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法原理(“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
分類: 图书,法律,宪法、行政法,
作者: 徐显明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37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203293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高校法学类专业出版机构,其宗旨是为中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服务。多年来我社始终把法学教材建设放在首位,向广大读者提供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中专等各种层次、多种系列的精品法学教材,其中很多教材荣获国家教育部、司法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的优秀教材奖,是我国重要的法学教材出版基地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曾多次荣获国家良好出版社、先进高校出版社荣誉称号。在新时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真诚为广大读者服务,努力为中国的法学教育事业做贡献。
内容简介
达成对人权的普遍共识,是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前提;而达成对人权的普遍共识,有赖于一种全新的文化——即人权文化的形成。人权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人权态度、形成人权文化。由此人权教育也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养成式的人权教育,另一类是系统化的人权教育,或称研究式的人权教育。研究式的人权教育不仅需要包括人权制度与人权救济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对人权法原理予以清晰说明。
在我国,人权研究和人权教育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权研究是人权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人权研究中人权法原理的研究又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和作用。近几年来,国内已经出版了几部人权法学与国际人权法教材,在中国的人权教育史上留下了可书的一笔,对推动人权研究、人权教育和人权实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前述人权法教材相比,本教材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人权法原理》一书重在从法理层面论述人权法的基本原理,而不详细论述具体人权的法律保护。长期以来,法学界对人权的研究分散在各个学科之中。法哲学、法理学研究人权的本原,国际法学研究国际人权法规范,而各个部门法学研究相应部门法领域的具体权利保护。这样一种分散式的研究并不利于人权法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也无法彰显人权法学在法学中的地位。所以,有必要创立人权法原理这门课程,统摄人权法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区别于研究具体人权保护的国际人权法学和各部门人权法学。
作者简介
徐显明,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学理论、法治原理、中外政治法律思潮及人权原理。出版著作多部,发表文章百余篇,代表性作品有:《人民立宪思想探原》、《生存权论》、《人权的体系与分类》、《国际人权法》等。
目录
第一章人权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人权在西方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人权在中国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人权国际化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章人权的含义、特征与价值
第一节 人权的含义
第二节 人权的特征
第三节 人权的价值
第三章人权的属性
第一节 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二节 人权的其他性质
第四章人权的主体
第一节人权主体及其表现形态
第二节 有关人权主体资格的争议
第三节 人权主体的属性和分类
第五章人权的分类与体系
第一节人权理论中的人权分类
第二节 国家宪法中的人权分类
第三节人权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第六章人权侵害与人权保障
第一节 人权的界限
第二节 人权侵害
第三节 人权保障
第七章 自由权
第一节 自由与自由权
第二节 自由权的内容
第三节 自由权的价值和地位
第八章平等权
第一节 平等的涵义
第二节 平等权立法与平等权概念的发展
第三节 平等权的价值和效力
第九章财产权
第一节 财产权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财产权的平等保护原则
第三节 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第十章生存权
第一节 生存权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生存权的现代内容
第三节 生存权的制度保障原理
第四节 生存权制度的理论问题
第十一章发展权
第一节发展权的权格定型历程
第二节 发展权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发展权的价值
第四节 发展权的实现
第十二章人权的国内保护
第一节 人权国内保护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人权的国内保护机制
第十三章人权的国际保护
第十四章非政府组织与人权保护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人权的历史与发展
梳理人权的历史与发展,首先有必要确定考查人权的立场与学习、研究人权史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章从人权观念和人权制度两个维度,重点梳理了人权在西方的历史与发展、人权在中国的历史与发展和人权国际化的历史与发展。作为人权法的历史渊源,人权史为我们学习、研究人权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其他范畴一样,人权是一个在历史中生成的概念。要理解、阐释“人权”这一概念,就必须了解、把握人权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的形成与演变。不借助人权史,我们无从深入理解、也无法清楚阐释人权这一概念。尽管对任何复杂的现实,简单的“两分法”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拙劣的,但为了便捷地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将人权分为“作为历史经验的”人权和“作为抽象概念的”人权两个层面。
人权制度与思想的变迁过程——从古代到中世纪、从中世纪到现代、从宗教到世俗、从西方欧美国家的独特经验到世界普遍性的国际标准——决定了人权概念的许多内在特征,也足以解释现代人权较之前的人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为何现代社会中人权的普遍化标准与多元化标准屡屡冲突等问题。当我们不仅仅停留于人权的概念层面,而尝试从历史的维度来观察和分析人权领域的诸多问题时,许多理论上的困惑渐渐清晰起来,变得可以理解。正如国内某些人权学者所指出的:“首先不要把人权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来看待,人权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本质,人权仅仅是历史观念和历史实践的具体展开。”从某个意义来说,人权发展、演变的独特历史支撑起了今天的人权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