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以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为中心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世界政治 ,
作者: 高明士著
出 版 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38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254841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代从汉代初步成型,至隋唐而完备的天下秩序,以及在此秩序影响下形成的东亚文化圈。此文化圈存在了一千多年,不仅对东亚各国影响深远,而且对处理今天的国际关系也深具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高明士,1940年生,台湾台中清水人。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毕业,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名誉教授。
著有:《东亚传统教育与法文化》(2007)、《中国中古政治的探索》(2007)、《中国中古的教育与学礼》(2005)、《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2004)、《东亚教育圈形成史论》(2003)等书。
编有:《中国法制史丛书》十册(2005—2007)、《东亚传统家礼、教育与国法》二册(2005)、《东亚传统教育与法制研究》二册(2005)、《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为中心》(2003)、《唐律与国家社会研究》(1999)等书。
目录
简体版序
自序
上篇 中国的天下秩序
第一章 天下秩序原理的探讨
第二章 天下秩序与君长人身统治
第三章 羁縻府州制度
中篇 天下秩序与东亚世界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东亚关系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东亚关系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中韩渤海关系
第五章 倭给隋的“无礼”国书事件
第六章 隋唐使臣赴倭及其礼仪问题
下篇 东亚文化圈与东亚教育圈的形成
第一章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第二章 东亚文化圈与教育圈的关系
第三章 东亚古代士人的共通教养
第四章 罗、丽时代“庙学”制的创立与展开
陈述:韩国的“阙里祠”与孔圣后裔
附录
台湾的高句丽好太王碑拓本及其碑文研究
傅馆藏好太王碑原石拓本乙本完整的发现
结论
近人论著引用书目
索引
图表目录
书摘插图
第一章天下秩序原理的探讨
一、前言
在中国史上,从天下观念的出现到天下秩序的形成,以及四邻诸国主动或被动地参加这一个秩序,是为中国史甚至东亚史上极其令人注目的历史现象。由于这个历史现象是经历长久酝酿演变而成的,除了时代差所显示的阶段性变化外,其本身便含有极为复杂的结构。遗憾的是历代编纂史书,对这个问题没作有系统地整理,迄今学说纷纭,无法窥知全貌。此处试图对天下秩序的运作原理加以探讨。
传统的天下秩序,究竟如何运作?从历史事实看来,其思考的基本要素,似乎也可用孔子所说的德、礼、政、刑等四项来说明。孔子的德、礼、政、刑四要素的政治思想,见于下列两处: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礼记•缁衣》)“政”,在此处指“禁令”(郑玄注)、“法教”(何晏集解)、“法制禁令”、“为治之具”(朱子集注);“刑”,指“刑罚”(郑玄注、邢昺疏)、“辅治之法”(朱子集注);“礼”,指“制度品节”(朱子集注);“德”,指“道德”(郑玄注、何晏集解)、“礼之本”(朱子集注)。孔子之意,言治民而取德礼与政刑对比时,以实行德礼为最高境界,政刑则为次,并不是说不用政刑。易言之,四者均为孔子所重,只是层次有别而已。所以孔子说:“为政以德”(《论语•为政》);又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