报道
附录一样本基本情况
附录二全国重大典型报道受众心理调查问卷
附录三深访节选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典型报道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从典型到典型报道
探索与典型报道相关的受众心理是本书的主题,在逐步深化研究主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什么是典型,本书中的典型及典型报道的含义先做一些探讨。
一、典型的内涵
“典型”一词原本与新闻报道无关,最早的“典型”概念出自古希腊的艺术和美学用语。希腊文中的Tupos(典型),原意为“铸造用的模字”,与Idea(模子,原型)同义,由此派生出Ideal(理想)之义。典型即最接近理想之型的具体之型。西方的典型(Type)概念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但他们只是萌发了典型的思想而没有直接使用“典型”一词。到18~19世纪,典型作为一种美学概念才开始在西方流行。使用典型概念的著名代表包括莱辛、巴尔扎克、博马舍、雪莱、雨果、别林斯基等,其中巴尔扎克把“典型”与人物特征联系起来,“‘典型’这个概念应该具有这样的意义,‘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了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跟它相似的人们的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
在我国,“典型”一词古已有之。《说文解字》日:“典,五帝之书也”;“型,铸器之法也”。后来段玉裁为其作注:“以木为之日模,以竹日范,以土日型”,引申为典型。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典型或典刑主要指规范、模型等模式,与希腊文中的Tupos很接近,只是在近代时,西方的“典型”才和中国的“典型”含义渐趋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